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檸檬樹修剪枝葉、在鋼琴鍵上指尖翻飛、對自家毛孩子湯圓糰子“勸架”……這是女士尹曉麗的生活日常。走訪工廠、幫客戶解決問題、和團隊頭腦風暴……這是設計師尹曉麗的工作日常。
23歲離開家鄉來到順德,因為偶然進入工業設計領域,從“小白”成長為“獨當一面”。紮根行業二十多年,廣東順德潛龍工業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尹曉麗依然持續“追愛”:“當設計成為產品,影響着千家萬戶的生活時,滿足感和成就感成為我向前的不竭動力。”
工作:為熱愛堅守,做終身學習的設計師
“工業設計師的職業生涯就是在不斷學習、感知、創造的過程。從二十多年前的小白到現在,我依然在不停地學習。”尹曉麗自認為是好奇心強、喜歡探索創新的人,因而即便只有平面設計的基礎,她依然決然為“興趣”停留佛山。
最初,她需要學習手繪,不斷地練習繪畫技術,並從大量的練習、畫作中培養美感;學習各種設計軟件,為想法變成產品奠定紮實的基礎。不僅如此,工業設計是一個融合多學科的領域,不僅要懂美學,還要了解工學、機械構造、心理學,還要了解工藝、材料、成本控制等內容,全方位地推動如何能讓產品從一張紙真正變成交到用戶手裡的實物。
“普通的平面設計需要有藝術的延伸,但工業設計是要懂得落地的邏輯。當企業把需求交到你手裡,真不是鬧着玩的。”尹曉麗解釋,從草圖到工廠生產再到最後銷售環節,這背後是團隊的配合,以及數以百萬計的真金白銀的投入。
在長時間的創作生涯中,設計師總歸有些嘔心瀝血、天馬行空的“親生寶貝”。當問及得意之作時,尹曉麗犯了難。“實在是太多了,每一款都是用心之作。這麼長時間以來,我們服務了400多個客戶,有3000多個產品成功上市。”
“要說近兩三年的新突破,母嬰品類是我們團隊做的一次嘗試。”她介紹,母嬰市場的場景很多,但食品、日用品已被成熟品牌佔據。
“一直以來,給大人設計的吹風機很多,但給針對嬰兒的吹風機很少。實際上,嬰兒對聲音、溫度敏感,普通吹風機噪音過大、溫度過高,且有輻射。”為此,團隊設計出了母嬰專用吹風機,並投入市場,最終實現售出30萬台的成績。
從單純接受甲方訂單,到參與產品的設計、投產、製造、供貨全生命周期,尹曉麗和團隊開始探索新路子,嘗試實現“工業設計服務”到“設計驅動製造創新”的轉變。“這種嘗試讓我們掌握更多主動權。”
當然,“嘗試”並不止於此。當下,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廣受關注,deepseek、豆包等ai能文能武,一鍵生成草圖不在話下。尹曉麗認為,人工智能對工業設計師來說不是挑戰者,而是協助者,在設計師跨領域了解、學習時是非常好的幫手。“我們經常組織全公司學習新技術、新軟件,利用新工具來提高大家的生產效率。”
生活:熱愛生活、多才多藝的“愛好富翁”
談起未來的計劃,尹曉麗希望打造充滿幸福力的設計公司,讓大家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好的設計師一定要對生活有豐富的感知力。有幸福的生活才會產生好的靈感。”
她希望為團隊營造良好舒適的工作環境,打造輕鬆愉悅的工作氛圍。在潛龍,不僅實現“寵物自由”“咖啡零食自由”,還可以“帶娃自由”。
“作為媽媽,我知道如果父母心裡牽掛着孩子,可能會影響工作,還不如帶到公司照顧。”她認為把孩子帶上班反而有好處,“公司很多小孩都是畫畫高手,包括我的孩子。在長期的藝術設計的氛圍熏陶下,孩子反而對繪畫感興趣。”同時,孩子還會以他的視角對產品提出新點子。
“只有心靈自由了,創造才有空間。”秉承這一觀點的尹曉麗,工作時間以外是個“愛好富翁”,彈琴、種花、畫畫、養寵物、打羽毛球、做美食……喜歡的東西十隻手指都要數不過來。她表示自己是個喜歡動手的人,家裡還有專門的工具房,平時還會給貓貓狗狗做些小玩意,修整家裡的角角落落。
因為日常喜歡動手製作,這一特點進而影響到工作領域,尹曉麗喜歡持續發掘新東西,目前她和她的團隊已經儲備了193項實用新型、外觀、發明專利。
與之對應的,尹曉麗認為女性非常適合工業設計。“設計源於生活,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能做出好產品。女性有很好的觀察力,擁有對生活細緻入微的關注,這都是創作的養分。”她表示,工業設計是團隊協作,將個人特質發揮到極致才是應有之義,至於軟件操作、工科知識等都是可以學習和積累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女性更應該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越學習越喜樂,越努力越幸運,做最好的自己。”
文、圖 | 記者 楊苑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