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女友考上大學後與我分手,我參軍入伍28年,如今正團轉業

那年,我站在村口的老槐樹下,心裡五味雜陳。"振國,你不用等我了。我要去上大學,咱倆就此別過吧。"秦巧玲的話如一記重鎚,讓我瞬間覺得天旋地轉。

我叫李振國,是河北省邢台市南和縣的一名普通農家子弟。那是1983年的夏天,我剛滿18歲,正是意氣風發的年紀。

我和秦巧玲從小一起長大,兩小無猜,青梅竹馬。她是村裡公認的才女,長得漂亮,成績又好。我呢,雖然學習成績平平,但力氣大,能吃苦,在村裡也算是個好後生。

我們倆從小就形影不離,村裡人都說我們是天生一對。我心裡也一直這麼想,覺得這輩子非她不娶。可誰曾想,這年高考,巧玲考上了北京的大學,而我卻落榜了。

聽到巧玲說要和我分手的那一刻,我感覺天都塌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傻傻地問她:"為啥呀?咱倆不是說好要永遠在一起的嗎?"

巧玲低着頭,聲音有些哽咽:"振國,咱倆以後的路不一樣了。我要去北京上大學,將來有更大的舞台。你...你還是留在村裡吧。"

我不甘心,急切地說:"巧玲,你放心,我一定會努力的。等你放假回來,我就去找工作。等你畢業了,我就娶你。"

巧玲搖了搖頭,眼裡閃着淚光:"別傻了,振國。我們不是一個世界的人了。你好好的,保重。"說完,她轉身離去,只留下我一個人獃獃地站在原地,心如刀絞。

那天晚上,我一個人躺在屋頂上,望着滿天繁星,心裡酸澀難耐。我不明白,為什麼上個大學就能把我們的感情衝垮。難道真的是因為我沒出息,配不上她了嗎?

第二天一早,我跑到巧玲家想再和她談談。可她家門緊鎖,鄰居告訴我,巧玲一大早就坐車去北京報到了。我站在她家門口,心裡空落落的,不知該如何是好。

回到家,我媽看我魂不守舍的樣子,嘆了口氣說:"兒啊,別難過了。人各有志,強求不來。你要是實在想出去闖闖,不如去當兵吧。"

我一愣,覺得這主意不錯。。說不定等我當了軍官回來,也能讓巧玲刮目相看。

就這樣,我報名參軍,很快就通過了體檢。臨走那天,全村的人都來送我。我媽紅着眼圈,一個勁地叮囑我要好好保重。我爸拍了拍我的肩膀,難得地誇了我一句:"兒子,好好乾。爸為你驕傲。"

我坐上了去軍營的大巴車,心裡滿是對未來的憧憬。我暗暗發誓,一定要在部隊好好表現,將來衣錦還鄉,讓所有人刮目相看,尤其是巧玲。

部隊的生活比我想象的還要艱苦。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跑操,白天訓練強度大得讓人喘不過氣來。晚上還要擦槍、疊被子、學習軍事理論。剛開始的時候,我經常累得渾身酸痛,連筷子都拿不穩。

但我咬牙堅持了下來。我告訴自己,既然選擇了當兵,就要做最好的兵。我比別人更刻苦地訓練,更認真地學習。很快,我就在連隊里脫穎而出,成為了標兵。

1985年,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那一天,我站在鮮紅的黨旗下宣誓,心中充滿了自豪感。我知道,自己終於邁出了人生的重要一步。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在部隊里越干越出色。從普通戰士到班長,再到排長,我一步步晉陞。每一次立功受獎,我都會想起巧玲,想象着她知道後會有多麼驚訝。

1988年春節,我回老家探親,聽說巧玲已經和一個在北京工作的幹部結婚了。這個消息像一盆冷水澆在我頭上,讓我徹底清醒了。

我強忍着心中的苦澀,在家裡待了幾天就匆匆回了部隊。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用繁忙來麻痹自己。我告訴自己,既然感情已成過去,那就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事業上。

就這樣,我在部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從南到北,從平原到高原,我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我參加過抗洪救災,也經歷過邊境衝突。每一次任務,我都全力以赴,從不退縮。

1998年,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我所在的部隊奉命參加抗洪搶險。那段時間,我們晝夜奮戰在堤壩上,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保衛人民生命財產的鋼鐵長城。

記得有一次,洪水衝垮了一段堤壩,情況十分危急。我帶領戰士們跳進齊腰深的洪水中,用身體頂住決口。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渺小和偉大。我們頂着巨大的水壓,一直堅持到支援到來。事後,我們都被評為了抗洪英雄。

