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聲散文:沉默的牆

2024年05月19日08:25:10 家居 1521


梁曉聲散文:沉默的牆 - 天天要聞

在一切沉默之物中,牆與人的關係最為特殊。

無牆,則無家。

建一個家,首先砌的是牆。為了使牆牢固,需打地基。因為屋頂要搭蓋在牆垛上。那樣的牆,叫“承重牆”。

承重之牆,是輕易動不得的。對它的任何不慎重的改變,比如在其上隨便開一扇門,或一扇窗,都會導致某一天突然房倒屋塌的嚴重後果。而若拆一堵承重牆,幾乎等於是在自毀家宅。人難以忍受居室的四壁骯髒。那樣的人家,即使窗明几淨也還是不潔的。人尤其憂患於承重牆上的裂縫,更對它的傾斜極為恐慌。倘承重牆出現了以上狀況,人便會處於坐卧不安之境。因為它時刻會對人的生命構成威脅。

在牆沒有存在以前,人可以任意在圖紙上設計它的厚度、高度、長度、寬度,和它在未來的一個家中的結構方向。也可以任意在圖紙上改變那一切。然而牆,尤其承重牆,它一旦存在了,就同時宣告着一種獨立性了。這時在牆的面前,人的意願只能徒喚奈何。人還能做的事幾乎只有一件,那就是美觀它,或加固它。任何相反的事,往往都會動搖它。動搖一堵承重牆,是多麼的不明智不言而喻。

人靠了集體的力量足以移山填海。人靠了個人的恆心和志氣也足以做到似乎只有集體才做得到的事情。於是人成了人的榜樣,甚至被視為英雄。一個再平凡不過的人,在自己的家裡,在家擴大了一點兒的範圍內,比如院子里,又簡直便是上帝了。他的意願,也彷彿上帝的意願。他可以隨時移動他一切的傢具,一再改變它們的位置。他可以把一盆花從這一個花盆裡挖出來,栽到另一個花盆裡。他也可以把院里的一株樹從這兒挖出來,栽到那兒。他甚至可以爬上房頂,將瓦頂換成鐵皮頂。倘他家的地底下有水層,只要他想,簡直又可以在他家的地中央弄出一口井來。無論他可以怎樣,有一件事他是不可以的,那就是取消他家的一堵承重牆。而且,在這件事上,越是明智的人,越知道不可以。

只要是一堵承重之牆,便只能美觀它,加固它,而不可以取消它。無論它是一堵窮人的宅牆,還是一堵富人的宅牆。即使是皇帝住的宮殿的牆,只要它當初建在承重的方向上,它就斷不可以被拆除。當然,非要拆除也不是絕對不可以,那就要在拆除它之前,預先以鋼鐵架框或石木之柱頂替它的作用。

承重牆縱然被取消了,承重之牆的承重作用,也還是變相地存在着。

人類的智慧和力量使人類能上天了,使人類能蹈海了,使人類能入地了,使人類能擺脫地球的巨大吸引力穿過大氣層飛入太空登上月球了;但是,面對任何一堵既成事實的承重牆,無論是雄心大志的個人還是眾志成城的集體,在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還是和數千年前的古人一樣,仍只有三種選擇——要麼重視它既成事實了的存在;要麼謹慎周密地以另外一種形式取代它的承重作用;要麼一舉推倒它炸毀它,而那同時等於乾脆“取消”一幢住宅,或一座廠房,或高樓大廈。

牆,它一旦被人建成,即意味着是人自己給自己砌起的“對立面”。

而承重牆,它乃是古今中外普遍的建築學上的一個先決條件,是砌起在基礎之上的基礎。它不但是人自己砌起的“對立面”,並且是人自己設計的自己“製造”的堅固的現實之物。它的存在具有人不得不重視它的忌諱性。它意味着是一種立體的眼可看得見手可摸得到的實感的“原理”。它沉默地立在那兒就代表着那一“原理”。人摧毀了它也還是摧毀不了那一“原理”。別物取代了它的承重作用恰證明那一“原理”之絕對不容懷疑。

而“原理”的意思也可以從文字上理解為那樣的一種道理——一種原始的道理。一種先於人類存在於地球上的道理。因為它比人類古老,因為它與地球同生同滅,所以它是左右人類的地球上的一種魔力。是地球本身賦予的力。誰尊重它,它服務於誰;誰違背它,它懲罰誰。古今中外,地球上無一人違背了它而又未自食惡果的。

