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溥儀聽到出兵朝鮮後,撕開棉衣找東西:你們拿去,用得上

1950年,我軍即將出兵支援朝鮮,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溥儀豎著耳朵,傾聽着外面的消息,他已經很久沒有好好關注過這個世界了。

志願軍拿着怎樣的武器,對手又擁有怎樣的武器?我們給志願軍吃什麼?對方的軍隊又吃什麼?溥儀很關心這些。

戰犯們主動請纓,希望能夠為志願軍做點什麼,有人拿出了自己身上值錢的手錶,有人捐出了一些零錢,總之,大家都渴望志願軍能贏。

溥儀也是這麼想的,他走近自己的包裹,包裹里除了日常洗漱用的東西,沒有一件東西拿得出手的,當初他離開皇宮的時候,那些寶貝物件,如今早就不屬於他。

悄悄地,溥儀從卧鋪的一側,抽出了自己的棉衣,他用力撕扯,棉衣破開了一個口子,露出了一樣東西,溥儀滿意地笑了。

他把這樣東西拿給了看守人員,“我也有點東西要上交,這個,拿去有用。”

看守人員愣住了,一時之間,竟然猶豫着要不要伸手去接,溥儀拿的是什麼,真的能派上用場嗎?

剛剛進入戰犯管理所的溥儀,每天睡覺的時候,都會把自己的包裹抱在懷中,他害怕其他人靠近。

吃飯時,所有人都去排隊打飯,溥儀也站到了隊伍中,他始終默不吭聲,在他心裡,他和普通人不一樣。

他的身邊,依然有一個忠實的衛士跟着他,衛士洗衣服的時候,也會幫着溥儀把衣服一塊兒洗了。

有一次,溥儀正在排隊打飯,就快輪到他了,突然,一個人直接站到了溥儀的前面,那人打完飯後,若無其事地走了。

溥儀看了那人一眼,飯也不打了,不高興地離開了隊伍,留下打飯的工作人員,一臉茫然,最終,衛士哄了好久,溥儀才肯吃飯。

戰犯管理所里,每天都有教導員給戰犯們上課,戰犯們接受了新的思想教育。

溥儀的衛士幡然醒悟過來,新的社會,人人平等,他沒有義務照顧溥儀的生活起居。

溥儀起床了,衛士沒有第一時間過來幫他拿衣服,溥儀很納悶,無奈之下,他只能自己動手穿衣和扣扣子,然而,他做不好這件事。

他扣的扣子,歪歪扭扭的,室友看了,忍不住笑出了眼淚,“怎麼會有人……”

室友當然不能理解,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感同身受過,管理人員走過來,用自己的扣子做示範,讓溥儀跟着學。

最麻煩的是系鞋帶,管理人員反覆地教,但還是沒教會,溥儀心裡很難過,他飽讀詩書,卻連這件小事都學不會,一有空,他就拿着鞋子反覆練習。

室友看出了溥儀是真想改變,於是,他們也不再笑話他了,主動圍過來,手把手地教他。

溥儀學每學會一樣生活技能,大家的心裡,都為他感到高興,甚至還有一點點自豪。

慢慢地,人們發現,溥儀像變了一個人。

1950年,他把自己的棉衣撕開,從裡面拿出了一個精緻的小物件,這樣東西,是他剛剛逃出宮的時候,有人幫他縫進棉衣里的。

逃亡的這些年,這樣東西一直跟着他,躲過了搜查,僥倖保存到現在。然而,溥儀最終還是主動把它拿了出來。

當這樣東西重見天日的時候,圍過來的室友,走過來的看守者,每個人都發出了驚呼。

它是那樣美麗而光滑,三根黃色玉石雕制而成的鎖鏈,將三個同樣用黃色玉石雕制而成的印象,緊緊連接到一起。

溥儀的內心熱血澎湃,他對看守人員說,“這是我的最後一件寶貝,還能值點錢,志願軍出國作戰,需要錢,你們拿去,用得上。”

看守人員哪裡見過如此珍貴的文物,這可是乾隆年間的物件,也是乾隆皇帝最珍視的寶貝之一。

看守人員猶豫了很久,擦了擦手,才伸過手去接應,這份沉甸甸的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