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在這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年份,我市志願者經調查核實,於5月7日確認一位新發現的抗戰老兵——百歲高齡的王光誠老人的身份。王光誠老人的事迹,為我市抗戰歷史增添珍貴的一頁。
主動入伍當兵
是接受日軍投降的親歷者
今年100歲的王光誠獲確認抗戰老兵的身份。
王光誠出生於1925年,家住地處六萬大山余脈的博白縣水鳴鎮西垌村。5月3日上午,根據前期所掌握的線索,博白縣微笑愛心協會的5名志願者前往老人的家,作進一步走訪調查。
在一間青瓦泥牆的農舍,王光誠坐在一張竹椅上,身着一件藍布衫,一頭銀髮,梳理得整整齊齊。雖已至期頤之年,他的腰背依然挺直,思維時而清晰,時而混沌,就像一場時斷時續的老電影,一幀一幀地回放80年前那段抗戰史:
1945年初,前方戰事吃緊,按當時“三丁抽一”的徵兵政策,王光誠家裡三兄弟,他大哥有眼疾、二哥已成家,作為老三的他,主動入伍當兵。到了部隊,王光誠尚未經歷大的戰役,不久就傳來日本投降的消息,他隨後跟部隊到台灣接受日軍投降,接收日軍的投降物資,如槍支、彈藥、汽車等。
歷史檔案佐證確認抗戰老兵身份
1949年1月,王光誠隨部隊在北京和平起義,之後編入解放軍四野15兵團兩廣縱隊,繼續南下參加解放廣州、海南島等戰役。1950年,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南軍區海軍政訓大隊副班長。在海軍部隊服役期間,王光誠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無怨無悔守海島,先後榮立三等功一次、四等功兩次。
1953年,王光誠複員返鄉,政府先後安排他在博白縣政府食堂、白花農場工作。當時遇國家三年困難時期,他主動為國分憂,回鄉務農,育三子一女,有七個孫兒兩個孫女。王光誠以身作則,教育後代老實本分,要學好文化、努力創造美好生活。如今,王光誠晚年家庭和睦,幸福美滿。他先後獲得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紀念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等。
博白縣微笑愛心協會的“冰點兒”(左一)、“瓊樓玉宇”(右一)等志願者在記錄王光誠的抗戰事迹。
走訪中,志願者注意到,王光誠精心保管着“起義人員證明書”與各種勳章,這些“寶貝”見證一個普通農民在時代浪潮中的成長與蛻變:從抗戰時期的熱血青年,到解放軍戰士,再回到和平年代的普通農民,他的人生軌跡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
博白縣微笑愛心協會“關愛抗戰老兵”項目負責人“瓊樓玉宇”,因多年來走訪抗戰老兵,在記錄老兵口述抗戰史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她在認真細緻地整理、收集好王光誠的現有資料後,轉交給相關抗戰史專家審核。5月7日,廣西壹方基金會抗戰老兵資料審核組最終確認王光誠抗戰老兵的身份。
“瓊樓玉宇”表示,他們按相關程序,將把王光誠納入廣西壹方慈善基金會關愛抗戰老兵項目的“季度陪伴、生日祝賀及各種傳統節日慰問”等系列福利範疇,讓這位抗戰英雄感受來自社會的溫暖與關懷。
致敬英雄,傳承抗戰精神
抗日戰爭爆發後,無數熱血青年義無反顧走上戰場,拋頭顱、灑熱血,以實際行動守衛國家。隨着時間的流逝,參加過戰爭的這些戰士已是白髮蒼蒼,有的已經離世,在玉林已很難新發現抗戰老兵。
“瓊樓玉宇”說,此前,他們登記在冊的博白籍抗戰老兵僅剩王方明1人。王光誠老人的發現,不僅是對歷史的搶救性保護,更提醒後人銘記那段浴血歲月。
從2015年起,博白縣微笑愛心協會陸續整理了該縣21名抗戰老兵的口述抗戰史,約10萬字,並收錄到《博白縣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博白抗日風雲》篇,讓更多人了解客家老兵浴血奮戰的故事及背後那段戰火紛飛、抗擊外敵的歷史。
采寫丨玉林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陳君銘 通訊員 龐玉宇
編輯丨鍾丹丹
審核丨蔣西河
監製丨文 波出品丨玉林市融媒體中心
往期精選▼
◆ 批前公示!玉林這個高鐵站交通樞紐綜合體項目效果圖出爐
◆ 進度過半!玉林這片污水管網提質改造項目建設加速推進
◆ 全長38公里,玉林一公路改建工程項目全面開工
◆ 改造完成!玉城老牌市場“大變樣”
◆ 進入軌道精調階段!廣西這條高鐵7月具備聯調聯試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