牆是人在地球上佔有一定空間的標誌。承重牆天長地久地鞏固這一標誌。牆是比床、比椅、比餐桌和辦公桌與人的關係更為密切的東西。因為人每天只有數小時在床上。因為人並不整天坐在椅上。也不整天不停地吃着或伏案。但人眼只要睜着,只要是在室內,幾乎無時無刻看到的都首先是牆。即使人半夜突然醒來,他面對的也很可能首先是牆。牆之對於人,真是低頭不見抬頭便見。

所以人美化居住環境或辦公環境,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美觀牆壁。為此人們專門調配粉刷牆壁的灰粉,製造專門裱糊牆壁的壁紙。壁紙從前的年代只不過是印有圖案的花紙,近代則生產出了具有化纖成分的壁膜和不怕水濕的高級塗料。富有的人家甚至不惜將綢緞包在板塊上鑲貼於牆。人為了牆往往煞費苦心。

然而牆卻永遠地沉默着,永遠的無動於衷,永遠的榮辱不驚。不像床、椅和桌子,舊了便發出響聲。而牆,鑿它、鑽它、釘它,任人怎樣,它還是一堵沉默的牆。

我童年的家,是一間半很低很破的小房子。它的牆壁是根本沒法粉刷的。也沒法裱糊。再說買不起牆紙。只有過春節的時候,用一兩幅年畫美觀一下牆。春節一過,便揭下捲起,放入舊箱子,留待來年春節再貼。窮人家的牆像窮人家的孩子,年畫像窮人家的牆的一件新衣,是捨不得始終讓它“穿在身上的”。

後來我家動遷了一次。我們的家終於有了四面算得上牆的牆。那一年我小學五年級。從那一年起,我開始學着刷牆。刷牆啊!多麼幸福多麼快樂的事啊!那年代石灰是稀有之物。為了刷一遍牆,我常常預先滿城市尋找,看哪兒在施工。如果發現了哪兒堆放着石灰,半夜去偷一盆。有時在冬天,端着走很遠的路,偷回來時雙手都凍僵了。刷前還要仔細抹平牆上的裂紋。我將爐灰用篩子篩過,摻進黃泥里,合成自造的水泥。幾次後我刷牆不但刷出了經驗,而且顯示出了天分。往石灰漿里對些藍墨水,牆就可以刷成我們現在叫做“冷色”的淺藍色。對些紅墨水,牆就可以刷成我們現在叫做“暖色”的淺紅色。但對於那個年代的小百姓人家墨水是很貴的。捨不得再用墨水,改用母親染衣服的藍的或紅的染料。那便宜多了。一包才一角錢。足夠用十幾次。我上中學後,已能在牆上噴花。將硬紙板刻出圖案,按住在牆上,一柄舊的硬毛刷沾了灰漿,手指反覆刮刷毛,灰點一番番濺在牆上,不厭其煩,待紙板周圍遍布了漿點,一移開,圖案就印在牆上了。還有另一種辦法,也能使刷過的牆上出現“印象派”的圖案,那就是將抹布像扭麻花似的對扭一下,沾了灰漿在牆上滾,於是滾出了一排排浪,滾出了一朵朵雲,滾出了不可言狀的奇異的美麗。使少年的我,刷牆刷得上癮,往往一年刷三次。開春一次,秋末一次,春節前一次。為的是在家裡能面對自己刷得好看的牆,於是能以較好的心情度過夏季、“十·一”和春節。因而,居民委員會檢查衛生,我家每得紅旗。因而,我在全院,在那一條小街名聲大噪。別人家常求我去刷牆,酬謝是一張澡票,或電影票……

後來我去鄉下,我的弟弟們也被我帶出徒了。

住在北影一間筒子樓的十年,我家的牆一次也沒刷過。因為我成了作家,不大顧得上刷牆了。搬到童影已十餘年,我家的牆也一次沒刷過。因為搬來前,牆上有壁膜。其實刷也是刷過的。當然不是用灰漿,而是用刷子蘸了肥皂水刷刷乾淨。四五次刷下來,牆膜起先的黃色都變淺了……

現在,牆上的壁膜早已多處破了。我也懶得刷它了。更懶得裝修。怕搭賠上時間心裡會煩,亦怕擾鄰。但我另有美觀牆的辦法。哪兒髒得破得看不過眼去,掛畫框什麼的擋住就是。於是來客每說:“看你家牆,舊是太舊了,不過被你弄得還挺美觀的。”

