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華晨宇參加湖南衛視快樂男聲比賽時,很多人就發現這個小孩兒太不同了,在一群人顯得極為突兀。
雖然平時看着呆呆傻傻的,一開口唱,立馬就讓人跪!
這幾年,華晨宇的變化確實太大了,不僅僅是容貌上,他已然成為一位極懂得用音樂表達情緒的歌者。
無論你是不是認同他的音樂風格,都可以看出他對音樂的態度上也能看得出來。
剛剛結束總決賽的《明日之子》,華晨宇作為音樂導師,對待學員極其負責任。
華晨宇給學員們上課的時候,都從最基礎的樂理知識開始講起,讓喜歡唱歌的學員們有更加完整的知識系統。
他觀看學員綵排的時候,哪怕非常細小的問題,都逃不過華晨宇的耳朵。
可能是一個喘息,某一句的尾音。
越是講究細節的東西,越體現着一個人的專業。
別看華晨宇的口頭禪就是“無所謂”、“沒關係的”、“隨意點”,但是在對待音樂這件事上真的是死磕到底。
在華晨宇的音樂世界裡,不管有沒有鏡頭的存在,只要他看到有人對待音樂不真誠,他就會變身成為最嚴厲的考官。
之前在節目中遇到一個國風類選手,一首抖音爆紅的《離人愁》成為他的招牌,而且引以為傲的帶上了舞台,可經過花花多方提問和考核、交流後發現對方基本的音樂常識都不清楚。
於是華晨宇很直接地評價,我們應該拿出更專業的音樂給觀眾。
華晨宇說:“你應該要學習一下最基本的樂理知識,作為一個創作者,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很可怕,你們會誤導觀眾的”。
雖然聽起來語氣並不是很重,但說得其實很嚴厲了。
後來李袁傑的成名作《離人愁》被質疑抄襲周杰倫的《煙花易冷》、《紅塵客棧》和任然演唱的《山外小樓夜聽雨》。
現在回頭來看華晨宇的點評,真可謂是一針見血,直擊要害,看着李袁傑慌張的模樣和後續新聞的報道,花花說出這些話,應該是有說服力的。
用重複的節奏當成萬金油在灌上原創的名號,這是對音樂和原作者的不尊重。
這段話其實不僅可以說給李袁傑聽,甚至對整個華語流行樂壇也都是適用的。
對於華晨宇來說,音樂不能有絲毫的妥協。
就像他一直說在明日之子舞台上的選手是代表未來的人,他希望選手給他的東西,是最能展示自己實力的,而不是拖泥帶水,為了流量和熱度吃老本。
當然,這麼多音樂綜藝請了華晨宇作為導師也引起了不少爭議,有人認為選秀出來的華晨宇沒有資格做導師。
那麼華晨宇自己有沒有資格說這句話呢?
必然是有的。
雖然華晨宇當初憑藉著選秀節目《快樂男生》出道,比賽結束之後直接就簽約了大公司受到了力捧。
但實際上華晨宇的音樂基礎,在新一代歌手中應該算相對紮實的,參加選秀前他就讀於武漢音樂學院。
他不是靠着一身是膽仗劍天涯,而是將地基打牢之後才出來征戰江湖。
作為新生代的音樂人華晨宇,他是個有野心的。
這個從來不混江湖,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人,運氣對他不薄,成功來的也比較早。
而他最大的幸運則是他出道的這五年,無論圍繞着不少爭議,他始終在自己的世界裡保持着寧靜。
眾所周知,花花三歲,父母離婚。
爸爸經商,長期不在家,也不太管他,只有保姆照顧他。
他總是喜歡一個人獨處,一個人在家裡一整天,看着牆壁發獃。
音樂一直是他的陪伴,他熱愛音樂,從長笛到鋼琴十級再到復讀進入武漢音樂學院,每一步看起來都來得是一個音樂人自然的道路。
參加《快樂男聲》比賽也不過是一場美麗的意外,因為導演組聽他唱了一段後,希望花花繼續參加後面的比賽。
就這樣,一個身穿白色T恤,帶着黑框眼鏡的華晨宇出現在舞台上。
其他人都在嚴正以待準備比賽,只有他完全不當回事,還真是另類。
當時的評委陶晶瑩和蔡國慶一臉嫌棄,還沒1分鐘陶晶瑩就直接叫停。
只有一架電子琴,還就那麼幾個簡單音符,《無字歌》更是連歌詞都沒有,這還真是火星來的嗎?
