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物君語:
咖啡可以是一天靈感的源泉,是生活中幸福的載體,也可以是日常空閑的最佳享受。為家裡配置一台咖啡機,讓靈感隨時激活,讓幸福唾手可得,盡情表達對精緻生活的追求。
“誰能想到,這曾是個‘律所’……烘焙器隨着他的心情逐漸升溫,對咖啡因的判決被書寫在菜單上,即刻就從他手中飛走,交由他來宣讀。這裡沒有咖啡師,只有朋友。無論酸苦,都在他的指尖恰到好處。”
紀錄片《咖啡大師Baristas》開篇的這一段話,將咖啡館中的香氣與詩意一展無餘。
圖片|小雯ZY ©
看咖啡師在咖啡機前行雲流水一般磨豆、萃取、拉花……一連串精妙的手法,全只為你精心調製飲品。這個過程,對你對ta都是一種享受。
遞上來的一杯香氣馥郁,更是滿溢的溫情與幸福感。
“曾經滄海難為水”,大概就是指這種體會吧。
很多中國家庭早已將香氣與詩意裝飾在廚房一隅。
早在2017年,家用咖啡機在中國電商平台的年銷售額就已經突破3.6億元,而且還在以成倍的速度增長。
一台好的家用咖啡機,也是追求精緻生活的一種表達。
在品嘗過真正的品質咖啡之後,你就再也回不去由植脂末、奶精和廉價咖啡粉堆砌出來的速溶咖啡了。因為你開始明白,咖啡是一種格調,怎能讓速溶輕易破壞?
不過仔細想來,天天去咖啡館的話,時間上未必允許,花銷上也是一筆數目。但如果能在一天之始的家中就能品味到不輸咖啡館出品的鮮制咖啡,而且成本只有去咖啡館的1/3甚至更低,還是比較舒心的。
親自動手製作的咖啡,想必也會別有一番風味。在不斷的拼配中,找到專屬自己的那一杯,也是一大樂事。
一台好的家用咖啡機,可以幫助咖啡愛好者實現對咖啡的最美好的幻想。
圖片|飛利浦 ©
但是挑選咖啡機也稱不上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幾年前我下定決心入手一台咖啡機的時候,面對林林總總的咖啡機,一下子還是有點暈了頭。
後來我花了一周時間查資料做功課才定下來最後要買的款式。今天把購買咖啡機時的功課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幫助各位咖啡愛好者少走彎路。
選購咖啡機最好的着眼點,就是你喜愛的咖啡類型。
意式咖啡
基於espresso 調出千變萬化
許多人鍾情於意式咖啡的醇香濃郁和它的靈活百變。從一份濃縮咖啡開始,到拿鐵、卡布奇諾、瑪奇朵……變化的是配方與口味,不變的是馥郁與優雅。
作為意式咖啡的核心,espresso其實就是通過適當的壓力和水溫的熱水,將咖啡粉快速萃取而來的咖啡液。一份大約30cc的濃縮液,釋放了咖啡豆的精華,因而口感醇厚,香氣迷人,足以成為一眾意式咖啡的基底。
姿態各有特色的意式咖啡,都有espresso默默做綠葉
但網上常能看到的“咖啡機不知道怎麼挑”的困惑,我覺得意式咖啡機也要背98%的鍋——因為這裡面的細節,真是太多了呀……
像什麼萃取泵的種類、鍋爐的種類、變壓萃取的範圍、機子的清洗……對於多數初嘗咖啡門道的小夥伴來說,可能確實像天書一樣晦澀。
但是,只要能喝到那口純正而濃郁的意式咖啡,再繁瑣的步驟也都是值得的。
如果你希望在家探索咖啡更多的可能性,那麼意式咖啡機將會是你的首選。
常見的意式咖啡機,又可以分成全自動和半自動兩種。
全自動咖啡機:一鍵香醇
從咖啡豆的研磨,到咖啡液的萃取,再到瞬間蒸汽加熱以便打奶泡……如果只需要輕輕按幾個按鈕,機子就能自動替你完成大多數的步驟,那可真的是所有咖啡愛好者的福音了。
全自動咖啡機,正是為了滿足這種願望而生的。我們需要做的,就只有補充咖啡豆和清理豆渣而已。
圖片|飛利浦 ©
直觀的操作,嘗試個幾次就能熟練掌握
絕大多數全自動咖啡機都支持個性化設置,可以記憶好幾種濃縮咖啡的濃度和咖啡量的設定。在早上比較需要醒神效果的,可以預設一個比較濃郁的配比;周末家裡茶歇的時候,又可以一鍵選用比較淡的配比,晚上也不怕睡不着。
還有就是貼心的定時預約功能了。試想,如果一早醒來梳洗完,麵包機里跳出兩片焦脆的多士,咖啡機里已經萃好了醒神的咖啡,那種幸福感真的很戳人。
圖片|是JE啊 ©
半自動咖啡機:做出最個性化的那一杯
而說到多數咖啡店都在用的半自動咖啡機,它在我心中就是“高手向”的代名詞。你所關心的任何指標,幾乎都能夠由你手動調整、控制。
可以說在製作自由度這方面,半自動咖啡機確實是無機能及,它幾乎能實現你對咖啡的所有希冀。
當然自由度高也意味着幾乎所有的流程,都需要你親力親為。為了一杯100%符合自己喜好的咖啡,可真少不了下“苦”功啊。
因為功能全面,設計技術比較複雜,意式咖啡機的售價也相對較高,國際大品牌咖啡機普遍在兩三千元起步,但入門級國產咖啡機一般千元左右就可以入手了。
美式咖啡
一點一滴 純“萃”風味
也有相當多咖啡愛好者喜歡純粹的咖啡滋味,美式咖啡往往就是他們心中的No.1。更有甚者提出過“美式之外皆飲料”的論調。
雖然不時能在網上看到“美式咖啡=意式咖啡兌水”的說法,但其實和最正宗的美式咖啡,還是有些區別的。
這種說法也不是完全的空穴來風。像我們去星巴克可以點到的“美式咖啡Caffe Americano”,的確就是兌了水的espresso。
圖片|星巴克 ©
一說這是星巴克針對美國人口味作出的妥協
但最正宗的“美式咖啡Brewed coffee”,其實是由滴濾式咖啡機/咖啡壺製成的。
只需要將咖啡粉放入濾杯並通電,滴濾咖啡壺就會用常壓+熱水的方式,一點一滴地將美式咖啡製成。
如果家裡咖啡消費量比較大,又不總是需要意式咖啡綿密的奶泡口感,滴濾式咖啡機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入手的門檻也比較低。
口味兼而有之?
