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被黑得極慘的文化名人,央媒卻親自下場為他正名

Hi,我是阡陌,愛寫書影評、人物、文史故事

他是被黑得最慘的文人。

估計很多人都聽過這句流傳甚廣的話,“遠看一條狗,近看郭沫若”

據傳出自“萬用語錄庫”+“懟人小能手”魯迅

網上還瘋傳郭沫若跪舔權力的名作品《毛主席賽過我親爺爺》,高曉松在曾他的書《魚羊野史》里提過這首詩。

另外一些傳得眉飛色舞的故事,批判的就是他的“投機”“缺少文人骨氣”“牆頭草”“私生活混亂”等。

然而,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呢?

魯迅表示:我沒說過這句話!

查找魯迅博物館中資料,包括著作全編、譯作全編及研究月刊等,他曾寫過什麼、說過什麼,一目了然,卻找不到這句話的出處。

2019年,央媒“中國歷史研究院”親自下場發表了一篇文章,澄清了與他有關的5個流言及真偽。

原來他是一個這樣的人。

1892年,郭沫若出生在四川樂山市一個殷實之家。20歲那年,他在父母的包辦下,娶了大2歲的女子張瓊華

但他對妻子並沒有感情,新婚5天後就離開了家,兩人也沒有離婚,此後68年里,張瓊華都是獨自一個人生活。

1914年,郭沫若前往日本九州帝國大學學醫,立志當救死扶傷的醫生。

五四運動”後,他以筆為武器,支持“新文化運動”,發表了《死的誘惑》、《火葬場》、《黎明》等一系列新體詩,成為“異軍突起”的文化新秀。

1921年,隨着他的詩集《女神》出版,不到30歲的郭沫若已名滿文壇。但他卻做出了令人意外的決定:

放着好好的文壇大師和高薪安穩的醫生不做,回國參加革命。

他在大學任教之餘,還在黃埔軍校做宣傳工作,後來參加了北伐,隨軍去前線參戰。

國共合作期間,他與毛澤東、周恩來共事,結下情誼。

“四一二”事變後,已做到國軍中將的郭沫若卻放棄大好前程,辭官並寫下討蔣檄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揭露其反G命面目。

在鋪天蓋地的白色恐怖下,郭沫若冒着生命危險跑去南昌參加起義,在最危險的時候參加了當時實力弱小的我黨。

這是“投機”和“牆頭草”行為嗎?

惱羞成怒的老蔣懸賞3萬大洋,要取郭沫若項上人頭。

因為被追殺,郭沫若流亡到了日本。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卻毅然決定回國參戰。

為了躲避日本軍警的監控,他瞞着妻兒悄悄離開。

早在1916年,他就已與一個叫佐藤富子的日本望族姑娘組建家庭,郭沫若給她取了個中文名郭安娜,兩人育有四兒一女。

但他們的結合,終身都未獲得安娜父母的認可和諒解。

郭的不辭而別給安娜母子造成傷害,雖然不近人情,但初衷是為國參戰,絕非故意“拋妻棄子”。

郭走後,日本當局惱羞成怒,徹底搜查他的住所,拿走書信。又將安娜關進監獄嚴刑拷打,一段時間後她才被釋放。

剛開始兩人還有通信,後來音信全斷。

11年後,安娜聽說丈夫下落後,便帶著兒女來中國萬里尋夫。沒想到,卻得到令她傷心欲絕的消息。

郭沫若已與於立群結婚,並生兒育女。對於郭迴避的態度,她心酸地說:“我走!”退出了這段感情。

郭沫若回國時,魯迅先生已經病逝,中國左翼文化界沒有領袖。

在周恩來的提議下,經中央討論,確定了郭沫若為繼承者,中國革命文化界的新領袖。

此後,他便成為一名“做文藝工作的政治家”,並不算是純粹的文人。

他因此樹立了“文藝要為革命服務”的觀點,這也是他不為文藝工作者欣賞的原因之一。

後來,甚至瘋傳他寫過“賽過我的親爺爺”這篇低級馬屁文,以及指出了其“確鑿”出處:《郭沫若文選》第12卷第765頁。

然而,事實卻是《郭沫若文選》根本就沒有編到12卷。

所以,馬屁詩純屬子虛烏有。

最初用這首詩黑郭沫若的人,恐怕“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吧。

黑郭,又何嘗不是黑詩里要歌頌的人呢?

在特殊時期,郭沫若受到了周恩來的保護,避過了一些衝擊。他本人也沒有檢舉、害過別人。

可以說,在政治大節上,郭沫若並無虧欠。在私德方面,他情感豐富,有些關係處理得並不好,有些事情也做得並不足。

但身處那個新舊交替的歷史時代,許多男人有三妻四妾,很多文人大師也都是情史豐富,這也都是事實。

人無完人,不否認他身上的缺點,但也要去偽存真,不“為黑而黑”。

end

幸得文史相依伴,從此阡陌多豁達

願同頻的人,都能在這裡相聚,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