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戶侵權,賣場豈能置身事外?紅星美凱龍理應擔起監管之責

據指尖輿情監測系統顯示,10月10日今日頭條平台出現一條關於紅星美凱龍的輿情信息:家住哈爾濱市道里區清河灣的一名業主因家中裝修,選擇在紅星美凱龍松北店匯眾裝飾消費,但最終結果卻不盡如人意。60平方米的建築面積,實際裝修卻按75平米計算收費。沒有給消費者開具發票不說,“使用的全是淘汰產品,中途轉包,質保期內出現太多問題”,“自流平開裂,牆體掉粉,地板出現裂縫和鼓包,智能馬桶漏水……”

黑貓投訴平台,此類關於紅星美凱龍的投訴案例也不少,比如長春一消費者在紅星美凱龍歐派定製的遭遇。消費者定製的是歐派鞋櫃、榻榻米和衣帽間衣櫃。當時歐派在給出了設計圖但沒有出具樣品的情況下,就讓消費者簽字。出於對歐派和紅星美凱龍兩個大品牌的信任,消費者簽了字。沒想到,定製產品最後在鞋櫃和衣櫃的尺寸上出了問題。“鞋櫃常規尺寸不超過350,他們給做成420,衣櫃門才420寬,鞋櫃門給做成470”,“設計的鞋櫃放在家裡極其不美觀,使用也極其不便利”。消費者投訴後,長時間得不到回復,歐派和紅星美凱龍都很有默契地保持沉默。

再比如,瀋陽一消費者在北二路紅星美凱龍購買紅蘋果傢具的經歷。消費者付了全款,還沒到原定送貨的日子,廠家與代理商解除了合同。之後廠家雖然承諾負責,但卻以各種理由推脫遲遲不發貨。消費者買傢具是要布置婚房等着結婚的,而事情拖了很久也得不到解決,內心的焦灼可想而知。

瀋陽紅星美凱龍北二路店/圖片來源:融媒網圖庫

有點法律常識的人都知道,賣場作為管理者,對賣場內商戶的經營行為擁有管理權利和監督義務,負有打擊假冒偽劣商品、保護消費者等社會公眾利益的義務,對商戶的侵權行為也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現實中,紅星美凱龍是否完全盡到了監管之責,我們不得而知,但從目前消費者的反饋來看,至少在某些時候,賣場是有疏於管理之嫌的。

近兩年,受原材料價格上漲、上游房地產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家居行業不景氣。之前有媒體報道,高額的負債已經迫使紅星美凱龍不得不抵押大多數商場以緩解現金流壓力。截至今年6月底,在A股上市的美凱龍,總負債降至763.21億元;有息債務總額也微降至374.69億元。雖然債務總額有所下降,但剩下的遲早是要還的。還有,上半年出現的融資業績出現雙下滑現象,也讓管理層頭痛不已。但所有這些,都不能成為不作為的理由。要知道,家居賣場品牌的每一次懶怠與放縱,都會加深消費者的失望,漸漸發酵成品牌的頑疾,時間越久,就越難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