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6月初,吳瑞林回國向毛主席彙報朝鮮戰場的情況。毛主席見了他很高興,也問了他很多問題。
剛開始他還有點拘謹,但在毛主席的關懷下,這點拘謹很快就放開了。接下來,毛主席突然問了他一個問題,卻讓他提起了精神……
入朝之前的準備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隨着朝鮮戰爭的擴大和美國的介入,我國也迅速做出了反應,成立了東北邊防軍。
東北邊防軍由四野13兵團,加上42軍和炮兵第一、第二、第八師,以及一些其他部隊組成。邊防軍成立於七月,人數大約在25萬人左右。
他們的任務是保衛我國邊防,在必要的時候支援人民軍作戰。粟裕擔任邊防軍司令兼政委,蕭勁光和肖華分別擔任副司令和副政委。
邊防軍成立的時候,吳瑞林就預感到我軍遲早會捲入朝鮮戰場。畢竟當時中央下令,在必要的時候要支援人民軍。
這句話足以證明,我國當時已經有了想要介入朝鮮戰爭的意思。因此在接到命令之後,吳瑞林帶着42軍迅速集結於中朝邊境。
在來到邊境之後,吳瑞林並沒有忙着休息。戰士們進行日常訓練的時候,誰都不知道,他們的軍長已經帶人到朝鮮境內了。
當時吳瑞林裝扮成火車司機,帶着作戰處長和偵查處長,來到朝鮮境內偵查地形。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將,他很清楚偵查的重要性。
當時我軍對朝鮮的地形,對朝鮮境內情況完全不清楚。如果真的到了出兵朝鮮的地步,我軍很難有時間去偵查地形。
所以趁着還有時間,吳瑞林自然要想辦法了解一下朝鮮地形。然而越是了解朝鮮地形,他就對將來出兵的事情越焦慮。
從東北出兵,我軍必然是要從鴨綠江大橋通過的。但美軍的飛機偵查得太頻繁了,對我軍來說,出兵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而且按照當時的道路,我軍想要快速入朝,就不能帶太多的人,不然時間長了,敵人一定會察覺到我軍的動靜的。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儘可能派出更多的兵力,成了他必須要思考的問題。就在他坐火車的時候,突然發現江面上居然有人涉水過江。
他突然想到,既然普通人能涉水過江,那我軍出征的時候,能不能直接從水面上過去呢?
抱着這種想法,他決定親自試驗一番。為了保證部隊從江上過的安全性,他整天到江裡面去蹚,用自己做實驗。
這天,他有一次蹚過水麵,突然發現了一堆石頭,就用石頭鋪了水下橋。
第一次戰役
正是因為有這條水下橋,所以在抗美援朝過鴨綠江的時候,42軍只用了一夜的時間,就將全軍都帶過去了,還走了好幾十公里。
他們的過江速度這麼快,吳瑞林功勞甚大。過江之後,彭老總馬上就要進行第一次戰役部署了,42軍也接到了命令。
在第一次戰役開始之前,彭老總和毛主席就我軍第一次戰役的情況展開探討。探討的結果,是兩人都認為第一次戰役應該打一個大勝仗。
只有打一個大勝仗,我軍才能佔據足夠的話語權,戰士們也才有繼續打下去的信心。如果第一戰就敗了,那我軍支援朝鮮就沒有意義了。
所以,彭老總將重點放到了西線戰場,因為西線戰場大都是南朝鮮軍隊。第一戰主要也是為了摸底,了解一下雙方的實力差距。
但彭老總將大部分兵力都放在了西線,東線戰場就要艱難得多了。不過一開始的時候,彭老總並沒有打算兩線作戰。
如果說他對西線是寄予厚望,那對東線就沒抱太大期望,希望他們無功無過就好了。
因此我軍在東線的兵力,只有42軍下轄的兩個師。這樣的兵力和東線的敵軍比起來,說句蜉蝣撼樹也不為過。
所以東線的主要任務,就是要牽制敵人,讓他們無法支援西線。
只有這樣,才能盡最大努力保障西線的勝利。
雖然只是牽制敵人,但42軍身上的擔子也很重。他深知此次任務的重要性,所以在戰前親自帶兵進行了偵查。
他發現黃草嶺和赴戰嶺的地形很適合打伏擊,心裡就有了一套作戰計劃。
黃草嶺周圍是山地,中間有一條供汽車通過的寬闊道路。周圍不僅有比較高的山,還有茂密的樹林,對我軍是非常友好的。
我軍只要隱蔽在樹林里,就能躲過敵人飛機的偵查。而且因為當地的山比較高,所以只要我軍上了山,敵人就很難對我軍造成傷害。
炸藥炸石頭
吳瑞林經過偵查之後,認為這裡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好地方,趕緊讓人布置戰場。
考慮到敵人的裝甲車和坦克的存在,他知道這場仗不好打。那有沒有一個辦法,可以限制敵人的裝甲車和坦克呢?
就在這時,他想到了一個方法。
在抗日戰爭的時候,吳瑞林曾經見過一夥兒日軍,為了修路將路上的石頭都炸了。他仔細觀察了道路兩旁的山之後,想出了一個對付敵人坦克的好辦法。
他讓人在山壁上鑿出縫隙,在縫隙中安裝炸藥擴大口子。等到口子足夠大之後,就將巨量炸藥放進去。
這種炸藥用電發火,電話機就可以起爆。等敵人的裝甲車和坦克進入山路中間,我軍就直接引爆炸藥,山上的石頭被炸掉,直接砸到坦克上。
利用這種方式,我軍一下子炸毀了敵人5輛坦克,還炸傷了8輛。敵人根本沒想到還有這種戰術,一下子被炸懵了。
他們害怕我軍在前面還布置了陷阱,所以一直不敢行動。就這樣,敵人在原地駐紮了五六天,才在飛機的偵查下繼續往前走。
這個戰術,吳瑞林在朝鮮戰場上可不止用了一次。在第四次戰役中,他再次利用這種方式,炸壞了敵人大批坦克。
吳瑞林帶領42軍,在朝鮮戰場上取得了不俗的戰績。因此在1951年回國之後,毛主席決定親自接見他,和他好好交流一番。
而他得知毛主席要見自己的時候非常緊張,但見到毛主席之後,主席平易近人的態度,消弭了他心中的那一絲緊張感。
毛主席聽說他在戰場上吐血了,先是關心了一下他的身體。得知是舊傷複發導致的吐血,現在已經沒事了,毛主席也算是放心了不少。
接着就聊到了戰場上的情況,毛主席和他聊了很多細節,對42軍的情況也更了解了。
聊着聊着,毛主席突然問他:“我聽說你在朝鮮公路上炸石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聽到毛主席這樣問,吳瑞林趕緊給毛主席解釋。他說自己炸石頭可不是浪費,而是一種戰術,一種專門利用地形對付敵人坦克的戰術。
隨即他就和毛主席解釋,自己為什麼這樣做。
毛主席聽了他的解釋後,忍不住誇讚:“真厲害。”他認為吳瑞林靈活機變,是個值得重用的好將領。這次談話中,毛主席幾次表揚吳瑞林和42軍。
抗美援朝結束後,毛主席還讓吳瑞林去海軍中工作,也是非常看重他了。
參考資料
領袖與將帥縱論抗美援朝戰爭(下),澎湃新聞,2021-03-15
跨過鴨綠江,秘密入朝,澎湃新聞,202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