還好尚雯婕聽得懂華晨宇所唱的,也感同身受他創作的過程,我想如果不是尚雯婕的力挺,也許就沒有後來的華晨宇吧。
尚雯婕曾經問:“你會不會在創作的時候,把自己關在家裡幾個小時,然後一直到四五個小時之後,你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你永遠在寫一個旋律,然後接下去寫下去,然後寫到一直興奮,然後周邊發生任何事情,你都完全沒有知覺,也不知道自己餓不餓,也不知道自己在哪裡。”華晨宇:“你怎麼知道?”尚雯婕:“因為我也是這樣的。”
對尚雯婕而言,眼前的這個男孩和自己的內心很像,似乎可以用“同類”來形容,在某種程度上講,兩人更像是相見恨晚的“知己”。
後來,尚雯婕一路海選為華晨宇護航,而花花也並未讓尚雯婕失望,成為衝進全國十強。
華晨宇很喜歡張國榮。
他曾經在節目里拒絕主持人讓他唱《我》的要求,且稱“這首歌一年只唱一次”。
他的粉絲們知道,這是他為每年演唱會的最後一場所留的曲目。
每當他在舞台上唱起這首歌,與他大多數歌曲的此起彼伏不同,淡漠的燈光下,這個少年仰起脖子,立在舞台中央,用最純粹的唱腔描繪着:
“我就是我,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這首歌幫助年僅23歲的他獲得了2013屆《快樂男聲》的總冠軍,而他熱愛的張國榮,也決定了他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與其做別人喜歡的,他更熱衷於做自己。
拿冠軍是意外,也在情理之中。
專屬花花style式的演唱技巧,讓他在千篇一律的舞台上格外耀眼,當然“內定冠軍”這些帶着蔑視和看不起的字眼也隨着榮耀一起正式走進了花花的世界。
《煙火里的塵埃》是2014年8月發行的一首單曲。
裡面有一句很貼切的歌詞,很多聽眾都覺得這正是華晨宇的寫照,
“我的心裡住着一個蒼老的小孩,如果世界聽不明白,對影子表白”。
帶着爭議和另類的風格,在進入娛樂圈後,他孤僻的性格就更加被放大,成為眾人口誅筆伐的異類。
既然你們說我是另類,那我就真的拿出我的《異類》一面給你們看看清楚!
華晨宇在2015年12月發行了個人第二張專輯《異類》,在整個過程中依然是邀請了鄭楠參與了製作。
同名單曲《異類》由華晨宇親自作曲,較於上一張專輯,這次他沒有了太多的青澀,反倒增添了一些“霸氣”,而這也讓所有人看到了一個“多樣”的華晨宇。
就算被這個世界冷眼被人們所敵對
也無所謂那就請你當我是個異類
繼續開大我的音量讓他們全都閉嘴
跟着我 跟着我
跟着我fight against the world
後來的幾年,華晨宇能出圈的歌曲,無一例外都是翻唱。
翻唱草東沒有派對的《山海》,翻唱朴樹的《平凡之路》,翻唱陳粒的《易燃易爆炸》…...
這不能怪華晨宇,而是當時的華語流行音樂的整體大環境就很低迷。
以前的歌手是靠作品來出名,靠銷量來排列咖位與名氣,歌流行了人才有可能出圈。
而現在真正的流行歌曲,越來越少。
歌手都是靠流量來說話,人紅了歌曲才會有銷量,專輯才會有粉絲來打榜。
其實翻唱也並不low,畢竟“一個中島美雪曾經養活了半個香港音樂圈。”
天后王菲早年也愛翻唱別人的歌,出道前的鄧麗君專業戶,到Bjork、The Cranberries、Tori Amos、Cocteau Twins、Sophie Zelmani,唱什麼歌都有別人的影子。
不過華晨宇的翻唱總是帶着專屬於他的味道在裡面。
後來在華晨宇出道後的一年,他參加了《花兒與少年》第一季真人秀。
本以為呆萌的花花會因為這檔節目吸粉塑造一個“人設”,卻沒想到號稱釋放最真實自我的真人秀,卻讓“最不適合娛樂圈”的華晨宇跌入出道後的第一個低谷。
他不懂得如何與人打交道,他展現了真實的自己,卻被網友逮住一通亂罵。
一時間,關於花花的負面新聞鋪天蓋地襲來,“巨嬰”、“雙商低”、“自私”等形容詞把剛出道的華晨宇包圍。