選膠囊咖啡機
省心之選
如果說意式咖啡機的核心理念是“自由”、更適合對咖啡的口味有獨特追求、而且願意投入精力來鑽研門道愛好者,那麼膠囊咖啡機的核心理念,就是“極簡”了。
它真的很適合咖啡入門新手。15bar足夠hold住大多數的萃取需要。只要按個鍵,機子就能按照預設的模式萃取咖啡液,有的款式還能自動分層注入牛奶,不到一分鐘就能喝上滿嘴醇香。
因為半自動咖啡機還有填粉等諸多步驟,操作的方式不同,出品可能會不穩定。但膠囊咖啡機就完全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任何人,都可以做出一杯風味純正的咖啡(還不怎麼需要清洗)。
在方便這個點,膠囊咖啡機確實是獨一檔。
但正所謂有得就有失,除了分裝儲存或多或少會損失一些風味以外,膠囊咖啡還有一個局限性……
不同品牌的膠囊咖啡機用的膠囊系統也有區別。但如果你比較認可某個品牌的話,一直回購他家的膠囊也未嘗不可。
正如IOS和安卓水火不容,市場上膠囊咖啡機也有系統的區分。比較主流的系統主要是下面3種:
①只和自家玩的雀巢的NESPRESSO系統
②在歐洲比較常見的爵仕和燦坤的CAFFITA系統
③兼容性比較好的LAVAZZ的BLUE系統
膠囊形狀的系統兼容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們口味選擇的靈活度。看着對家推出的新口味膠囊種草了,自家的機子卻不兼容它的膠囊,就很尬!
畢竟膠囊咖啡機的設計理念是做減法,在口味上會需要做一點小小的妥協……
圖片|ONE CUP ©
不管是哪種咖啡機,這些點也會決定它們好不好用:
萃取動力:震動泵?旋轉泵?
震動泵也叫活塞泵,工作原理和打氣筒相似,很多標註“最大壓力15-20bar”的家用機採用的就是這種震動泵,缺點是壓力不穩定、噪音大。
旋轉泵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內部葉輪的轉動來產生穩定的壓力,但成本較高,商用咖啡機比較常用。有條件的話最好選擇旋轉泵。
標準尺寸:一次可以煮多少杯?
如果家裡小兩口喝點咖啡,那能製作4杯左右的咖啡機就夠用了。如果經常邀請好友來下午茶,可能就需要考慮可製作量更大的咖啡機了。
好不好清洗?
像豆子收納盒、水箱、蒸汽嘴都是需要定期清洗的。最好留意一下咖啡機的部件是否方便拆卸。
顏值。
功能要齊全,顏值也得再高一點,那才說得上是味覺和視覺的雙重享受。不過95%的咖啡機都很耐看,遵從眼緣吧!
下面介紹幾款我在做功課時覺得還不錯的咖啡機給大家:
德龍(Delonghi)的咖啡機在國內覆蓋率上排得上前三了,口碑還是不錯的。他家的ECAM23.420.SW全自動咖啡機應該是比較受歡迎的中高端款式,無管道萃取、自動清潔、軟水過濾,在細節上下了很多功夫。
圖片|Delonghi ©
網易嚴選的復古半自動意式咖啡機用入門級的性價比吸引了我的注意。復古造型的賣相顏值很高,功能也齊全。如果想要投入自製意式咖啡的世界,這款也許會是一個好的開始。
圖片|網易嚴選 ©
因為雀巢的咖啡膠囊選擇更多,我是給家裡添置了他們的多趣酷思(Nescafe Dolce Gusto) 作為入門。這款造型比較小巧可愛,有時帶着出門也不會太重。
圖片|雀巢 ©
不是都喜歡戲稱咖啡成“鬼佬豆漿”嘛,九陽聽見豆漿可就坐不住了。他們的這款KD08-K1W“Onecup”膠囊咖啡機外觀走了科技風,推出的膠囊不但有咖啡,還有各種養生的豆漿,全家都能用倒是一個亮點。
圖片|One cup ©
“如果早晨不喝咖啡,我將心力枯竭,像是一塊乾癟的烤羊肉。”——巴赫
如果你也與巴赫感同身受,不妨考慮為家裡添置一台咖啡機,為靈感充電吧。
- ABOUT JIWU -
文字為極物原創,轉載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