現在,我家一面主牆的正上方,是方形的特別普通的電池表。大約一九八三年,一份叫《醜小鴨》的文學雜誌發給我的獎品,時價七八十元。表的下方,書本那麼大的小相框里,鑲着性感的瑪麗蓮·夢露。我這個男人並不惟獨對瑪麗蓮·夢露多麼着迷。壁膜那兒只破了一個小洞,只需要那麼小的一個相框。也只有掛那麼小的一個相框才形成不對稱的美。正巧逛早市時發現攤上在賣,於是以十元錢買下。滿牆數鑲着瑪麗蓮·夢露的相框最小,也着實有點兒委屈夢露了。“她”的旁邊,是比“她”的框子大出一倍多的黑框的俄羅斯銅板畫,其上是莊嚴宏偉的瑪麗亞大教堂。是在俄羅斯留學過俄羅斯文學史,確實沾親的一位表妹送給我的。瑪麗蓮·夢露的下方,框子里鑲的是一位青年畫家幾年前送給我的小幅海天景色的油畫。另外牆上同樣大小的框子里還鑲着他送給我的兩幅風景油畫,都是印刷品。再下方的豎框里,是蘆葦叢中一對相親相愛的天鵝的攝影。是《大自然》雜誌的彩頁。我由於喜歡剪下來鑲上了。一對天鵝的左邊,四根半圓木段組成的較大的框子里,鑲着列維斯坦的一幅風景畫:靜謐的河灣,水中的小船,岸上的樹叢,令人看了心往神馳。此外牆上另一幅黑相框里,鑲着金箔銀箔交相輝映的耶穌全身佈道相。

還有兩幅是童影舉行電影活動的紀念品。一幅直接在木板上鑲着苗族少女的頭像,一幅鑲着藝術化了的牛頭。那一年是牛年。那一幅上邊是《最後的晚餐》,直接壓印在薄板上,無框。牆上還有兩具瓷的羊頭,一模一樣。一具牛頭,一具全牛,我花一百元從攤上買的。還有別人送我的由一小段一小段樹枝組成的帶框工藝品;還有兩名音樂青年送給我的他們自己拍的敖包攝影;還有湖南某鄉女中學生送給我的她們自己粘貼的布畫,是扎着帕子的少女在餵雞,連框子也是她們自己做的。這是我最珍視的,因為少女們的心意實在太虔誠;還有一串用布縫製的五彩六色的十二生肖,我花十元錢在早市上買的;還有如意結,如意包,小燈籠什麼的,都是早市上二三元錢買的……

以上一切,擋住了我家牆上的破處、臟處,並美觀了牆。

我這麼詳盡地介紹我家一面主牆上的東西,其實是想要總結我對牆的一種感想——牆啊,牆啊,永遠沉默着的牆啊,你有着多麼厚道的一種性格啊!誰要往你身上敲釘子,那麼敲吧,你默默地把釘子咬住了。誰要往你身上掛什麼,那麼掛吧,管它是些什麼,美觀也罷,相反也罷,你都默默地認可了。牆啊,牆啊,你具有着的,是一種怎樣的包容性啊!

儘管,人可以在牆上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畫什麼就畫什麼,想掛什麼就掛什麼,想把牆刷成什麼顏色就刷成什麼顏色——然而,無論多麼高級的牆漆,都難以持久,都將隨着歲月的流失漸漸褪色,剝落;自欺欺人或被他人所騙往牆上刷質量低劣的牆漆,那麼受害的必是人自己。水泥和磚構成的牆,卻是不會因而被毀到什麼程度的。

時過境遷,寫在牆上的標語早已成為歷史的痕迹,寫的人早已死去,而牆仍沉默地直立着;畫在牆上的畫早已模糊不清,畫的人早已死去,而牆仍沉默地直立着;掛在牆上的東西早已幾易其主,由寶貴而一錢不值,或由一錢不值而身價百倍,而牆仍沉默地直立着;戰爭早已成為遙遠的大事件,牆上彈洞累累,而牆沉默地直立着……

牆什麼都看見過,什麼都聽到過,什麼都經歷過,但它永遠地沉默地直立着。牆似乎明白,人絕不會將它的沉默當成它的一種罪過。每一樣事物都有它存在着的一份天職。牆明白它的天職不是別的,而是直立。

牆明白它一旦發出聲響,它的直立就開始了動搖。牆即使累了,老了,就要倒下了,它也會以它特有的方式向人報警,比如傾斜,比如出現裂縫……

人知道有些牆是不可以倒下的,因而人時常觀察它們的狀況,時常修繕它們。人需要它們直立在某處,不僅為了標記過去,也是為了標誌未來。比如法國的巴黎公社牆。人知道有些牆是不可以不推倒它的。比如隔開愛的牆;比如強制地將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一分為二的牆……

