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苦難和新生——西藏翻身農奴影像檔案:某朗桑姆

91歲的某朗桑姆家住西藏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乃瓊街道辦事處崗村,她十分健談,喜歡唱歌,是村裡的“開心果”。可是在舊西藏,她卻開心不起來。

某朗桑姆的父親是當地農奴主的馬倌。由於白天馬吃飽了,喂夜草時馬不吃草,脖子上的鈴鐺就不會響,農奴主便認定是馬倌沒喂馬,經常毒打她的父親。年少的某朗桑姆會哭泣着安慰爸爸,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

在資源匱乏的舊西藏,白天,農奴主的田地優先灌溉,然後才能輪到像某朗桑姆一樣租種田地的農奴。老人回憶道,“我們只能在晚上去澆,水太少,莊稼都乾死了。”秋收後,農奴主用低價收購糧食,剩下的青稞遠遠不夠某朗桑姆全家的口糧用度,還得向農奴主借。

1959年,西藏開啟民主改革,徹底廢除封建農奴制,百萬農奴翻身得解放,某朗桑姆獲得了新生。“在舊西藏,連糌粑都很難吃飽。”某朗桑姆奶奶話鋒一轉,“可現在,各種蔬菜都有,內地運來的食物應有盡有。”老人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某朗桑姆(右)和女兒及街坊在家中院子里聊天(3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某朗桑姆的身份證(3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某朗桑姆(右二)和女兒及街坊在家中院子里聊天(3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某朗桑姆的肖像(3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某朗桑姆(中)跟女兒及街坊開玩笑(3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某朗桑姆(右二)和女兒及街坊在家中院子里聊天(3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