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曾山去世,毛主席送花圈,周總理專程回京參加葬禮

曾山出生於1899年,他的父親‬是清末秀才曾采芹,曾山‬屬於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

在他小的時候,家庭的環境說不上多麼優渥‬,但還是能讓他保持相對體面的生活,曾采芹在錦源村和鄰村設館授徒,教書育人,妻子康春玉操持家務,養育子女。

但是隨着清朝走向滅亡,曾家‬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漸漸地‬,他們就家境貧寒,但曾采芹始終堅持讓孩子們讀書識字。曾山幼年跟隨父親學習幾年,後因家境艱難,大部分時間幫助父母干農活。

1916年,17歲的曾山前往贛州一家絲線作坊當學徒,辛苦勞作兩年後,又在作坊幫工。

1921年,他回到家鄉,一邊務農,一邊借錢開設一家雜貨鋪,試圖改善家庭生計。但‬雜貨鋪很快被當地土豪劣紳惡意搞垮,曾山的生活陷入困境。

在這個時候,曾山開始考慮書本中所提到的百姓的前路該如何走?

當時間來到1925年,曾山的哥哥曾延生上海回到吉安,他的人生也出現了轉折點。

曾延生在上海求學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黨員,他‬深受革命思想的感召,所以趁着回家的機會,他將共產主義的火種帶回家鄉,這也‬點燃了曾山的信念,曾延生向曾山詳細講述了農民運動的意義,以及推翻壓迫者的希望。

曾山深受觸動,毅然決定追隨哥哥,投身革命事業。

1926年10月,曾山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除了兩兄弟以外,曾山的父親曾采芹也並不迂腐,他也擔任中共吉安縣委地下交通員,負責傳遞情報,多次冒着生命危險完成任務,但可惜的是,他‬最終被敵人逮捕,犧牲在監獄中。

而‬曾山的哥哥曾延生參與南昌起義,後又領導萬安暴動,擔任中共贛南特委書記,1928年,曾延生與妻子在執行任務時被捕,雙雙犧牲。

曾山的弟弟曾炳生也‬於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被敵人逮捕,英勇就義。

因為丈夫孩子都參加了革命,所以曾山的母親康春玉和嫂子擔任縣蘇維埃代表,積極支持革命工作。

這還只是曾山‬最親近的幾個家人,根據統計,曾山‬的家族,也就是整個曾氏家族為革命事業犧牲了100多人,他們的鮮血與信念,鋪就了中國革命的道路。

1930年,毛主席專程拜訪康春玉,對她恭敬‬讚揚‬道‬:

“曾家是革命的家庭,光榮的家庭。”

家人在革命道路中陸續倒下,讓曾山內心無比痛苦,但也更加堅定他的革命理念。

1927年時‬,曾山‬就‬前往廣州,加入葉劍英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教導團,接受軍事訓練,同年,他參加廣州起義,與戰友們在街頭浴血奮戰,起義失敗後,黨組織派遣曾山返回吉安農村,發展農民武裝。

他擔任吉安西區區委書記、吉水縣委書記、中共贛西特委組織部長、贛西蘇維埃政府主席等職務,組織群眾打土豪、分田地,籌集糧款,支持紅軍作戰。

1930年10月,曾山當選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

在這一時期,曾山‬表現出了出色的政治才能,比如他提出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政策,解決了土地分配中的不均問題,穩定了蘇區經濟。

而‬這一政策得到毛主席的肯定,成為鞏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重要舉措。

曾山還領導群眾籌集物資,配合紅軍進行反“圍剿”作戰,為蘇區的生存和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1931年1月,中共蘇區中央局成立,曾山擔任中央局委員,同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曾山當選中央執行委員,在蘇區內部,他果斷暫停肅反運動,避免了黨內外的誤傷,保護了一批同志。

1934年2月,曾山再次當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並擔任中央政府內務部長,同年10月,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共中央決定進行長征

而‬曾山奉命留守江西,擔任江西省委代理書記和江西省軍政委員會主席,帶領部分紅軍開展游擊戰爭,1935年2月,他率領一個團與公萬興特委書記胡海的兩個獨立團會合,計劃突圍至贛粵邊,在分別時,曾山將一面寫有“艱苦奮鬥”的紅旗撕成兩半,與胡海約定勝利會師時再縫合。

