編者按
“春堯怎麼還沒打電話?”蔣老太太一直惦記着,已經接連好幾日睡不踏實了。
2021年10月22日凌晨3點,她在睡夢裡驚醒了,窸窸窣窣地開燈,摸了一把額頭,滿手的汗。她夢見春堯了,來向她道別。
那是蔣春堯因公犧牲後的第3天。
回顧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部原主任蔣春堯的一生,很多人感慨,他實在是太普通了,但也太特別了。有些人是在他犧牲後第一次認識他,又在一點點了解他的事迹後被打動。從檢三十年,堅守如一日,蔣春堯始終保持對檢察事業的忠誠與熱愛,出色完成組織交辦的各項任務。
今年1月,蔣春堯被中央政法委選樹宣傳為“雙百政法英模”。昨天,最高檢、中共浙江省委召開追授蔣春堯同志“全國模範檢察官”“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命名表彰大會。
“這是他走之前絮叨最久的案子”
老蔣愛管閑事兒,是出了名的。
錢某(化名)因意外去世時,身後的百萬撫恤金成了點燃家庭矛盾的導火索——婆媳雙方都覺得金額分配不公,給自己的太少。“連件遺物都得爭”,關係一度緊張到針尖對麥芒。因案子涉及錢某年僅4歲的女兒,被移送到了負責未檢業務的蔣春堯手中。
經審查,判決並無過錯。“直接駁回申訴就可以了啊……”年輕的書記員脫口而出。蔣春堯卻不肯,“做未檢不能就案辦案。這個案件的根本問題在於撫恤金分配,直接駁回申訴解決不了實質問題,不利於孩子成長”。
因婆媳二人身在外省老家,疫情阻礙也沒法趕到現場,蔣春堯便帶着辦案團隊與她們遠程溝通。那段時間,同事從門口經過,總看見蔣春堯舉着話筒,有時在安撫,有時在慢條斯理幫着分析,有時候他也會嘆口氣,費盡口舌談妥的方案,第二天就變卦了,“調解工作推進艱難”。
“不能解決全部矛盾,就抓住關鍵矛盾吧。”蔣春堯轉變思路,以孩子的健康成長為突破點,終於把“不相往來”的雙方拉回談判桌上,卸下敵視的心防,走回協商流程。蔣春堯還另闢路徑,聯繫了申訴人戶籍地矛調中心、公證處,藉助當地力量進行矛盾化解工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案子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新的公證協議出爐了,對撫恤金的分配、給付方式重新作了約定,這為後續的和解打下了基礎。
可就在這時,“愛管閑事”的老蔣走了。“這是他走之前絮叨最久的案子。”
辦案團隊撿起了接力棒。他們延續了蔣春堯“兒童利益最大化”的辦案思路,促成了相關協議的擬定和追認,還額外為申訴人爭取到了14.5萬元的經濟補償,申訴人與錢某所在公司正式握手言和,這樁爭執了許久的案子終於塵埃落定。

“可惜蔣主任看不到了……”書記員周揚紅了鼻子,“‘盡小責任者得小快樂,盡大責任者得大快樂’,他總這麼說”。
蒸籠天里鬥智,7天提審37人
“蔣處辦案很有一套。”民警李勇(化名)回憶道。
2014年10月,蔣春堯任杭州市檢察院偵查監督處處長,是公安機關移送案件的第一道關卡。
在辦理一起團伙賭博案件時,由於涉案人數眾多、取證困難,蔣春堯帶隊提前介入。七八月的盛夏,連續多日都是悶熱的蒸籠天,蔣春堯帶隊奔赴臨安、淳安等地看守所,連續7天提審37人,翻閱幾大箱案卷,對銀行賬戶、支付寶、出入境記錄、作案時間段等證據進行了細緻審查。
“我就是不認罪,你能拿我怎麼樣?”犯罪嫌疑人東拉西扯,振振有詞。
蔣春堯當即拿出自己熬了幾個通宵整理的證據導圖,好幾張A3紙鋪展在審訊桌上。他一邊嚴厲訊問,一邊挑出幾張穿過柵欄遞給對方,上面詳細記載了涉案事實、人員分工及相應證據。
鐵證面前,猖狂的犯罪嫌疑人張口結舌。最終,檢察院在法定期限內對37名犯罪嫌疑人作出批捕決定。
“他的頭腦非常清醒,能一下抓住對方的心理。”說到蔣春堯,老公安李勇滿心欽佩。