這些年來,我沒有再談過戀愛。有戰友開玩笑說我是個痴情種,我只是笑笑不說話。其實我心裡明白,不是我放不下過去,而是我已經把全部的愛都給了這身軍裝。

2011年,我已經是一名正團職幹部了。這一年,組織決定讓我轉業。說實話,聽到這個消息時,我心裡還是有些不舍的。畢竟在部隊待了28年,早已把它當成了自己的家。

臨走那天,我站在營區門口,看着熟悉的一草一木,心裡百感交集。戰友們為我舉行了一個簡單的歡送會,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得我眼眶都紅了。

我的老部下小李拍着我的肩膀說:"團長,你放心走吧。我們會把你教給我們的都記在心裡,一定不會給你丟臉的。"

我強忍着淚水,鄭重地說:"同志們,我雖然脫下了軍裝,但永遠都是一名軍人。我會用餘生繼續為國家和人民做貢獻。你們一定要好好乾,為祖國站好每一班崗。"

就這樣,我告別了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軍營,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鄉親們聽說我要回來,早早就在村口等着。我一下車,就被熱情的鄉親們團團圍住。

"振國啊,你可真出息了。當年那個毛頭小子,現在都是大官了。"

"可不是嘛,咱們村可算是出了個了不起的人物。"

聽着鄉親們的稱讚,我心裡既感動又慚愧。我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祖國和人民的培養。

回到家裡,看着年邁的父母,我心裡一陣酸楚。這麼多年,我很少回家,虧欠了他們太多。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孝敬他們,彌補這些年的遺憾。

第二天,我去村委會報到。村支書老趙看到我,高興地說:"振國啊,你可算回來了。咱們村正缺你這樣有能力的人才呢。"

我笑着說:"叔,我這就是個退伍老兵,能有啥本事。不過只要是為村裡做事,我肯定全力以赴。"

就這樣,我開始了轉業後的新生活。雖然離開了軍營,但我依然保持着軍人的作風。我起得很早,常常第一個到村委會。有什麼重活累活,我都主動去干。

漸漸地,村裡人都認可了我。大家有什麼難處,都願意找我商量。我也盡自己所能,幫助鄉親們解決問題。看着村裡一天天變好,我心裡充滿了成就感。

有時候,我會想起巧玲,想知道她過得怎麼樣。但我很快就把這些想法拋在腦後。畢竟,那都是過去的事了。現在的我,有了新的人生目標。

2012年春天,村裡開始實施新農村建設計劃。作為村委會的一員,我全身心地投入到這項工作中。我們要改造村裡的道路,建設文化廣場,還要幫助村民改善住房條件。

這項工作雖然辛苦,但我卻幹得熱火朝天。我把在部隊學到的組織能力和執行力全都用上了。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跑遍村裡的每個角落,了解村民的需求,協調各方面的工作。

有一次,在改造一條村道時,我們遇到了難題。這條路要穿過幾戶人家的宅基地,需要這些村民讓出一部分土地。一開始,有些村民不願意配合,工程一度陷入僵局。

我挨家挨戶去做工作,耐心地向他們解釋修路的重要性。我說:"咱們村太需要這條路了。有了這條路,咱們的農產品才能運出去,外面的遊客才能進得來。。"

經過反覆溝通,這些村民終於被我的誠意打動,同意讓出土地。當第一輛汽車從新修的村道上開過時,大家都激動得熱淚盈眶。

就在這時,我接到了一個意外的電話。是巧玲打來的。

"振國,是我,巧玲。"電話那頭傳來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聲音。

我愣了一下,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

巧玲繼續說道:"我聽說你轉業回村了。這些年,你...過得好嗎?"

我深吸一口氣,平靜地回答:"挺好的。你呢?"

"我...我離婚了。"巧玲的聲音有些哽咽,"這些年,我一直在想你。我...我能見見你嗎?"

我沉默了片刻,輕聲說:"巧玲,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我們都有各自的人生,何必再糾纏不清呢?"

電話那頭沉默了。過了好一會兒,巧玲才說:"我明白了。祝你幸福,振國。"

掛了電話,我站在村口的老槐樹下,望着遠處的田野,心裡百感交集。曾經,我以為失去巧玲是我人生最大的遺憾。但此刻我才明白,正是因為當初的分離,我才有了後來精彩的人生。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轉身走向村委會。新的一天又開始了,還有很多工作等着我去做。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回村已經五年了。這五年里,我們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裡的道路全部硬化了,家家戶戶都住上了新房子,村中心還建起了一個漂亮的文化廣場。

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們村被評為了省級文明村。當我和村支書一起去省里領獎時,我感到無比自豪。。

2017年夏天的一個下午,我正在村委會處理文件,突然聽到外面一陣騷動。我走出去一看,原來是村口來了一群人,看樣子像是來參觀的。

走近一看,我驚呆了。領頭的竟然是巧玲。她看上去比上次通電話時蒼老了許多,但眼神依舊明亮。

"振國。"她看到我,輕輕叫了一聲。

我愣了一下,隨即鎮定下來,客氣地問道:"你們是來參觀的嗎?"

