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張小玲 通訊員聶貴花 近日,來自馬來西亞的廖漢威、英國倫敦的陳潤明及其侄女--來自奧地利的陳萬玲,三位身處不同國度的觀瀾華僑後代,懷揣着對故土的思念與尋親的渴望,踏上了回國尋親之路,其中陳萬玲僅持有一張1962年拍攝的奶奶照片。在觀瀾僑聯的努力下,他們找到了血脈相連的親人,也見證了觀瀾僑聯創新打造的“咖啡驛站”,這座充滿溫情的空間成為了他們圓夢的重要場所。
尋親路漫漫:零散線索成難題
跨越山海,終尋根脈;一杯咖啡,溫暖僑心。觀瀾僑聯在接到華僑後代尋親訴求後迅速響應。經工作人員深入了解,三位尋親者僅掌握有限線索:他們雖確認祖輩籍貫為觀瀾,卻不清楚具體所屬村落。其中,陳潤明和廖漢威僅知曉父親的姓名,而陳萬玲僅持有一張1962年拍攝的奶奶照片,再無更多信息。面對如此零散、模糊的線索,觀瀾僑聯工作人員沒有絲毫退縮。他們對每一個信息點進行層層分析,反覆推敲,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同時多方聯繫知情人,翻查相關姓氏族譜,經過大量細緻的工作,才初步鎖定了尋親範圍大致是觀湖街道的馬壢村和田寮村。
咖啡驛站啟新篇:眾人合力破困局
5月7日,三位觀瀾華僑後代回國當天,觀瀾僑聯精心籌備,邀請了當地老村長、村裡幹部、村裡學校老領導、村中理事、村裡歸僑等相關人員10名,齊聚觀瀾僑聯僑胞之家咖啡驛站進行座談交流。作為觀瀾僑聯新打造的特色平台,咖啡驛站迎來了它的第一批客人。華僑們得知後,也特意從國外送來咖啡豆、咖啡粉,為這場尋親之旅增添了別樣的溫馨。
在咖啡驛站內,濃郁的咖啡香氣縈繞,觀瀾僑聯工作人員與相關人員圍坐在一起,展開頭腦風暴。大家通過名字、族譜、相關資料等線索逐一分析,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經過一整天的努力,他們反覆比對、激烈討論,眼睛看酸了揉一揉繼續堅持。最終初步確定廖漢威的祖籍為馬壢村,雖然馬壢村姓廖的後來大多遷至田寮村,但工作人員憑藉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在厚厚的族譜中成功找到了廖漢威父親的名字廖送,並最終找到並聯繫上了他的叔叔廖春元。同時,根據陳萬玲提供的奶奶照片,在準備修繕的族譜相關材料中,發現了相似的影像。夜幕降臨,尋親工作仍在繼續,相關人員憑藉著對尋親者的責任感,持續聯繫、回憶、分析,為後續尋親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重逢與延續:錦旗背後的僑聯擔當
第二天,眾人再次相聚在觀瀾僑聯咖啡驛站。廖漢威與叔叔廖春元激動相擁,多年的思念化作重逢的喜悅。尋親工作並未就此止步,僑聯工作人員聯繫了相關人員帶着一堆檔案及正在修繕中的族譜繼續為陳萬玲、陳潤明尋親,通過仔細比對相關材料,族譜等,成功在族譜中找到了陳萬玲的表哥廖鵬飛。觀瀾僑聯還積極牽線搭橋,將華僑們及其海外子孫的名字寫入族譜,讓他們真正融入故鄉的血脈傳承之中。華僑們深受感動,分別以陳氏和廖氏的名義向觀瀾僑聯贈送錦旗2面,表達對僑聯的誠摯謝意。
一面錦旗,一份情誼;一個驛站,一座橋樑。觀瀾僑聯咖啡驛站的啟用,開啟了尋親工作的新篇章。未來,觀瀾僑聯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依託咖啡驛站這一特色平台,為更多海外華僑尋根問祖、聯絡鄉情提供優質服務,讓海外遊子感受到故鄉的溫暖與牽掛,不斷續寫海內外同胞血濃於水的親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