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白樺:蔣介石貴池閱兵見聞

引子

#本文摘自《貴池文史資料》第三輯(1987年11月),羅白樺口述(原註:政協辦公室整理未經本人審閱),原標題《蔣介石貴池閱兵簡介》

圖文無關,僅作示意

正文

1927年,蔣介石悍然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嗣後,又收買了汪精衛,致寧、漢政府合併,國民黨內部矛盾暫時緩和。翌年11月8日,蔣介石自南京出發,開始校閱第一集團軍各師。繼蚌阜、徐州合肥蕪湖等地閱兵後,蔣偕曹萬順(十一師師長)等,於26日晚由蕪湖乘楚有艦上駛,經大通、貴池安慶,27日晨抵達貴池(十一師六十二團駐貴池,六十一團駐青陽)。

當時,我只有十五歲,在縣立初級中學讀書,現將那時見聞所及,略記如下。

27日晨,我們正準備去上課,突然接到校方通知,全體學生緊急集合,手持彩色小旗(可能事先早已準備好的),列隊向池口方向出發,說是去歡迎蔣介石。還未到碼頭,就見前面一騎飛奔而來,在我們隊伍前然停住,原來是六十二團陳團長。他侄子(我同班同學)問他蔣是否到了,他回答已到,快過來了。我們奉命原地佇候。稍後,池口方向塵土飛揚,馬蹄聲聲,一支人馬漸漸由遠而近,幾十個騎兵騎着高頭大馬在前面開道,六十二團的步兵尾隨其後,蔣介石坐在四人抬的藤椅內,由一群坐轎的,騎馬的文武官員簇擁而來。蔣的衣着、面目清晰可見,他身穿棉軍裝,外披黑斗蓬,不時地向前來歡迎的學生招手、點頭致意。在學生們“蔣主席萬歲”的口號聲中,蔣等一行緩緩通過。

其時,城內凡蔣通過的街道早已戒嚴。洗刷一新的馬路、巷道口都有士兵站崗,他們持槍面對巷道。雖然戒備森嚴,巷道內卻擠滿了聞訊前來觀看的居民。蔣介石邊行邊向兩邊點頭。

當天下午,在齊山湖湖場,舉行閱兵式。時值冬天,原先煙波浩渺的齊山湖水早已蕩然無存,在平坦、空曠的湖心,支起六十一、六十二團士兵的帳蓬,帳蓬排成曲尺形,靠近齊山的為六十一團,近東門的是六十二團。兩團的軍官,則全部集中在蔣的住處。蔣閱兵後,召集軍官訓話。隨後,一聲令下,士兵刺刀上槍,軍官跑步歸隊。蔣介石前呼後擁地過了白洋河大橋(南門大橋),回到住地。

蔣住在九華街內一個二層樓房(解放初期為池州地委辦公室)內,房東名叫趙勝。蔣到貴池前,當地政府就將該房整修過,這都是事後聽說的。

次日下午,貴池各界在桃花山(位於郭西街後面,現已不復存在)舉行歡迎蔣介石大會,參加大會的有各界代表,學校學生等數百人。臨時搭的台上,坐滿了國民黨縣黨政要員。蔣身着棉布軍裝,腰束武裝帶,頭戴大蓋軍帽(別有青天白日帽徽),腿上打着皮裹腿,步上主席台(記得當時沒有奏樂)。

縣黨部負責人致歡迎詞後,蔣介石講話。他的聲音很大,因事隔近半個世紀,講話內容我已記不清了,只記得有這麼句話“貴池是個好地方,一面是山,一面是水……”,台下報以鼓掌。講話為時半個鐘頭,隨後,大會宣告結束。

當晚,蔣介石離貴池去安慶。

蔣走後,我們才聽說;為迎接他的到來,當局及設在縣中的六十二團軍需處,做了為時一月有餘的大量準備工作,包括房屋修績,街道、馬路的環境衛生等等。其間上級還經常派員檢查、督促。蔣離池後,正、付旅長、團長等人還來看過一次。

1986年11月整理

資料來源:

《貴池文史資料》第三輯(198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