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作為皇帝的妃子,她們一生的夢想就只有兩個,即皇帝未死時,能成為皇帝的正妻,做一國之母;皇帝駕崩後,能成為新帝的母后,做一國太后。
因此,按理說,烏雅氏的兒子皇四子胤禛能做皇帝,烏雅氏應該是很開心的。
但是,卻恰恰相反,從史書上的一些記載來看,烏雅氏對於雍正的登基,她並不開心,反而是有些“氣憤”:
一、《清世宗實錄》記載,當雍正即位的消息,從北京暢春園傳入後宮時,烏雅氏並未表現出興奮的情緒,而是冷靜的說道:“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夢想所期”,意思就是雍正登基,這不是我想的,言外之意就是我不想自己的這個兒子登基為帝。
二、《永憲錄》記載,雍正即位不久,烏雅氏曾下過懿旨,在懿旨中,她這樣說道:“我自問無德無能,無功於先帝,讓我的兒子登基,這實在是難以承受,不但我不敢甚望,夢中也未曾想過”,其意就是我兒子登基,這實在是讓我不敢相信。
三、《清世宗實錄》曾記載過這樣的一件事情,話說雍正舉行登極大典時,按照清制,雍正在即位前,是要先給皇太后烏雅氏行禮,然後再前往太和殿,接受群臣的朝拜。但是,在向烏雅氏行禮之時,烏雅氏卻堅持不受,她說道“皇帝誕膺大位,理應受賀。至於我行禮,有何關係?況先帝喪服中,即衣朝服,受皇帝行禮,我心實為不安。著免行禮”,烏雅氏是拒不接受雍正給予的皇太后的封號,也拒絕雍正的行禮。
此後,烏雅氏在群臣的勸諫下,雖勉強接受了雍正的行禮,但是在之後上她卻又鬧出了一個幺蛾子。當時,雍正完成登基大典後,就該給烏雅氏上徽號了。但是,這時烏雅氏卻又是直接拒絕,她說道:“梓宮大事正在舉行,凄切哀衷,何暇他及。但願予子體先帝之心,永保令名。諸王大臣永體先帝之心,各抒忠悃,則兆民胥賴,海宇蒙休。予躬大有光榮,勝於受尊號遠矣”,大意就是康熙剛死不久,我不應該接受這徽號。
四、按照清制,身為太后,烏雅氏應該是遷住至專供太后養老的寧壽宮的。但是,這時烏雅氏卻堅持不搬,而是堅持要繼續住在原來居住的永和宮中。
從以上的記載來看,我們可以看出,對於雍正的即位,烏雅氏卻是很不喜的,甚至可以說是有點厭惡,更甚者,她的厭惡不是暗地裡的,而是表現在明面上的,為了表示自己的不滿,她可以當著群臣的面拒絕雍正的跪拜與上徽號,可以說是絲毫不給雍正一絲的面子。
到這裡,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何自己的兒子登基,烏雅氏不高興,反而是很不喜呢?
個人覺得,原因大概就是她與雍正沒啥親情,她所希望繼位的是自己另外一個兒子,也就是皇十四子胤禵。烏雅氏雖是雍正的生母,但是說實在,他與她並沒有多少的感情,因為他一出生,就遠離自己的生母,被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清制規定,只要嬪以上的妃子才有撫養皇子的資格,如若沒有嬪以上妃位的,即使她誕下皇子,她也是沒有資格撫養的。而在當時,烏雅氏誕下雍正時,她只是一個沒有妃位的妃子,因此她是沒有資格撫養雍正的,就這樣雍正被交由佟佳氏撫養。
因此,簡單的說,雍正與烏雅氏只是頂着一個母子的關係,但實質上卻沒有實際的母子關係。自出生時,雍正就一直被佟佳氏所撫養,直至成年,因此烏雅氏對於雍正是毫無感情可言。
而與雍正薄弱的親情相比,烏雅氏與胤禵的關係,那才是真正的母子之情。胤禵出生時,烏雅氏早已貴為德妃,因此胤禵一直是由烏雅氏帶在身邊親自撫養。試想,就是這種相濡以沫的感情,這絕非是雍正能比的。由此,當雍正登基時,烏雅氏這位本就沒把雍正當成自己兒子的,她自然是不喜的。因為,在烏雅氏的心裡,她最希望能當皇帝的,是那一個被她視為親子的胤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