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紅顏劫:夏姬之亂的全景重現

一個女人能有什麼樣的魅力,才會被別人說成是“三為王后,七為夫人,公侯爭之,莫不迷惑失意”?

一個女人能有什麼樣的能力,才會被別人說成是“殺三夫一君一子,而亡一國兩卿”,甚至是“傾兩國”?

這個人就是夏姬

我們不知道命運給她的體驗是甜是苦,但她確實是一個魅力超於我們想象的、謎一樣的女人——

圖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序幕:鄭女入陳(早於公元前600年)

鄭穆公之女夏姬初嫁為陳國大夫夏御叔育有一子夏徵舒

《左傳·宣公九年》載:“陳靈公孔寧儀行父通於夏姬。”此為夏姬首見於正史。

夏御叔的卒年不詳,《春秋經·宣公九年》僅書“夏御叔卒”,杜預注云“非正命”(非正常死亡),然並無實據可證明其死因,卻為夏姬罩上了“克夫”的不祥疑雲。

漢代劉向《列女傳·孽嬖傳》稱其“三為王后,七為夫人”,然據李夢奎考辨,“此系雜糅多女事迹,意在建構女禍典型”(《先秦女性研究》)

圖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第一幕:馬廄驚變(公元前599年)

《史記·陳杞世家》詳載了禍起緣由:

“靈公與二子飲於夏氏。公二子曰:‘徵舒似汝。’二子曰:‘亦似公。’”

三人共狎一姬且“戲”足見其無恥中的下流。

於是徵舒“怒,自廄射殺靈公”(《左傳·宣公十年》)。孔寧、儀行父奔楚,徵舒自立為陳侯

歷史沒有同情夏徵舒懲奸復仇的合理性,卻將它作為卿大夫弒君自立的反面教材在國際間傳播,並讓久已不懷好意的楚國有了出兵吞併的良機。

圖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第二幕:楚師入陳(公元前598年)

《呂氏春秋·慎行論·疑似》記載了楚莊王伐陳前的朝議:

使者曰:“陳不可伐,城郭高,溝洫深,蓄積多。”

申叔時對曰:“陳小國而蓄積多,賦斂重,民怨上矣。”

楚軍遂破陳為縣,“車裂夏徵舒於栗門”(《左傳·宣公十一年》)。

後來申叔時又以“蹊田奪牛”的比喻進諫(杜預註:“牽牛蹊田而奪之牛,罰已重矣”),楚莊王才又復陳宗廟,而“納夏姬於楚”(《春秋經》)。

失去了兒子的夏姬被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楚國。

圖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第三幕:楚宮暗潮(公元前597年)

《左傳·成公二年》記載了楚國君臣爭奪夏姬的細節:

1.庄王欲納夏姬,申公巫臣曰:“不可。君召諸侯,以討罪也。今納夏姬,貪其色也。貪色為淫,淫為大罰……若興諸侯,以取大罰,非慎之也。君其圖之!”王乃止(“道德婊”)。

2.子反欲取之,巫臣曰:“是不祥人也!是夭子蠻(其人不祥),殺御叔,殺靈侯,戮夏南,出,喪陳國,何不祥如是!人生實難,其有不獲死乎?天下多美婦人,何必是?”子反乃止(貪色又怕死)。

3.於是楚莊王就把夏姬賜給了連尹襄老。

4.夏姬嫁給連尹襄老的第二年,襄老就死於晉楚邲之戰(在今鄭州北),連屍體都沒有拉回來。襄老的兒子黑要就要“烝”(春秋的收繼婚制度,兒子繼承父親的妾室)夏姬(可見夏姬的魅力確實很大)。

5.申公巫臣就派人對夏姬說:“歸!吾聘女(回到鄭國,我娶你)。”亦可見申公巫臣才是那個埋藏最深、愛戀最真的人

然後他就真地做通了鄭穆公的工作,讓他配合迎回夏姬,並取得了楚莊王的同意。

圖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第四幕:星夜奔晉、吳鉤破楚(公元前589年及以後)

《左傳·成公七年》載:

“巫臣請使於齊,盡室以行(居家搬遷)。及鄭,使介反幣,遂奔晉(到了鄭國就讓手下人帶着公費返回楚國,自己則帶着夏姬跑到了晉國)。”

楚國的令尹子重、司馬子反便惱羞成怒:“殺巫臣之族,而分其室。”

巫臣的報復就是向晉獻“聯吳制楚”之策,親自赴吳“教吳乘車,教之戰陣”,吳始伐楚,“子重、子反於是乎一歲七奔命”。

楚國的霸主根基動搖。

圖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畫外音:史筆的緘默與野史的污名

夏姬的終局史無明載,然後世的演繹卻越來越離譜:

1.《列女傳》的虛構

劉向稱其“年逾五旬,猶有少容”(《孽嬖傳》),並虛構了她“三為王后”之說。

2.《株林野史》的妄言

明末小說編造其“九曲珠泉洗玉體,素女采戰術駐顏”等淫穢情節(見《古本小說集成》第305冊)。

3.方誌的附會

清《陳州府志》載“夏姬墓夜聞淫聲”,則實為道士的偽托(《河南地方志考》)。

圖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結語:史鑒真義

夏姬有多美、多媚,我們不得而知。

但可以看到的是她是被一群污濁的君臣包圍,喪夫失子,身不由己,她有多辱、多痛,歷史沒有記錄,也沒有給她同情,歷史給她的只是“甚美必有甚惡”(《左傳·昭公二十八年》)的“女禍”污名。

童書業說:“所謂‘女禍’,實為世族傾軋之替罪羊。巫臣奔晉、吳楚相攻,皆晉楚爭霸之必然。”(《春秋史》)

楊寬說:“美色只是導火索,本質是世族集團的利益衝突。”(《西周史》)

誠哉斯言!

圖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附:人物身份介紹

1.夏姬:鄭穆公之女,陳國大夫夏御叔之妻。

2.夏御叔:陳國司馬,軍事長官。

3.夏徵舒:夏姬之子,陳國司馬。被楚軍車裂。

4.陳靈公:陳國第19任國君。與大夫孔寧、儀行父共狎夏姬,酒宴羞辱夏徵舒身世,被夏徵舒射殺於馬廄。

5.孔寧、儀行父:陳國世襲卿大夫。

6.楚莊王:楚國春秋霸主

7.申叔時楚國大夫。用“牽牛踩田就奪人牛”的比喻,勸楚莊王保留陳國宗廟。

8.申公巫臣:楚國申縣縣公(地方長官),後奔晉成為晉國謀臣。吳國強大的啟蒙者,“教吳反楚”改變了春秋爭霸的格局。

9.子反(公子側):楚國司馬(軍事統帥)。

10.子重(公子嬰齊):楚國令尹(最高行政官)。

11.連尹襄老:楚國連尹(官職,或為弓弩指揮官)。在邲之戰中陣亡,屍體被晉國扣留。

12.黑要:襄老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