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稱女性拒絕戴頭巾為“在世間作惡”,伊朗通過手機應用和無人機加強監控

在伊朗,科技已成為政府強化社會管控的利器。無人機在空中盤旋,面部識別系統嚴密追蹤,而一款名為“納澤爾”(nazer)的舉報應用更是讓每個普通人都可能成為“道德警察”。

3月16日,聯合國最新報告顯示,伊朗正大規模利用這些高科技手段,對女性的着裝實施前所未有的監視與懲戒。這場以技術為武器的鎮壓,正將女性的生存空間壓縮至窒息的邊界。

全民舉報:“納澤爾”應用的肅殺效應

伊朗政府精心打造了一張看不見的天羅地網,而“納澤爾”應用則是其中最冷酷的一環。

這款軟件允許用戶隨時隨地舉報未佩戴頭巾的女性,上傳她們所乘車輛的車牌號、時間和位置。一旦被舉報,車主將立即收到警方的短信警告:若不遵守頭巾法令,車輛將被扣押。

2024年9月起,這款應用的監控範圍進一步擴展,不僅限於私人車輛,連出租車、公交車、甚至救護車都在其打擊之列。

這意味着,無論是在街頭、商場,還是醫院,伊朗女性都可能因一絲髮絲的暴露而遭到懲罰。舉報者甚至可能是身邊的陌生人,甚至朋友、同事——人人皆可成為政府監控機器的一部分。

科技鐵幕:無人機與面部識別的全面監視

如果說“納澤爾”應用讓女性在地面無所遁形,那麼無人機則確保她們在天空之下同樣無處可逃。

調查人員發現,德黑蘭及伊朗南部城市頻繁出現無人機,專門用於監視女性的着裝。

在此背景下,高校成為技術監控的重災區。

2024年初,德黑蘭阿米爾卡比爾大學(amirkabir university)在入口處安裝了面部識別系統,精準鎖定未佩戴頭巾的女學生。高科技不再是進步的象徵,而是政府手中一柄無形的利刃,將自由切割得支離破碎。

“頭巾與貞操”法案:懸在女性頭頂的利劍

儘管2024年12月伊朗政府在內部爭議後暫緩實施“頭巾與貞操”法案,但這部惡法仍然如同陰影般籠罩着伊朗女性。一旦正式生效,拒絕佩戴頭巾的女性將面臨最高10年監禁,罰款可高達1.2萬美元——這相當於普通伊朗家庭近三年的收入。

而更為駭人的是,根據伊朗《伊斯蘭刑法》第286條,如果一名女性因拒絕佩戴頭巾被認定為“在世間作惡”,她甚至可能被判處死刑。

這不僅是對女性權利的徹底剝奪,更是一場冷酷的社會實驗——政府希望藉助高科技工具,將服從內化為每個人的本能,讓恐懼成為日常。

抗爭與鎮壓:伊朗女性的沉默吶喊

自2022年瑪莎·阿米尼(mahsa amini)因違反頭巾法在道德警察拘留期間死亡,引爆全國抗議以來,伊朗女性的抵抗從未停息。

她們在街頭焚燒頭巾、剪短頭髮,以沉默和憤怒對抗壓迫。然而,政府的回應只有更嚴酷的鎮壓。據聯合國統計,2022年抗議浪潮中,已有數百人被殺,數千人被捕。

但即便如此,反抗的聲音仍在蔓延。今年,一名女大學生在德黑蘭校園內當眾脫下頭巾,隨即遭到拘捕;而在3月,一名歌手因演唱反對頭巾令的歌曲,被處以74鞭刑。這些真實的故事,如同利刃一般刺破伊朗政府塑造的表面平靜。

伊朗的未來:在監控與反抗之間撕裂

科技本應是人類解放的工具,而在伊朗,它卻被政府改造成一座無形的監獄。

無人機盤旋在頭頂,面部識別系統布控在門口,舉報應用藏匿在每一部手機里。女性不僅要躲避現實世界的審查,還要警惕數字世界的獵捕。

然而,越是極端的壓迫,往往孕育越頑強的反抗。歷史已無數次證明,哪怕政府手握再精密的監控技術,也無法撲滅人民爭取自由的烈焰。

伊朗女性的抗爭,或許無法在短時間內改變現實,但它終將成為撬動未來的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