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始祖黃帝到底存不存在?你對黃帝了解多少呢?

黃帝是我國傳說中最早的宗祖神,華夏族形成後被公認為全族的始祖。傳說黃帝出生於有熊(今河南新鄭)。司馬遷在《史記》里對黃帝是這樣描寫的:“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他15歲就被群民擁戴當上軒轅部落酋長,37歲登上天子位,黃帝一生重大貢獻就在於歷經五十三戰,打敗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誅殺蚩尤,結束了戰爭,統一了三大部落,告別了野蠻時代,人類文明從此開始了。所以後世人都尊稱黃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

但是人們對歷史上是否真有“黃帝”這個人一直爭論不休。有學者認為,黃帝是神話傳說中的雷電之神,後來才崛起而為中央黃帝。相傳他長有四張臉,能同時顧及到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無論哪裡發生事情都會被他看見。後來,他戰勝了東、西、南、北四個天帝(東方太皞、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顓頊),建立了自己的神國。黃帝和炎帝停戰後就組成了一個新的部落,成為中華民族的祖先。所以,今天的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

但有人認為黃帝是歷史上真實的人物,他應該是原始社會末期一位部落聯盟的首領。《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軒轅之時,神農氏勢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這些文獻記載似乎都說明黃帝是確有其人的。但是,黃帝為何稱為“黃帝”,並且將黃色演變成一種權力和尊貴的象徵,乃至歷代帝王都崇尚黃色,具體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在中國傳統的神話傳說中,我們可以看到有許多關於黃帝的記載。但是由於那段歷史離我們太遙遠了,無法對這些說法進行考證。但是,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卻是不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