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昭君的故事想到的。

今天是我練習寫作的第19天,通過這十幾天的練習寫作,讓我有個深刻的體會,那就是感覺自己的思維能力較之前有所提高,現在覺得努力練習寫作 ,這件事做起來感到特別的開心,真的感謝我自己能做出這個英明的決定,剛開始練的時候覺得每天都很難熬,因為真不知道應該寫些什麼,也沒有那麼多靈感,現在不一樣了,因為通過這幾天的練習,讓我形成了一個自己的寫作模式,那就是第一,如果有什麼令我感動的事情,我就寫這件事情,如果沒有的話,我就去找一些讓我覺得特別能打動人心的名言警句,並且對這個佳句自己是怎麼看的,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這不也是一篇好作文,並且這樣自己每天也有自己特別喜歡事情做了,有可能的話堅持下去還可能實現自己美麗的夢想,何樂而不為呢?那麼多了不再說今天我就說自己今天想寫的內容。

今天我想聊的話題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可能所有人都知道《昭君出塞》這個故事。但是王昭君的結局是怎麼樣可能好多人就不一定知道了,在古代中原王朝和西北游牧民族的矛盾是一個長期矛盾無論誰來做皇帝都是萬分頭疼的事,在秦朝時,秦始皇修築長城,就是為了抵禦這個大敵,而到了漢朝,採取了和親的方式,因為匈奴人對漢朝的女子頗感興趣。為此才有了昭君出塞,那麼之後昭君的命運可能有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先說飲食方面,再也吃不到自己平時喜歡吃的稻米了,只能天天吃麵食,再說肉類方面,都知道匈奴人只吃牛羊肉 ,對於剛到匈奴的王昭君來說簡直是。腥臊無比,難以下咽,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在大漠風沙中,水是最珍貴的東西,只能拿來飲用,洗澡洗臉竟然都成了不可能的事,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顛簸,終於來到了大漠深處,在清朝帳篷和牛羊的背景下,一場異族的婚禮拉開了帷幕,年過40歲的呼韓耶單于娶到了這麼一個意料之外的美麗氣質自然異常高興,而且王昭君是受漢皇帝親自冊封的“寧胡閼氏”,也就是單于的正妻地位較高的,並且受到了呼韓邪單于的寵愛,雖然對當地的生活文化習俗都不喜歡,她也只能入鄉隨俗了,但不幸的是,王昭君出嫁的兩年以後,他的呼韓邪單于就因病去世了,按照匈奴的制度。丈夫死後,妻子應當嫁給其長子,長子死後再嫁給其長孫。

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觀念里,這幾乎是違背綱常人倫的行為。對於任何一個女子來說都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於是趕緊寫了一封十萬火急的書信,一路傳給漢元帝希望能夠在看在老單于已經去世。讓自己回歸故國。但遺憾的是回信只有一句話“上書求歸,成帝飭令從胡俗,遂複位後單于閼氏”。於是王昭君只能絕望的嫁給了新的匈奴部落之主,復株累單于,她又熬過了10年,復株累單于也病逝了,王昭君因此,一病不起兩年之後懷恨而逝。

通過古代王昭君這個例子,讓我深有感觸的是,如果王昭君生在現在的年代,那我想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古代的王昭君是一個十分聰明的才女,能書能畫,且美貌如花,如果出生在現在的年代,那就一定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女畫家或者是一名非常有名的小說家……,並且她的婚姻終身大事也一定是可以自己做主,最後一定是非常圓滿的,就不會有古代的那種悲慘的結局了,相比之下我覺得生在我們這年代的人是多麼幸福啊,只要你努力,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足夠出色,那麼你就會有很好的機會去發揮自己,天高任鳥飛,海 闊憑魚躍,我們都應該慶幸生在這個年代,我們沒有理由不努力不奮鬥。

最後還是那句話,星光不問趕路人,歲月不負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