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寒風漸起,我們的餐桌也逐漸換上了溫暖的色彩。
熱氣騰騰的火鍋、鮮美的海鮮、香嫩的豆製品、爽口的乾貨、鮮甜的水果……都是心頭好。
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你是否知道,有些食物可能隱藏着“隱形殺手”——甲醛。
甲醛,這個聽起來就讓人頭疼的化學名詞,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它不僅存在於裝修材料、傢具中,還可能悄悄潛入我們的食物中。
那麼,冬天裡哪些食物容易成為“甲醛源”?又該如何避免這些“隱形殺手”呢?
甲醛水
一、海鮮類
海鮮,是冬日餐桌上的明星。海鮮死後,細菌會迅速繁殖,分解蛋白質,產生甲醛等有害物質。
為了保持海鮮的“鮮活”外觀,一些不法商家可能會使用甲醛進行浸泡或噴洒。
原本應該美味又營養的海鮮,就有了“甲醛隱患”。
如何避免呢?很簡單,就是要學會“挑”和“問”。
去正規的市場或超市購買海鮮,要挑新鮮的,活蹦亂跳的最好。
如果是冷凍的,也要看看包裝上有沒有生產日期、保質期,盡量選那些日期新鮮、包裝完好的。
二、豆製品:豆腐豆乾
豆製品,比如豆腐、豆乾,很多人都愛吃。
不過,這些看似營養豐富的食物,也可能成為甲醛的“藏身之地”。
一些小作坊為了降低成本、提高產量,可能會使用甲醛等化學物質進行防腐處理。
我們要去正規的地方買豆製品,比如大型超市、豆製品專賣店。
這些地方的產品,廠家都會標清楚生產日期、保質期,質量也有保障。
三、乾貨:銀耳木耳粉條
粉條,無論是燉菜還是製作酸辣粉,都是冬季里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有些過於潔白、光滑的粉條卻被懷疑含有甲醛。
其實,粉條的顏色和質地主要取決於其原料和製作工藝。
優質的粉條採用純正的澱粉製作,在自然晾曬或烘乾後,會呈現出自然的色澤和質地。
而那些被傳言添加了甲醛的粉條,是一些不良商家為了追求外觀和口感,採用了不規範的生產方式。
在正規市場上銷售的粉條,都需要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不會存在甲醛超標的問題。
我們在購買粉條時,可以選擇一些有口碑、信譽好的品牌,並注意觀察粉條的外觀、色澤和口感。
正常的粉條應該是色澤均勻、質地柔韌、無異味的。
如果粉條顏色過於白皙、發亮,且聞起來有刺鼻的氣味,那就需要謹慎購買。
四、蔬菜水果:娃娃菜草莓,甲醛也愛“光顧”
小巧玲瓏、口感清甜的娃娃菜是很多人的心頭好。
有傳言稱娃娃菜為了保持新鮮度和水靈的外觀,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被不良商家用甲醛溶液浸泡。
甲醛可以防腐保鮮,但在正規的食品生產和銷售中,使用甲醛是被嚴格禁止的違法行為。
雖然還是無法抑制有些商家上架這種產品,但是大家還是不要太擔心,到正規的商場去購買就好了。
比如說胖東來就很不錯。
除了上面提到的食物,我們還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生活習慣來減少甲醛的攝入。
比如:
多吃新鮮食物,少吃腌制食品;
烹飪食物時盡量採用蒸、煮、燉等健康方式;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定期開窗通風;
使用環保材料和傢具等。
我們還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來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甲醛。
1、用甲醛檢測試紙進行檢測;
2、觀察食物的顏色、氣味和質地是否異常;
3、將食物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時間,觀察是否有異味或顏色變化等。
其實針對某些言論,也不要太恐慌,你不能控制商家,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