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絕對算是一個最尷尬的戶型,既沒有大戶型的開闊與通透,也並不比小戶型大多少,反而還會受到面積的限制,導致空間出現利用率低,以及動線閉塞等問題。因此,很多人在裝修時,都會飽受困擾。
那麼針對這種不大不小的戶型,我們到底該怎麼設計呢?下面這套案例,或許可以給大家帶來一些新的思路,在戶型結構十分不理想的情況下,僅通過拆兩面牆處理,就立馬讓空間做到了通透,真的非常巧妙。
平面結構圖
本案坐標武漢,面積80㎡,屋主是一對小夫妻,並養了一隻柴犬。對於新家的期待,他們不希望空間是模板化的,傾向日式MUJI風,但不過分追求精緻主義。同時,希望空間面積在得到合理利用的情況下,能讓動線做到舒適、人性化。
原戶型結構,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常見的兩室兩廳格局。當然,空間缺陷也十分明顯。比如每塊空間都比較緊湊、動線局促、入戶擁堵、以及客廳與主卧面積不合理等等。因此,在整個空間布局中,也打破了常規。
平面方案圖
空間布局改造如下
1、放棄玄關,拆掉進門對面衛生間的兩面牆,並將衛生間左移,讓空間呈現出回遊動線。
2、小陽台納入廚房,並以開放式設計,進一步提高空間的通透性。
3、次卧室向原餐廳擴大,作為主卧室來使用。
4、原客廳作為功能室來使用,並規划出一個小房間,保留下兩居室的功能性。
5、原主卧改成客廳,並一體化的方式融合餐廳、辦公等功能性。
玄關
當衛生間整體向左平移之後,一進門立馬就帶來了通透的視野感,再加上地板採用了魚骨造型拼花,還在起到動線指引的情況下,為空間帶來了一抹律動感。而入戶的收納需求,則是通過進門左側的儲物櫃,以及廚房門洞處的矮櫃來解決的。
當然,採用這種方式來設計,也就等於放棄了玄關隔斷。不過對於小戶型來說,應該是非常值得的。況且,玄關也不一定非要以隔斷的方式存在,只要能讓空間做到動靜分離,同樣可以起到緩衝的作用。
衛生間靠近廚房的這面牆體,採用了整塊洞洞板來處理。既起到了不錯的收納、展示的功能,又為空間帶來了一抹溫潤。
入戶門左側設計,十分顯細節。比如整面牆的儲物櫃設計,就在滿足不同收納需求的同時,解決了日常的家政需求。
再比如右邊的台盆設計,就在緩解衛生間空間壓力的情況下,做到了人性化。尤其是在後疫情時代,進門有個洗手台,更是可以有效保證個人的健康衛生情況。
客廳
當客廳結構重新調整之後,整體是以LDK一體化的方式來布局的。這樣無論是空間功能性,還是生活互動性,都得到了一定的優化。而在小陽台納入室內,以及取消客廳的茶几後,也間接性提高了空間的通透性,從而讓小戶型也能擁有舒適的空間體驗。
電視牆不做過多的處理,直接以留白的方式來呈現,可以最大程度減少空間的複雜性。而旁邊的一盞燈籠落地燈,也很好地為空間點亮了一抹溫度。
餐廳
餐桌緊鄰沙發擺放,既讓沙發背後有了一個靠,又在生活中做到了靈活。同時,也進一步強化了空間的互動屬性。
臨窗設計的書桌,很好地彌補了家裡沒有書房的尷尬,以方便屋主臨時辦公使用。
次卧室
次卧設計算是全屋的一個亮點,考慮到家裡只有兩個人居住,次卧使用率較低,就採用了高架床的結構來設計。這樣一來,既為空間保留下了兩居室的功能性,又有了一塊愜意的休閑角落。而樓梯下方,則是一塊雜物間。
二層睡眠區並不大,但在兩側牆體都鏤空的情況下,卻也最大限度緩解了空間的局促與閉塞。當然,後期也可以根據需求,通過軟隔斷來提高內部的私密性。
主卧室
餐廳看向主卧視角,在空間向外面擴大的情況下,轉角處採用了玻璃門隔斷。這樣一來,不僅為內部引入了大量的採光,也讓全屋都做到了通透。
主卧做了整體抬高處理,這樣只需要配置一張床墊,就可滿足睡眠需求。左側衣櫃一門到頂,右側利用牆體凹角設計壁龕,既讓面積得到了充分利用,又強化了空間層次。當然,這樣設計帶來最直觀的感受,還是弱化了空間的局促感。
廚房
當外面的小陽台納入廚房後,除了拓展了使用面積之外,也帶來了充足的採光。櫥櫃做U形布局,並增加高低台設計,也在實現人性化動線的同時,優化了使用體驗。
衛生間
當衛生間整體平移,以及台盆放到外面之後,內部也滿足了獨立的淋浴房設計。有一點需要提醒大家,就是給馬桶移位,盡量通過牆排下水來處理,並且地面也要抬高。否則,後期很容易堵住。
整個案例看下來,最值得借鑒的就是空間布局了,無論是一體化的客廳設計,還是衛生間平移處理,都相當棒。所以同戶型的朋友,也可以來做個參考。
圖源:姚輕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