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因為他一席話起兵,別的皇帝出征太子監國,漢光武帝出征他監國

     在後世評價劉秀中興漢朝時,總有一個說法,那就是“位面之子”。意思就是劉秀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最終才奪取了天下。其實不然,劉秀能夠奪得天下,是因為他識才,而且信任跟隨自己打天下的兄弟們。

李通

     劉秀有多信任自己的臣子,他的臣子就對他有多忠誠,從劉秀對寵臣李通的態度,就能看出劉秀取得天下的真正原因。在歷朝歷代,皇帝御駕親征,都是由太子監國,而漢光武帝御駕親征,則是由臣子監國,這是多麼大的信任呀。

     李通,在東漢初年的功臣中,並不是太出名,但是他同劉秀的關係親密。李通雖然不是雲台二十八將之一,但是是劉秀最信任的人。李通,祖輩都是商人,在古代時期,商人地位低下,是社會的底層。

     到了新朝末年,李通家族因為善於經商,漸漸富裕起來。在王莽實行一系列變革後,群雄並起,民間開始有了一個傳說,那就是“滅亡王莽的,必定是劉家人。”這也代表了當時百姓,思念漢朝恩澤的心理。

劉秀

     在李通家族成為南陽首富時,漢光武帝劉秀還在家鄉當農民。這時劉秀心中沒有太大志向,只想着能夠吃飽穿暖,保護好自己心愛的人,就足夠了。李通聽說了之前的圖讖,認為南陽郡只有劉伯升兄弟,可以成大事。

     李通找到劉縯和劉秀兄弟,遊說他們起兵,在記載中:“莽未,百姓愁怨,通素聞守說讖雲‘劉氏復興,李氏為輔’,私常懷之。”

     劉秀兄弟就是因為李通這番話,才最終選擇起兵,參加了反抗王莽的起義軍。這時劉秀還默默無聞,他的哥哥劉縯才是起義軍的領袖,但是李通不同劉縯交好,反而同劉秀脾氣相投,兩人成為摯友。

李通出謀劃策

     在李通跟隨劉秀起兵後,王莽的探子得知消息,準備抓捕李通在長安的父親李守。李守最終被王莽逮捕,並被殘忍殺死,李通長安的家人被滅族。南陽的官吏同樣搜捕了李通家,李通家64位親人,同樣被殺害。

     劉秀得知了李通家的慘劇,對李通更加信任,一個毀家紓難幫助自己的好兄弟,從此得到了劉秀一輩子的信任。李通則因為國讎家恨,投入到反抗王莽暴政的起義中來,兩兄弟攜手,南征北戰。

劉秀登基

     公元25年,劉秀在河北登基為帝,史稱“漢光武帝”。李通被封為固始侯,擔任了大司農的職務。李通這個爵位很有講究,“固”代表了他同劉秀的親密關係,“始”則代表了李通跟隨劉秀從微末,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劉秀同李通關係親密,把自己的妹妹寧平長公主,嫁給了李通。當時李通的地位可以說無以復加了,在《後漢書》記載中:“帝每征討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師,鎮百姓,修宮室,起學宮。”

     歷朝歷代皇帝御駕親征,都是由太子監國,而劉秀御駕親征,則是由李通監國,這是多麼大信任。劉秀把皇權,可以安心放到李通手上,不擔心他謀權篡國,這就是一個明君的態度。

劉秀器重李通

     李通雖然備受恩寵,但是從來不居功自傲,他表現得十分謙卑。李通位居高位,但是對權勢平淡處之,他每天都在忙着修學校,制定利國利民的政策。等到天下穩定後,李通以生病為由,主動請求辭去自己的官職。

     大將軍侯霸熟悉李通的為人,在漢光武帝面前,評價大司農李通:“通懷伊、呂、蕭、曹之謀,建造大策,扶助神靈,輔成聖德。”

     劉秀聽到這番評價,點了點頭,認可了侯霸的評價。在李通稱病辭官時,劉秀同意李通回鄉休養,但是官職要保留。就這樣,李通放下手上的事情,回到家鄉,被任命為大司空,在家休養。

     李通辭官,就是因為怕自己權勢太大,影響自己同漢光武帝的關係。幾年後,他派兒子送回大司空印,堅決辭去了官職,在家中不問世事。公元42年,李通在家中安然去世,漢朝追贈謚號“恭”,李通的兒子李音繼承了父親的爵位。

李通辭官回鄉

     劉秀和陰麗華親自去往祭拜,命令厚葬李通。在葬禮上,劉秀不顧皇帝的體面,俯在李通的棺木上失聲痛哭。在劉秀的眼中,李通不僅是他的臣子,更是他的知己,他最信任的兄弟。

     劉秀的成功,不僅僅是靠着運氣,一個人僅靠運氣,是走不遠的。劉秀識才愛才,同臣子們打成一片,贏得了他們的忠誠。東漢初年的開國功臣,都受到了劉秀的器重,安然養老,平安度過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