其實從出道以來,關於他的爭議一直未曾間斷。
參加《明日之子》還有營銷號斷章取義,說華晨宇不會說話,得罪了楊冪和薛之謙,被黑整容、模仿別人,就連唱歌飈高音都要被黑,那段日子大概花花“連呼吸都是錯的”。
面對無窮無盡的流言蜚語,被全網黑的花花停掉了手機,斷絕外界的聯繫,專註的寫他自己的音樂,比起這些根本無法扭轉的現實,踏實做音樂更重要。
在早期接受採訪時,他談到自己對音樂的態度,
“當我決定要進這個圈子開始,我就已經調整好所有的心態,我很喜歡這份工作,因為這份工作我覺得挺輕鬆的,我也沒有怎麼樣,我也還是一樣很自由,所以我出道之後,我也一樣不出門,我沒有什麼生活上的困擾或者什麼樣,其實都沒有。”
在娛樂圈,每個人都在爭着c位,都想盡辦法想要紅,尤其是很多選秀節目出道的藝人。
在出道後,並不會再那麼專心於熱愛的音樂,而是接着不斷地綜藝廣告,將曝光率更大的提高,以便獲得更大的利益。
但華晨宇在出道後,仍然去專註於創作自己的音樂。
即使很多他的歌都不能那麼輕易被理解,也缺乏了傳唱度,但他仍在堅持着自己想做的。
華晨宇是獨特的存在,就像他剛剛參加快男比賽時,他總會去躲避鏡頭。
我常常都會想,他是不屬於娛樂圈的,但偏偏他是一顆耀眼矚目的明星,天生屬於舞台。
放眼回看,13快男「出圈」的着實不多,歐豪跟於朦朧走上演員的道路,白舉綱在綜藝里浮浮沉沉,也就剩下華晨宇一個人還可以唱歌,還是為數不多的一線人氣歌手。
與高漲的人氣相對應的是,華晨宇的臉也越來越好看了,摘掉了他那標誌性的黑框眼鏡,開始燙頭髮畫眼線。
他在這個圈子像是一股清流,不追熱搜,不炒話題,不迷戀主流所追捧曲風,僅以自己偏愛去做專屬花花style的歌。
不負眾望的是,被黑慘了的華晨宇作為補位歌手登上《歌手》的舞台,以一首《齊天》終結Jessie J三連冠,登上第一名寶座。
成功摘掉了長達近三年的“巨嬰”稱號,炸裂級表演震撼世人,這才讓他的才華再次被注意到!
原來這些年他好似進了煉丹爐一般,塑造了七十二變的武藝加身,在出山之後便勢不可擋,要這天地都為他讓步!
在《我是歌手》的比賽期間,花花得知了好友離世的消息,於是在公演前一天晚上,熬夜將已經完全排練好的歌曲改變成好友尚夢迪填詞的歌曲《易燃易爆炸》。
踏入娛樂圈的那麼多年,他仍然還是“另類”“任性”“重情重義”的華晨宇。
也許音樂才是華晨宇擅長的領域,他也在自己小天地里玩的很嗨,其他人唱歌的時候都是安安靜靜的,可華晨宇卻是不瘋魔不成活,每一回現場表演都過分痴狂。
最後在有汪峰,張韶涵等一票前輩的《歌手》爭霸賽中,華晨宇獲得了“2018最受歡迎金曲獎”,這無疑是對他音樂最好的肯定。
其實,不管結果是怎樣,他早已是我們心目中的歌王。
正如他的幫唱嘉賓鄧紫棋說的:“他是90後的年輕歌手中當之無愧的歌王。”
如今的華晨宇在大眾心中,不管是獨特的音樂曲風,還是在《明日之子》中對於新生代歌手的專業指導,就連黑粉不得不承認,華晨宇的確厲害!
他把音樂最本質最原始的表達方式,傳達給了聽眾,修正了這多年以來華語樂壇只看重詞,而忽略了音樂性的問題。
這是一件非常燃炸的事情。
它打破了我對流行歌手尤其是出自選秀節目的歌手刻板印象,打破了流行曲風的無病呻吟,它代表了華晨宇這個人。
但華晨宇又豈會停止於這一步。
柴靜的《看見》里引用過一句紀伯倫的話:“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
於他本人而言,更多的是對於音樂的那份熱愛,從小到大一直以來都無法改變的“音樂夢”。
這樣一個有態度、有才氣、有情懷的創作型歌手,在當下這個小鮮肉遍地縱橫的時代已經不可多得了,他卯足了勁要拓寬主流樂壇所能接受的審美邊界,儘管有時會做一些妥協,但不會讓他終止這個目標。
這是一個90後音樂人的負責和擔當,這就是“花花”華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