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後代逃到日本,建立一個龐大家族,10年前後人回中國認祖歸宗

一直以來,我國和日本的關係都比較僵,雖然兩國相鄰,又都是亞洲國家,但我國對於日本卻懷着深深的仇恨之心,而這都是因為日本曾深深地傷害過我國的緣故。

其實以前日本和我國的關係並非如此,甚至日本和我國在某種程度上屬於宗親,如今日本很多家族的祖先就是從我國漂洋過海過去的,比如日本赫赫有名的原田家族,他們的祖先就是我國漢朝皇帝劉邦的後代。

漢高祖劉邦出身普通家庭,在成為皇帝之前只是一介布衣,靠混跡市井謀生。後來在多人相助之下,劉邦一步步登上雲端,成為了一國之君,享盡了榮華富貴。劉邦成為皇帝以後,便廣納嬪妃,生育了眾多後代,這些後代又不斷繁衍子嗣,在經過上千年後,如今的劉姓便成了中國一大姓氏。

很多中國人都認為自己是劉邦的後代,甚至連有些日本人也來湊熱鬧,認為自己也是劉邦後代。

為何日本人會認為自己是劉邦後代呢?這得從東漢末代皇帝劉協說起。當時的劉協雖然貴為一國之君,卻完全沒有任何權力和自由,是曹操手裡的傀儡皇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里的天子就是指劉協。後來曹操去世,曹操之子曹丕便逼迫劉協將皇位禪讓給他,而劉協則被封為山陽公,封地為兗州山陽郡,此後,劉協便被趕到了封地去安享晚年。

劉協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人,只要日子過得去就行,所以他安安分分地待在自己的封地安享晚年。但是他的玄孫劉阿知卻不是如此,當時已經是晉朝,而劉阿知雖然是漢朝後裔,但得到的待遇卻遠不如劉協,所以劉阿知很不滿意,一直在謀求出路。後來,有一次劉阿知無意中得知倭國(也就是現在的日本)國富民安,沒有什麼戰爭,於是他便決定去倭國尋找出路。

當時的倭國離晉朝很遠,又隔着茫茫大海,一般人都不願意去,但劉阿知卻沒有放棄,他命人準備好所有需要用的物品,便帶着2000多人出發前往倭國。不得不說,劉阿知很有先見之明,就在他走後不久,晉朝滅亡,之後,中國便陷入了戰亂之中。

而反觀劉阿知呢,雖然前往倭國的路上非常驚險,歷盡了各種磨難,但都好在有驚無險,他們一行人平安地來到了日本。當時的日本天皇得知了劉阿知一行人來到日本,親自跑來迎接,並為他們舉行了盛大的迎接儀式。原來在漢朝時期,日本還很貧窮,他們非常崇尚中原文化,一直希望能夠學習中原文化來改善他們的生活。所以當日本天皇得知劉阿知要到來時,才會如此熱烈歡迎他們。

劉阿知來到日本以後,發現日本生產力低下,居民的生活困苦,於是他便決定用自己的中原文化來改善日本民眾的生活。後來,在劉阿知的努力之下,日本的生產力得到明顯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對於劉阿知為日本所做的這些貢獻,日本天皇非常感激,於是便冊封他為“東漢使主”,劉阿知成為了日本人人尊敬的“阿知王”後,為了入鄉隨俗,便把自己的姓改為了“東漢”。

自此以後,劉阿知以及他的後人和日本皇室始終保持着密切的聯繫,並深受當地人的尊敬。後來劉阿知的玄孫更是和日本皇室聯姻,生下了三個兒子,分別是大藏、內藏和坂上。這三個兒子都很有出息,分別掌控着日本的軍事、政治和財政大權,並逐漸形成了三大家族。

到了公元940年,日本發生了天慶之亂,就是大藏家族的大藏春實帶兵平定了戰亂的,此後,大藏家族愈發受到日本天皇的重視,地位也越來越高,而之後的數百年里,大藏家族更是培養出了無數人才,將整個家族推上了巔峰。

因為大藏家族太過龐大,後來他們便遷居到了原田城,並把自己的姓氏也改為了“原田”,如今“原田”已經成為了日本的一大姓氏。不過雖然改了姓氏,劉阿知的後代們卻始終記得自己是漢朝劉邦的後代,他們還保留着完整的族譜,族譜上詳細記載了從劉邦到如今原田家族90代里的每一代人。

就在10年前,原田家族中的一些族人還回到中國來尋根問祖,並與中國的劉氏家族結為了宗親,來自不同國家的兩個家族就此修成百年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