巧玲點點頭:"是啊。我現在在市裡的旅遊局工作,聽說你們村被評為文明村,特地帶團來學習經驗。"

我笑了笑,說:"那歡迎你們。我帶你們轉轉吧。"

就這樣,我帶着巧玲和她的同事們在村裡參觀。我向他們介紹我們村這些年的變化和發展,說起村民們如何同心協力建設家園。每到一處,大家都讚不絕口。

參觀結束後,巧玲把我拉到一邊,欲言又止。我知道她想說什麼,便先開口道:"巧玲,看到你過得不錯,我很高興。"

巧玲眼圈有些發紅:"振國,對不起。當年是我太年輕太自私了。這些年,我一直在後悔......"

我打斷了她的話:"別這麼說。咱們都要向前看。你看,要不是當年你離開,我可能就不會參軍,也就不會有今天的我。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巧玲怔怔地看着我,眼裡滿是複雜的情緒。最後,她輕輕地說:"謝謝你,振國。祝你幸福。"

送走巧玲他們,我站在村口,望着他們遠去的車影,心裡五味雜陳。曾經,我以為失去巧玲是我人生最大的遺憾。但此刻我才明白,正是因為當初的分離,我才有了後來精彩的人生。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轉身走向村委會。新的一天又開始了,還有很多工作等着我去做。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我已經在村裡工作了十年。這十年里,我們村的變化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曾經的貧困村,如今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文明村。

2021年春天,我們村迎來了一個重大機遇。

接到這個任務後,我立即召集村"兩委"班子開會討論。大家都認識到這是村裡發展的一個重要契機,必須全力以赴。

我們制定了詳細的工作計劃,從土地流轉到基礎設施建設,每一個環節都仔細考慮。我親自帶隊,走訪每一戶村民,耐心解釋項目的意義,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工程正式開工那天,全村沸騰了。我站在工地上,看着大型機械開進村裡,心裡充滿了自豪和期待。我知道,我們村的未來會更加美好。

就在這時,我接到了一個意外的電話。是我的老首長打來的。

"振國啊,組織上有個任務要交給你。"老首長的聲音依舊洪亮,"市裡準備成立一個退役軍人事務局,想讓你去當副局長。你覺得怎麼樣?"

我一時愣住了。這些年,我已經完全融入了農村生活,真沒想到組織還會想到我。

"首長,我...我能考慮考慮嗎?"我有些猶豫地說。

"當然可以。不過我建議你接受這個任務。"老首長語重心長地說,"你在基層工作多年,對退役軍人的需求很了解。這個崗位很需要你這樣的人才。"

掛了電話,我坐在村委會的辦公室里,陷入了沉思。說實話,這個機會很誘人。。但想到這些年和村民們建立的感情,想到還未完成的科技園項目,我又有些捨不得。

正在我猶豫不決時,村支書老趙走了進來。

"振國啊,我剛才碰到你老首長了。"老趙笑呵呵地說,"他和我說了讓你去市裡工作的事。我替你高興啊!"

我苦笑着說:"叔,我還沒決定呢。咱們村還有那麼多事要做,我怎麼能撒手不管呢?"

老趙拍了拍我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傻小子,你為村裡付出的已經夠多了。現在有機會去更大的舞台發揮,你應該去。再說了,你在市裡工作,不是更能幫到咱們村嗎?"

聽了老趙的話,我心裡豁然開朗。是啊,為什麼要把視野局限在一個村子呢?到了市裡,我不是能幫助更多的人嗎?

第二天,我給老首長回了電話,接受了這個任務。臨走那天,全村的人都來送我。看着村民們不舍的眼神,我心裡既感動又愧疚。

我對大家說:"鄉親們,我雖然去市裡工作了,但我永遠都是咱們村的人。我一定會常回來看看,也一定會在新的崗位上繼續為咱們村謀福利。"

坐上車的那一刻,我回頭望了望村口的那棵老槐樹。三十八年前,我在這裡經歷了人生的低谷;三十八年後的今天,我又在這裡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看向前方。我知道,新的征程正在等着我,而我,已經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