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洛川:“飛天”蘋果背後的故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思 記者 宋莉)蘋果樹上為什麼套着一個個紙袋子?拆開一個紙袋子,裡面是直徑約3厘米的青色小果子。再過幾個月,這些小果子就將長成紅彤彤的“飛天”蘋果——洛川蘋果。

6月23日,洛川縣槐柏鎮度古村窪里組“飛天”蘋果基地里青色小蘋果。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思/攝

“最牛的訂單是太空訂單,最牛的快遞是航天貨運。”山路顛簸,一到度古村,便聽到這句話,說的就是曾“七上太空”的“飛天”蘋果。6月23日,記者參加“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採訪活動,來到了陝西省延安市洛川縣槐柏鎮度古村窪里組的“飛天”蘋果基地,了解洛川蘋果的增產增收故事。

洛川因洛河穿境而過得名,因“洛川會議”聞名,因洛川蘋果馳名。洛川縣位於陝西省延安市的南部,地處黃土高原溝壑區,平均海拔1100米,塬面開闊,土層深厚,日照充足;為溫暖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9.2℃,雨熱同期,晝夜溫差大,是符合蘋果生產7項氣候指標的最佳優生區。

優越的氣候資源條件在前,再加上矮化密植、精準滴灌、選育良種、冷藏冷鏈等創新技術配套,洛川蘋果才得以聞名世界、飛向太空。

果農正在展示蘋果“套袋”的紙袋子。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思/攝

看到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疑惑樹上套着的紙袋子,果農袁曉亮走上前為我們拆開了一個紙袋子,裡面是一顆直徑3厘米左右的青色小蘋果。當地居民形象地用“套了多少個袋子”來統計蘋果的產量,一個袋子就是一顆蘋果。袁曉亮說:“這批蘋果剛套上袋,到了10月份,你們來看我的直播,就能看到和剛剛吃到的一樣的紅彤彤的大蘋果,密密麻麻掛滿了枝頭”。

度古村窪里組村民王春英種了10畝蘋果林,其中4畝運用了“矮化密植+滴灌”技術。去年這4畝蘋果園套了兩萬多個袋子,給她帶來4萬多元的純收入。王春英耐心地為記者介紹了蘋果的生產周期,洛川蘋果一年一產,冬天萬物休養,需要給蘋果樹修剪枝葉;春天需要施肥、防凍,要給樹澆夠水;5月,蘋果樹開花後,就需要給它剪枝;6月上中旬,他們剛結束套袋;9月下旬左右,就需要卸袋子,剛卸袋的蘋果還是綠色的,但是半個月後就變成了紅色;金秋十月,便是收穫的季節。

往年豐收時節的洛川蘋果。受訪者供圖

“最晚11月得賣完,或者送進冷庫,等市場價格好的時候再賣。你們剛剛吃的蘋果,就是去年十月份的果子”,王春英笑着回復說。洛川縣把冷庫倉儲鏈直接建在果園,方便群眾就地入庫、錯峰銷售。全縣發展冷庫203家,蘋果冷藏能力達68.3萬噸,倉儲業成為新業態,實現了洛川蘋果從“賣一季”到“賣四季”。

“水果水果,有了水才能有果”,這句話形象地道出了水源對洛川蘋果種植的重要性。洛川縣蘋果產業研發中心主任李前進表示,矮化密植和水肥一體化的精準滴灌是洛川蘋果種植的黃金搭檔。

雖然洛川具有良好的氣候條件,但其位於黃土高原,水肥條件並不優越。李前進說:“矮化栽培是建立在高肥高水的基礎上。因為高大的喬化樹木根系佔地面積大,能夠從土壤中吸收更多養分;而矮化後的果樹根系比較小,從土壤里吸收養分的渠道有限,採用水肥一體化的滴灌技術,能夠及時為其補充養分。”並且,矮化密植之後的洛川蘋果,更便於採摘,解決了果園機械化的問題;另一方面,結合節水的滴灌技術,實現產量翻倍、效益翻番。

水肥一體化的滴灌管道。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思/攝

58歲的度古村窪里組村民路賀平承包了23畝蘋果園,其中採用了矮化密植技術的4畝地就在“飛天”蘋果基地里。他指着滴灌管道對記者說:“以前給蘋果樹澆水,需要人從下面挑水上來,現在直接打開水龍頭,水肥就直接滴灌進去了,畝產量較之前可增加1000多斤,用水量卻比之前少了一半。”加上矮化密植技術後,種蘋果不僅省水省肥,更是省時省力。去年,僅這4畝蘋果園就給他帶來了4.7萬多元的收入,整體算下來,蘋果的年收入可達24萬元。

據度古村黨支部書記路軍介紹,得益於現代化蘋果種植,度古村種植了4200畝蘋果樹。其中,高標準矮化滴灌種植1300畝,全村人均收入達到33000元。目前洛川縣已建成近15萬畝矮化密植園,“十四五”期間要達到20萬畝。

洛川縣蘋果產業研發中心的院士工作站科研試驗基地簡介。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思/攝

此外,洛川縣蘋果產業研發中心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束懷瑞以及其他專家團隊合作,建立了全國首個蘋果種植方面的院士工作站。李前進率領一支18人的技術團隊,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專家團隊開展合作,深化技術落地,通過試驗研究總結出蘋果生產“洛川模式”。

目前,洛川縣蘋果種植總面積53萬畝,佔總耕地面積的83%,人均擁有2.7畝蘋果園。洛川蘋果品牌價值達829.16億元,居全國水果類品牌價值榜首,2023年蘋果總產量近113萬噸,果業綜合產值達140億元。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