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5年,大奸臣賈似道被人用棍打死在一座尼姑庵里,至今遺迹仍存

忠臣也罷,奸臣也罷,歷史的車輪以既定的軌道滾滾向前,從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題記

公元1275 年8月某日,鄭虎臣監押着賈似道走進了福建漳州木棉庵。

福建漳州木棉庵

在庵中的亭下休息片刻之後,鄭虎臣突然冷冷的說道:賈團練,你自行了斷吧

自建寧府一路行來,鄭虎臣已是第四次說出這樣的話。

和前幾次一樣,賈似道沒做任何回答。

“你到底死或不死!”

鄭虎臣厲聲問道,並惡狠狠的盯着賈似道,若這次再不回答,似乎要咬碎他一般、

自失勢以來,要置賈似道於死地的人很多,好生惡死,人之常情,賈似道不想死,於是回絕鄭虎臣道:上皇許我不死,若有詔讓我死,我就死。

鄭虎臣原本就沒打算活着讓賈似道到達目的地循州,但賈似道曾是權極一時的人物,現在仍是朝廷命官,他若親手殺了賈他,自己必不能全身而退,還要牽連家人,所以一路行來,多次暗示他自殺。

現在離循州越來越近,一旦到達,他將再無殺賈似道的機會。

鄭虎臣將決定親自動手!

主意打定之後,他迅速拿起了放在一旁的水火棍,緊緊握在手中。

賈似道立刻就明白了鄭虎臣的意圖,心下大驚,聲音里透着恐懼道:你若殺我,也休想活命!

“我為天下人除此奸賊,死又何憾!”

話音落處,鄭虎臣運出千斤力道,揮棍便砸向賈似道命門,只聽一聲悶響,賈似道的身體猶如風中落葉般飄向數米開外。

隨即鄭虎臣一個箭步衝上去,正待再次揮棍,卻見賈似道已腦漿崩裂,早已沒了氣息。

歷史著名奸臣賈似道就此謝幕,終年62歲。

木棉庵賈似道斃命處遺迹

木棉庵至今仍在,庵中杖斃賈似道處,立有古碑,其上寫曰:宋鄭虎臣誅賈似道於此。為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所立。並有詩讚曰:當年誤國豈堪論,竄逐遐方暴日奔,誰道虎臣成勁節,木棉千古一碑存。

令人嘆息的是,鄭虎臣殺死賈似道的第二年,便被賈似道黨羽所殺害。

因感虎臣的英雄氣概,文天祥曾作輓聯曰:作正氣人,都為名教肩任,到成仁處,總緣大義認真

賈似道歷仕三朝,是宋朝歷史上最後一位權臣,自他死後四年,大宋滅亡。其實他一生的命運起伏都和抗元有關。

古往今來,如果一個人,既無家勢亦無關係,想在政治上有一番大作為,幾乎不可能。賈似道之所以成長為南宋末年的政治風雲人物,得益關係有二:一是父親賈涉,二是姐姐賈氏。

賈涉原為寶應縣令,因在處理山東忠義軍問題上表現出較強的軍事能力和協調能力,

成為淮東地區邊疆防務的最高領導人,賈似道十歲那年,賈涉去世。

賈似道的姐姐賈氏相貌出眾,後成為理宗貴妃,深受理宗寵愛,一度成為皇后的候選人,只因群臣諫阻而作罷。

這兩個方面的原因,足以讓賈似道有一個很高的起點。

賈似道影視形象

他二十歲步入仕途,往後的二十年間可謂平步青雲,從一小小籍田令直至兩淮宣撫使,即鎮撫一方的最高軍政長官。

一個人如果只有關係,自己卻是草包一個,也不可能有什麼作為。

賈似道遺傳了父親的的優秀基因。

在後來的鄂州保衛戰中他表現相當突出,這場戰役也是賈似道達到權利頂峰的一個轉折點。

1258年,蒙軍兵分東西兩路發動了全面侵宋戰爭。

西路軍由大汗蒙哥汗親自率領攻擊四川,東路軍由其四弟忽必烈率領攻擊荊山(安徽懷遠一帶),兩軍計劃在鄂州會師,進而直趨南宋首都臨安

鄂州位於湖北武漢武昌。地處長江中游,扼漢水入口,佔領該地區,西可以援蜀,東可以援淮,北可以鎮荊湖,古來兵家必爭之地,南宋初年,名將岳飛岳家軍就駐兵此處長達7年之久。

