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西征的漢人大將:三年攻下700座城池,把歐洲十字軍踩在腳下

《射鵰英雄傳》里,郭靖雖為漢人,卻自幼長在蒙古帳下,不僅數次救過成吉思汗的性命,更因彎弓射大雕,得到華箏公主的傾慕,成為草原上的金刀駙馬。機緣巧合得到武穆遺書後,郭靖還幫助成吉思汗遠征花拉子模,屢破堅城,為蒙古西征立下不世之功。

眾所周知,金庸先生的小說中,很多角色都有歷史原型,例如:成吉思汗、丘處機、拖雷,他們都是彪炳千秋之人,而他寫郭靖從軍西征的故事也不是信手拈來、瞎編亂造!

歷史上,確實有一位姓郭的漢人將軍,他自幼在長在蒙古軍營,深得成吉思汗和其子孫的信任。

出身將門,戰功赫赫

郭侃,出生於陝西華縣,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後人。郭侃繼承了先祖光榮的郭氏一族,世代將門,祖父郭寶玉、父親郭德海,都曾是成吉思汗手下的大將。承先祖蔭庇、顯當世之功,郭侃一生攻城無數,從中原大地一路打到花拉子模、塞浦路斯,甚至兵臨地中海,為蒙古國打下大片江山。

不過,歷史上真實的“郭靖”,卻從未做過什麼金刀駙馬,也不會九陰真經和降龍十八掌,他一生的赫赫戰功,和岳飛的遺書更沒有半點關係。雖然小說誇大了郭侃的身手,但是他的經歷卻比郭靖更精彩!

郭侃出生時,南宋已經偏安臨安數十年,狂虐南宋的金人也已在蒙古的高歌猛進下窮途末路。郭侃祖父郭寶玉原是金朝汾陽郡公,在蒙古大將木華黎南下時,他率領全軍投降了蒙古。

郭侃自小成長於蒙古軍營,被木華黎的部將史天澤所喜,收為養子,留在家中教養。郭侃自小身手矯健,見識不凡,20歲就當了百夫長,後來跟着大軍南下伐金,又升任千夫長。

郭侃在軍中,擔任宗王旭烈兀(成吉思汗的孫子)麾下前鋒,經過3年的長途跋涉,足跡踏過西域、克什米爾高原、阿姆河、波斯。

其中,入侵波斯時,郭侃用兵如神,百戰百勝,他不驕不躁,乘勝追擊,再接再厲,竟一口氣攻下128座城堡!蒙古西征以來,從未獲得如此大的勝利,而郭侃的赫赫戰功,由此只拉開了一個序幕。

蒙古大軍VS十字軍東征

在蒙古大軍向西高歌猛進的時代,西方的十字軍東征也正如火如荼。一個往西、一個向東,天雷勾動地火,兩大巨頭終於碰撞在一起。

1260年,旭烈兀命令郭侃進軍富浪。十字軍在東歐所向無敵,連拜占庭帝國都轟然倒下,一直到遇見郭侃,十字軍才算栽了個大跟頭。

西方史料記載,郭侃一共攻佔了120多座城堡,打到地中海沿岸後,才掉頭北上,入侵小亞細亞。和在中亞時一樣,蒙古人所到之處,歐洲人望風而降。富浪某騎士團首領兀都算灘甚至大喊:“我昨日做夢見神人,今日才知道是郭將軍!”

如果郭侃的軍隊繼續攻城略地,也許整個歐洲都會發生劇變,蒙古的鐵騎能一直踏過阿爾卑斯山,佔領整個歐洲,世界歷史也將完全不一樣,可惜沒有如果……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攻打南宋的襄陽之戰中暴斃,史書多傳其為被流矢擊中而死。

《神鵰俠侶》中,蒙哥死於楊過之手,蒙古陷入大亂,襄陽之圍得解,而真實的歷史上,蒙哥之死所造成的影響更是巨大。

旭烈兀急撤軍歸國,忙於跟忽必烈爭奪汗位,郭侃自然也率兵回國。這是中國人所打到過最遠的地方——但,也只能終結於此了。

此次撤軍後,十字軍養精蓄銳,鞏固了在東歐的統治,並將當時世界上最強大、最具有活力的伊斯蘭世界徹底破壞。而蒙古人,來得快去得也快,竟然沒能在這片土地留下一點痕迹。數年之後,當蒙古人再度捲土重來時,已經再不能撼動歐洲人的統治了。

郭侃,以漢人之身,領數十萬兵、掠九州之地,一路打到歐洲,克城700座,幾乎踩碎了整個伊斯蘭世界,震撼了基督教世界!可惜,就是這樣一位大牛人,一直以來卻不為人知,就連在金庸的小說里,也要把他改為一心投宋的“愛國者”,死在襄陽保衛戰中。

郭靖是真正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那麼後世,他被捧得有多高,郭侃就會被踩得有多低。可是,郭侃當真是叛國者嗎?

郭侃出生時,家鄉已經被金朝統治90多年了,連他爺爺郭寶玉都自詡金人,轉投蒙古。郭侃生於蒙古、長於蒙古,不會說半句漢語,不認得半個漢字,是貨真價實的蒙古人,西征也好、打襄陽也好,這何嘗不是他的正義?

或許,我們也並不需要歌頌這個戰爭狂人,只需要記得,在幾百年前,有過這麼一位好漢,以三等公民的身份,打下過如此壯麗的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