紮根一線,衝鋒在前,蔣春堯既任勞任怨,又有勇有謀。牽頭處置重大專案時,他半年無休,一周有一半的時間都待在專班的辦公室里,實現了該案的精準打擊;面對新型案件無先例可循的困境,他推動出台了關於主從犯認定、犯罪定性、追贓挽損等相關規範,成功辦理了一批疑難案件;發現“騙保”“空刷”套現等情況嚴重,他聯合多部門建立了打擊騙取社保基金聯動新機制,重點對涉“內鬼”“黃牛”等線索深挖徹查,怒斥對方“這騙的可是老百姓的‘救命錢’”!
他的工作筆記里夾着草稿紙,畫著犯罪案件的人物關係
今年83歲的葛興豐是蔣春堯入職後的第一任師傅。“小蔣屬於改行的,原本學的是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專業,對檢察業務沒有基礎,但他上進心強,肯下苦功夫,很快就在業務上獨當一面了。”
“上世紀90年代,檢察院公開進行社會招考,老蔣是那時候進來的。”杭州市檢察院檢委會專職委員張洪閣說。剛進單位就與蔣春堯共事,他清楚記得,那時候蔣春堯學習法律特別有勁頭,“有不明白的地方,他一般先自己思考,有時候思路理順能高興得手舞足蹈。實在想不通的,他就抱着案卷請教,認認真真記了很多筆記。”
“他總說,辦了一個案子,就要掌握一類案子;解決一個問題,就要理清一類問題。要會由表及裡、以點帶面、舉一反三才好。”蔣春堯負責偵查監督業務時,辦案之“快、准、穩”,在單位有口皆碑。

“他還說,要把工作做出彩,不僅要把法律法規爛熟於心,還要下許多案外的功夫,涉獵不同的領域。”推開蔣春堯的辦公室,辦公桌上放着厚厚的案卷材料,幾本卷宗有明顯的摺痕;工作筆記夾雜其中,壘成幾疊,密密麻麻記滿了法條,這些都是蔣春堯扶着老花鏡,從專業書籍中一點點“摳”出來的;筆記中還夾着幾張草稿紙,記錄的是一起網絡犯罪案件的人物關係;角落塞着一張摺疊床,第七檢察部副主任徐萍回憶,“有時候加班太晚了,他就會把這張床拉出來,湊合睡一晚”……
從理工男轉為法學生,從公訴一處到偵查監督處再到第七檢察部,蔣春堯始終勤勉好學。他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每次轉型都非常順利。同事們遇到業務難題,也都喜歡向他請教,“問老蔣,我們心裡有底兒”!
“能申報的榮譽,他幾乎都讓給了年輕人”
“別擔心,我陪你去開庭!”已經是員額檢察官的謝玲芳回憶起十幾年前蔣春堯陪她去開庭的情景,仍然很感激。
“那是一起詐騙案。”案卷多、案情複雜、定性爭議不小、犯罪嫌疑人拒不認罪,謝玲芳壓力很大,整晚整晚加班。分管副處長蔣春堯看出了她的難處,主動放下手上的事,提出陪她去開庭。
蔣春堯仔細幫忙修改了審查報告、起訴書、訊問提綱,手把手教導證據梳理的方法,並預判了庭審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專門羅列了一頁紙,註明定罪的點和理由。
庭審從早上9點45分開到了夜裡8點。被告人毫無悔意,在庭上也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控辯交鋒非常激烈,10個小時的庭審緩慢而吃力,極其考驗法律功底、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所幸,因準備充分,庭審中的種種“意外”都在預料之中。

“那一天,有他和我一起坐在公訴席上,我特別安心。”事後她才知道,那段時間蔣春堯手上也有幾個棘手的案子,辦公室的燈總是亮到很晚。

對年輕人,他一路培養、教導、引領,毫無保留。
他戴着老花鏡逐字逐句批閱審查報告,告誡新人“要做證據的整理者而不是摘抄者”;他帶入門的徐萍18年間成長迅速,從新人小白化身得力副手,兩人搭檔的第七檢察部被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授予先進集體稱號;在檢察業務比賽期間,他連續兩個月在相距90公里的集訓地和單位兩頭跑,行李箱里全是文件,給選手們既當教官又當後勤;他曾輾轉負責過幾個處室的業務,經手的重大、疑難、複雜案件不少,但能申報的榮譽,幾乎都讓給了年輕人。

犧牲前半個月,他曾許諾“退居二線後,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10月22日清晨,遺體告別儀式前兩天,蔣春堯的弟弟開車載着母親從諸暨趕到杭州。90分鐘的車程里,他一點點告知了母親實情。
車子開到殯儀館門口,“奶奶從車上下來就一直喊爸爸的名字,走路踉踉蹌蹌,我扶着她到了靈堂,一看到爸爸,奶奶就癱下了,臉上全是淚。”蔣春堯的兒子蔣雨誦輕聲講述。生活的巨大變故,讓這個尚讀大二的男孩一夜成長。作為小家庭里唯一的男子漢,他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
此前每個月,蔣春堯一家都會開車回浙江諸暨看望老太太。父親去世二十多年了,弟弟妹妹在家務農,母親是蔣春堯心底最深的挂念。
老房子年頭久了,小毛病不斷,他心裡一直惦記着,再忙也要抽空回家看看。常常一進門,放下東西,水都顧不上喝一口,他便找到工具箱,疏通管道、更換燈泡,打掃衛生、下田勞作……有時老同學聚會,衣服上還落着白灰,他顧不得換就直接去了。次數多了,老友也習慣了,見到他就打趣:“又剛忙活完家裡的事兒吧!”

犧牲前半個月,蔣春堯和徐萍聊起以後,他說:“年輕人鍛煉機會多,等我退居二線後,就幫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而今願望成了空想。
“雨誦,你不要辜負爸爸,要好好學習,要有出息,將來成家立業、照顧好媽媽。”老太太緊緊攥着孫兒的手。
蔣雨誦用力點點頭,他想快點長大,像爸爸一樣。
來源: 中央政法委長安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