忽必烈率軍一路破關斬將,於次年的九月初九將鄂州團團圍住。

蒙古軍包圍鄂州後,在城外造起了一座五丈高的瞭望台。忽必烈每日在上面指揮大軍日夜攻城。

守城將領張勝擊退了蒙軍的多次進攻,但是兵力逐漸減少,守備萬分危急。

面對鄂州的戰事狀況,宋理宗急詔賈似道節制江西、兩廣人馬,並拜右丞相,立即援助鄂州。

十月,賈似道自漢陽(今湖北漢陽)進入危急的鄂州城內督師。

古代戰爭攻城圖

由於地面城池久攻不克,蒙軍隨即並分二道攻城,一道自城牆下挖地道而入;一道破城牆而入。

在賈似道的指揮一下,蒙軍兩道軍隊被一一擊潰。

為防止蒙軍再此挖地道而入,賈似道命宋軍沿城牆內壁建造木柵,形成夾城。僅一夜時間,環城木柵全部竣工。

忽必烈感嘆道: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怎麼才能得到賈似道這樣的人為我所用呢?

宋蒙兩軍處於相持階段,鄂州已暫時安全

然而此時湖南長沙、江西一帶受到蒙軍攻擊,引起宋廷震動。宋理宗急命賈似道從鄂州突圍至黃州赴援。

賈似道的到來鼓舞了兩淮江西一帶的士氣,對蒙軍進行了有力的阻擊。

西路軍方面,進攻四川的蒙哥汗攻打釣魚城時,為飛石擊中而死。

得到蒙哥汗死的消息之後,忽必烈立即回國爭奪大汗之位。

就這樣,蒙軍的滅宋計劃暫時中斷。

而賈似道就因這次的鄂州保衛戰中出色的指揮,宋理宗贊其為:奮不顧身,吾民賴之而更生,王室有同於再造。下詔加其少傅、衛國公銜。

自此走上了南宋末位權臣的道路。

1264年宋理宗病逝,理宗一生無子,最後選了唯一的親侄子趙禥即位。

趙禥天生體弱,智力低下,根本不足以擔當大宋皇位的繼承人,在這個問題上曾經也遭到過大臣吳潛的反對,理宗對吳潛干預此事意見很大,

賈似道本來和吳潛有矛盾,於是便抓住機會向理宗進讒言將其貶至循州,後又暗中派人將吳潛毒殺。

巧合的是,十五年後,賈似道被貶之地也是循州,後有詞寫道:

