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連載:朱總司令(第三十八回)

第三十八回:赴文藝座談言志,參整風運動修身

1942年5月的延安,陽光灑在這片充滿生機與希望的土地上。楊家嶺的一間會議室里,即將召開一場對延安文藝發展乃至對整個中國文藝走向有着深遠意義的延安文藝座談會

朱德總司令懷着對文藝事業的尊重與重視,邁着穩健的步伐走向會場。會場里已經坐着許多文藝工作者,有的是從敵後來的作家,有的是邊區本地的文藝骨幹,大家都帶着期待與思索的神情。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牆上掛着幾幅反映邊區生活的畫作。

會議開始,毛澤東主席首先發言,闡述了文藝工作中的一些基本問題和方向。接着,大家開始熱烈地討論起來。當輪到朱德總司令發言時,他起身,目光堅定而溫和地掃視着在場的眾人,聲音洪亮地說道:“我們的文藝工作者,是為誰創作?這個問題必須清楚。是為廣大的人民群眾,為我們奮戰在前線的戰士們。”

會場里,年輕的劇作家小王忍不住問道:“總司令,那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創作反映戰士生活的作品呢?我總覺得自己還不夠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朱德總司令微笑着回答:“這就需要你們深入到戰士中去,和他們一起生活,一起戰鬥。像我們的戰士,他們在前線忍受着艱苦的條件,為了民族的解放而英勇殺敵。你們只有真正體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才能創作出打動人心的好作品。”

文藝工作者們紛紛點頭,作家老李說道:“總司令,我們也想深入前線和戰士們在一起,可是有時候條件不允許。”朱德總司令想了想回答:“如果不能去前線,那就在邊區,與這裡的軍民一起勞動,一起建設。邊區的生活同樣充滿了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座談會期間,總司令分享了許多戰士們的英勇事迹。他講到一位名叫張大力的戰士,在一次對日作戰中,獨自堅守陣地,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毫不退縮。直到最後一顆子彈打完,他還拿起石頭繼續戰鬥。“這樣的戰士,他們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去書寫、去歌頌嗎?”總司令的話語擲地有聲。

隨着座談會的深入討論,大家對文藝的方向更加明確。文藝工作者們認識到,要使文藝成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武器。座談會後,延安的文藝界煥發出新的活力。作家們紛紛深入基層,畫家們開始描繪邊區的新貌,音樂家們創作了更多反映人民心聲的歌曲。

同年,延安整風運動也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在延安的窯洞中,在會議室里,到處都充滿了整風學習的氛圍。

朱德總司令積极參与到整風運動之中。他和戰士們一起參加學習小組,認真閱讀文件,深刻反思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在一個由戰士和幹部組成的學習小組裡,大家圍坐在一起,中間的桌子上放着整風運動的學習資料。

一位年輕的幹部小孫提出了疑問:“總司令,整風運動主要是整頓我們的思想,可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很難發現自己思想中的問題。”朱德總司令耐心地解釋道:“小孫同志,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學習理論知識,同時要敢於自我批評,還要聽取同志們的意見。就像我們在戰場上一樣,要時刻審視自己的作戰策略是否正確。”

在整風運動中,大家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有一次,一位同志在自我批評時,由於覺得自己錯誤較多,情緒有些低落。朱德總司令鼓勵他說:“同志,認識到錯誤是進步的開始。只要我們勇於改正,就能夠不斷提高自己。整風運動不是為了打擊誰,而是為了讓我們整個隊伍更加純潔,更有戰鬥力。”

整風運動從整頓學風、黨風、文風三個方面深入進行。大家重新審視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在學風整頓方面,戰士們和幹部們努力克服主觀主義,提倡理論聯繫實際。在黨風整頓中,加強黨的紀律性,反對宗派主義,增強黨內團結。在文風整頓時,倡導簡潔明了、生動有力的文風。

朱德總司令以身作則。他深入到各個基層單位,參與討論,分享自己的經驗。在一個連隊的討論會上,他講到自己在革命歷程中的經驗教訓。“我們有時候會因為缺乏對實際情況的了解而犯錯,這就提醒我們要不斷深入實際,了解群眾的需求。”

隨着整風運動的推進,延安的黨政軍民更加團結一心。大家的思想得到了統一,工作作風更加務實。軍隊的戰鬥力也進一步增強。

在整風運動中的思想碰撞和學習反思,如同春風中的細雨,滋潤着每一位同志的心田,讓他們在思想上更加成熟,在行動上更加堅定。如同經過磨礪的寶劍,整個延安根據地的軍民在精神上更加堅韌不拔,向著抗戰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穩步前行。

正是:文藝座談方向明,整風運動促前行。 朱公參與添薪火,思想升華百鍊精。 深入基層知眾意,修身自省凈心靈。 延安歲月光輝處,引領征程史冊銘。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