但可惜的是,胡海突圍後被叛徒出賣,慘遭殺害,除此之外,曾山的部隊也在突圍中被打散,他僅剩一人,無奈之下,他只能化裝潛行至上海,與地下黨組織取得聯繫。

成功聯繫上黨組織之後,後經黨組織批准,他赴蘇聯學習。

曾山‬也因此開始了在蘇聯學習的歲月,一直到1937年11月,因為日本全面侵華,全民族抗戰爆發,曾山隨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王明、康生返回延安,同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成立中共中央東南分局,項英擔任書記,曾山擔任副書記,陳毅、方方、塗振農為委員,負責領導新四軍和東南各省的抗戰工作。

12月底,曾山率領30餘名幹部離開延安,前往江南,投入新四軍部隊的編組和東南分局的籌建工作。

在新四軍期間,曾山擔任東南局組織部長,負責組織和財經工作。

他積極貫徹黨的經濟政策,組織群眾發展生產,同時通過地下黨從上海等地籌集經費和物資。為了統一華中抗日根據地的貨幣,他克服重重困難,創建江淮銀行華中銀行,保障了新四軍的作戰需要和根據地的運行。

1945年6月,中共七大召開,曾山當選中央委員,他的得票數名列前茅,足見其在黨內的威望。

解放戰爭時期,曾山負責華東野戰軍物資供應。他抵達山東後,千方百計籌集物資,保障了華東幾十萬軍政人員的後勤需求。在濟南戰役淮海戰役中,他組織後勤工作,確保了戰役的勝利,為解放戰爭的成功作出重要貢獻。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曾山擔任上海市副市長、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兼財經委員會主任。他領導團隊打贏了“銀元之戰”“棉花之戰”“糧食之戰”和“煤炭之戰”,穩定了上海的經濟形勢,為新中國初期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在繁忙的工作中,他無暇顧及家庭,妻子鄧六金一邊工作,一邊操持家務。

曾山在上海擔任副市長期間,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清廉本色,做事風格令人欽佩,他當時負責經濟工作,經手的錢物數額巨大,卻從不謀私利。

知道國家困難,人民百姓生活水平還待‬提高,所以他多年來穿着破舊的棉襖,妻子鄧六金提出更換,他只讓補一補繼續穿。一直到‬後來,棉襖實在破舊不堪,他才同意做一件罩衫套在外面。

而‬組織上為曾山安排了一處銀行家的洋房,但他堅持住進一棟兩層小樓,與另一位同志共住,鎖起原有的沙發、地毯和貴重傢具,不準家人使用,他還規定家人用院子水井的水而非自來水,以節約開支。每當家裡出現水果,他必定詢問來源,確保沒有違規。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曾山的樸素作風甚至感化了潛在的敵人。

當年還是有一些國民黨特務在暗中想要謀害我黨的高級幹部,當時就有一名管理員工被女特務收買,計划下毒謀害曾山一家,但因敬佩曾山的為人而未下手,最終自殺謝罪,留下的絕命書記錄了這段往事。

曾山的工作強度極高,常常顧不上吃飯,身體嚴重透支。一次,他因過度勞累和營養不良從樓梯上跌落,昏倒在地。鄧六金接到單位電話,趕到醫院,醫生驚訝地發現這位副市長竟因長期勞累而身體虛弱。

1972年的時候,原公安部部長謝富治離去,公安部部長的位置空出來,毛主席和周總理進行商量之後,認為讓曾山接任這個部長職位最為合適,而這件事情也基本敲定了,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1972年4月16日,曾山因心臟病去世,享年73歲。

4月20日時‬,八寶山為曾山‬舉行追悼會,毛主席‬獻上花圈,周總理從外地趕回北京參加,朱德、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鄧穎超、蕭克、康克清等出席。

葉劍英在悼詞中讚揚曾山:

“忠於黨、忠於人民,艱苦樸素,聯繫群眾,努力工作,勤勤懇懇地為人民服務,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共產主義事業貢獻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