去年秋,今年秋,湖上人家樂復憂。西湖依舊流。

吳循州,賈循州,十五年前一轉頭。人生放下休。

當然,這是後話。

宋度宗真像

趙禥沒有處理政務的能力,接手的又是一個風雨飄搖中的江山,所以他對賈似道的依賴性極大,封他為太師,喻為周公,並將朝政事務統統交給他處理。

就這樣,賈似道開始了他獨掌乾坤的十年。也就在這十年里,完成了他奸臣身份的進階。

賈似其實是看不起這個智力低下皇帝的,十年里將他玩弄於股掌之間。

趙禥極度的依賴賈似道,這種依賴近似於蜀後主劉禪對諸葛亮的依賴。

賈似道曾多次假意辭官歸隱,趙禥害怕失去他,甚至流着眼淚跪下挽留,並許他三日一朝。後來放寬到十日一朝,而且每次退朝,趙禥總要離座目送他走出大殿,才敢坐下。

賈似道每日在西湖葛嶺府邸中享樂,歌妓、尼姑、舊宮女都被他弄來,日夜喝酒淫戲,每天與群妾鬥蟋蟀玩,或者整日遊樂於西湖之上,當時人說:“朝中無宰相,湖上有平章”。

襄陽古城

1268年,元軍圍困襄樊,戰情緊急,賈似道多次上表趙禥請求去前線指揮,擺出要慷慨赴國難的姿態。

監察御史陳堅等人則上章認為,師臣(賈似道)出,顧襄未必能及淮,顧淮未必能及襄,不若居中以運天下。

總而言之,哪裡里都離不開賈似道,不如就在朝中運籌帷幄吧。其實這都是賈似道暗中指示,自己其實不想去前線。

咸淳九年(1273年)二月,襄樊攻守雙方經過5年慘烈的拉鋸戰之後,宋軍漸漸不支,襄陽守將呂文煥舉城投降。

第二年,元軍攻陷鄂州,南宋防禦體系全面崩潰,舉國恐慌。宋度宗趙禥也因縱慾過度駕崩。

南宋已處於存亡之際。

宋度宗趙禥死後,由四歲的次子趙㬎即位,是為宋恭帝

此時的元軍已兵臨健康城下,離都城臨安僅有一步之遙,京師各界都把希望寄託於賈似道身上,呼籲“師臣”親征,指望他能像理宗朝那樣取得“再造”之功。

1275年1月,賈似道率十多萬精兵出征了。

二月,行至蕪湖,駐紮於魯港,與夏貴會合。夏貴一見賈似道,從袖中抽出一張字條,上寫:“宋歷三百二十年。”

言下之意,宋朝歷時已近320年,氣數已盡,已無回天之力,不要為它丟了性命。賈似道心照不宣,點頭默許。

其實賈似道很清楚,此時的宋軍與元軍對抗就是以卵擊石,上策應為求和。於是他向元丞相伯顏送去了上等的荔枝和黃柑,以此傳達稱臣納幣以求和平之意。

只有在雙方實力相當的情況下,求和才有可能。如果一方強大到將另一方隨時可以踩死的地步,雙方是沒有和談的可能得。

伯顏拒絕了賈似道的求和。

賈似道求和卡通圖

兩軍交戰,伯顏連續突破孫虎臣、夏貴兩道防線,直抵魯港,宋軍大敗,死者無數,江水為之變赤,賈似道倉惶逃到揚州

賈似道位居平章軍國重事、都督諸路軍馬,度宗尊之為“師臣”,眾臣視之為“周公”,卻如此不堪一擊,時人諷之曰:丁家洲上一聲鑼,驚走當年賈八哥。寄語滿朝諛佞者,周公今變作周婆。

賈似道在理宗時期,為了解決財政問題,興起了一些列改革,比如公田法,打算法等;在度總時期,又專權跋扈,排除異己,整了不少人。以上兩點觸犯了大批權貴的利益,導致很多人對恨賈似道恨之入骨。

一個人權勢如日中天的時候,你的敵人顯得風平浪靜,甚至有時候還陪上笑臉,其實暗中無時無刻不在尋找破綻,等待一擊必中的機會。

所以賈似道戰敗後,成為眾矢之的,朝野上下出現處死賈似道的強烈呼聲。

謝太后卻認為,賈似道勤勞三朝,不能因為一朝之罪,失了對待大臣的禮數,僅將賈似道貶為高州團練使,循州安置,並抄沒其家產。

福王趙與芮度宗的親生父親,理宗的親哥哥,一向恨賈似道,無數次想殺之而後快。現在機會來了,他暗中招募送賈似道去貶所的人,這個人需要完成一件任務:於去往循州的路上殺掉賈似道

福建榕樹村鄭虎臣塑像

鄭虎臣,會稽縣尉,父親鄭塤,理宗時任越州同知,因遭奸臣賈似道陷害,而被流放至死。鄭虎臣亦遭牽連,被充軍邊疆,後遇赦放歸。

為報殺父之仇,解多年心頭之恨,鄭虎臣欣然請行。

1275年7月某日,鄭虎臣和賈似道等人一同踏上了去往循州的路,從這一刻開始,賈似道的生命已進入倒計時。

後記:以南宋之弱,獨抗強元四十年之久,縱觀同時代被元滅掉的所有國家,可以說是一個戰爭奇蹟,賈似道居功至偉。如果他個人品格高尚一些,無私一些,或者在最後一戰中壯烈殉國,史書還會不會將他定義為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