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方良祭拜蔣經國
1994年,蔣方良來到大溪陵寢祭拜蔣經國,留下了一張合影,這年蔣方良已經78歲高齡,她身穿黑色素衣,滿臉悲傷,深深地向蔣經國的靈柩鞠躬。蔣經國自從1988年病逝,已經過去了6年,對於蔣方良來說,這6年的時光,她過得很艱難,她的長子蔣孝文,次子蔣孝武先後離世,白髮人送黑髮人,內心的打擊可想而知。
蔣方良是白俄羅斯人,她為什麼千里迢迢嫁到中國?這還要從蔣方良和蔣經國的經歷說起。
蔣方良和蔣經國
蔣方良原名芬娜,出生於1916年。他的父母是白俄羅斯普通的農民,沙皇倒台後,蘇俄之間爆發了內戰,芬娜一家人為了躲避戰亂,父母帶着她和姐姐向東遷移,來到了烏拉爾山脈。由於天氣寒冷,芬娜的父親沒能熬過冬天便去世了,母親也在幾年後離開,只剩下芬娜和姐姐安娜相依為命。
姐姐把芬娜撫養長大後,自己也嫁人了,不久之後跟隨丈夫去了另外一座城市,芬娜獨自生活在一個狹小的出租房裡。為了生活,芬娜前往烏拉爾機械廠從事繁重的體力工作,雖然很辛苦,但也能養活自己。
蔣方良和蔣經國
1925年,年僅15歲的蔣經國乘船來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學,開始他在蘇聯12年的艱苦生活。蔣經國晚年回憶,他在蘇聯期間吃盡了苦頭。1934年,蔣經國被蘇聯安排到烏拉爾機械廠工作,在這裡他見到了芬娜,對她一見鍾情。
芬娜是廠里公認的漂亮女孩,對於蔣經國的追求,起初芬娜並沒有接受,廠內以升職和分配公寓為條件,說服了她接受蔣經國的追求。1935年,蔣經國和芬娜在蘇聯成婚,同年12月,兒子蔣孝文出生。
蔣經國和蔣方良
隨着“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蔣經國回國的機會到來,在見過斯大林之後,蔣經國被允許回到了中國,1937年3月,蔣經國帶着芬娜,蔣孝文一起回到上海,之後又到了杭州,回到家鄉溪口。蔣經國的生母毛福梅為芬娜取了一個中文名字“蔣方良”,並為他們舉行了傳統婚禮。
在接下來的歲月里,蔣方良為蔣經國又生育了蔣孝章,蔣孝武和蔣孝勇,蔣方良在蔣家的地位得到了穩固。宋美齡和蔣中正也很認可這個兒媳。
蔣方良和孩子們
然而,蔣方良的生活,並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麼開心。儘管她嫁給蔣經國之後,有身份有地位,但她從不誇耀丈夫的地位,而是一直生活在丈夫的陰影下。她很少出現在公共活動中,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
蔣方良也曾和蔣經國發生過爭吵,蔣經國在江西贛州歷練時,與秘書章亞若發生了感情,而且還生育了一對雙胞胎男孩,蔣孝嚴和蔣孝慈。作為一個女人,從白俄羅斯來到中國,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她的孤獨和悲傷無人理解。
蔣方良和蔣經國
蔣孝勇曾回憶“我的母親蔣方良是一個苦命的女人”,作為兒子他理解母親的不容易。蔣方良的兒媳徐乃錦也曾說“她內心的痛苦到什麼程度,那裡要在多40歲才能明白。”
蔣孝勇和徐乃錦之所以這樣說,是有道理的。她的長子蔣孝文1989年去世,終年54歲;次子蔣孝武1991年去世,終年46歲;三子蔣孝勇1996年去世,終年48歲。三個兒子都先她而去,作為一個母親,內心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蔣經國葬禮
1988年,蔣經國去世,終年78歲。蔣方良在丈夫的葬禮上悲痛不已,只問了一句“可不可以把我和我的先生埋在一起”。身邊的人都很感動,無言以對。
蔣經國去世後,蔣方良的生活更加孤獨,白俄羅斯家鄉的親屬擔心她的生活,邀請她回白俄羅斯安度晚年,蔣方良婉拒了。她那裡都不願意去,只想安靜地守護者丈夫和孩子們。
蔣方良晚年
對於蔣方良的處境,宋美齡很理解她。有一次,蔣方良去美國看望宋美齡,她表現的小心翼翼。宋美齡勸說她“女人應當要強,你何必這樣束縛自己”。蔣方良輕生地回答婆婆“我已經習慣了。”
蔣方良追悼會
2004年,蔣方良病逝,終年88歲。她唯一在世的女兒蔣孝章,也因身體原因沒能送母親最後一程,而是讓丈夫俞揚和代替自己與她告別。
蔣方良是蔣家兒孫們的表率,也是蔣家6位遺孀的精神支柱。蔣方良的離去,標誌着蔣家時代的結束。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