比如種族歧視的無形的牆;比如德國柏林牆

人從火山灰下,沙漠之下發掘出古代的城邦,那些重見天日的不倒的牆,無不是承重之牆啊!它們沉默地直立着,哪怕在火山灰下,哪怕在沙漠之下,哪怕在地震和颶風之後。

像牆的人是不可愛的。像牆的人將沒有愛人,也會使親人遠離。牆的直立意象,高過於任何個人的形象。

宏偉的牆所代表的乃是大意象,只有民族、國家這樣莊嚴的概念可與之互喻。一個時代又一個時代過去了,像新的牆漆覆蓋舊的牆漆;一批風雲際會的人物融入歷史了,又一批風雲際會的人物也融入歷史了,像掛在牆上的相框換了又換;戰爭過去了,災難過去了,動蕩不安過去了,連輝煌和偉業也將過去,像傢具,一些日子挪靠於這一面牆,一些日子挪靠於另一面牆……

而牆,始終是牆。沉默地直立着。

而承重牆,以它之不可輕視告訴人:人可以做許多事,但人不可以做一切事;人可以有野心,但人不可以沒有禁忌,哪怕是對一堵牆……

家居分類資訊推薦

宮菱MEC電磁爐深度體驗報告:夏日廚房的理想選擇 - 天天要聞

宮菱MEC電磁爐深度體驗報告:夏日廚房的理想選擇

▍前言導讀在烹飪愛好者的世界裡,廚房是創造美味的樂園,但同時也是汗水的戰場。尤其在炎炎夏日,站在爐火前烹飪,不久便會汗水淋漓。幸運的是,電磁爐的問世,為我們帶來了一絲清涼。然而,面對琳琅滿目的電磁爐品牌和型號,消費者往往難以抉擇,稍不留神就
種植向日葵的方法和步驟 - 天天要聞

種植向日葵的方法和步驟

向日葵是一種美麗且充滿生命力的花卉,以其高大的身姿和燦爛的花朵贏得了無數人的喜愛。種植向日葵不僅可以裝點我們的生活空間,還可以為我們帶來豐收的喜悅。下面,就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種植向日葵的方法和步驟。#頭條創作挑戰賽#一、選種與準備首先,
價保618,家電煥新有好選擇!高明活動地點、補貼範圍 - 天天要聞

價保618,家電煥新有好選擇!高明活動地點、補貼範圍

@廣大市民朋友家電煥新又添好選擇京東家電“全民煥新惠戰”佛山專場補貼活動將於5月25日上午9時正式啟動活動時間2024年5月25日,限此一天補貼家電範圍現場購買格力、創維、老闆、美菱、蘇泊爾等家電均可享受。補貼內容及標準1.全場家電產品享受一步到位活動直銷價;2.參與佛山市家電“以舊換新”促消費活動,可再享新購買家...
高明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行動方案2024版公布 - 天天要聞

高明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行動方案2024版公布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近日,《佛山市高明區構建全周期企業服務愛體系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行動方案(2024年度版)》(以下簡稱《方案》(2024年度版))正式發布。《方案》(2024年度版)包括將貫徹落實《構建佛山“益曬你”企業服務體系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行動方案(2024年度版)》涉及高明的53條改革任務,以及高明...
警惕!卧室燒光!你家也有嗎?趕緊自查 - 天天要聞

警惕!卧室燒光!你家也有嗎?趕緊自查

近日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某小區一居民家中卧室起火損失慘重據戶主分析起火原因疑似與電蚊香有關據戶主孫女士講述,前幾日氣溫升高,發現家中有蚊子,便找出五年前在某電商平台購買的未使用完的電蚊香,在卧室床頭櫃旁一插座上通電後,連續兩天一直未拔過。電蚊香的正下方,放置有一個收納盒及一床棉被、衣物,發生火災的當晚...
充電寶床上無故自燃,消防提醒使用風險 - 天天要聞

充電寶床上無故自燃,消防提醒使用風險

新京報訊(記者彭鏡陶)5月11日5時,北京市石景山區金頂街街道模式口西里小區一出租房發生火災,原因是一充電寶故障起火。新京報記者了解到,事發時,充電寶所有者並不在家,幸虧其他租戶發現後及時報警,未造成較大損失。充電寶起火後將被褥燒毀。 圖源:石景山區消防救援支隊“我在單位值班沒回家,充電寶就放在床上,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