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道元一生寫盡山水,為何因水盡而亡?

提起酈道元,大家似乎只能想起他寫了《水經注》,好像是個地理學家兼文學家,其餘就不知道了。

其實,酈道元是個典型的六邊形戰士。除了地理和文學,他還擅長軍事和歷史,不僅文武雙全,還是百姓和朝廷都公認的好官。



咱們從《水經注》開始說。

《水經注》是給《水經》一書做注釋,但是現在大家一點都不關心《水經》這本書是誰寫的,寫了什麼內容,感覺只要有《水經注》就可以了。

這一點就特別厲害,古代有很多經典,《道德經》《老子》《莊子》《詩經》什麼的,很多人都給它們寫過注釋。但是無論哪一版,哪怕這個人非常有名,注釋寫的非常好,都只是給原版做陪襯。



酈道元的《水經注》,完全把這件事反過來了。《水經注》才是經典,原書《水經》反倒變成了可有可無的存在。《水經注》如此被認可,是因為酈道元太牛了。

《水經》單純記錄水道流域,但是《水經注》不僅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發源、幹流、支流、河谷寬度、河床深度、水量、水位季節變化、含沙量等專業性知識,還寫了這些河流的歷史遺迹、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可讀性非常強。



並且,酈道元文字優美,比如說寫瀑布,雖然都叫瀑布,但是具體形態千變萬化,統一都寫瀑布沒錯,但太單調了,讀起來沒意思。

酈道元寫瀑布的時候,根據瀑布的無窮變化,分別用“懸流”“懸水”“懸濤”“懸泉”“懸澗”“懸湍”“懸波”“頹波”“飛波”“飛清”“飛泉”“飛流”等詞來形容。那時候沒有影像資料,但這些詞,也能讓讀者身臨其境。

所以說,酈道元不僅是地理學家,還是歷史學家、文學家,自然學家。



《水經注》中還記載了三百多場戰爭,着重記錄山川、關口、橋樑、渡口等自然地理在戰爭中起到的作用。並且得出結論,在冷兵器時代,山與水往往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很多關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酈道元絕對不是光說不練的書獃子,他書上寫的熱鬧,到了戰場也是主角。

酈道元生活在北魏,那時候經常打仗,武將不夠用了就得文官來湊。有一次,南梁派兵攻打壽陽,因為是突然出兵,北魏沒有準備,南梁的將軍夜襲,直接把壽陽的外城打下來了。

情況危急,北魏皇帝連忙派酈道元為大軍行台、持節兼侍中,與河間王一起救援壽陽,最終成功解除危機。後來還有一個刺史反叛,酈道元自己帶着軍隊平叛,也是大獲全勝。

所以說酈道元絕對不是紙上談兵,他的軍事才能是經過戰場檢驗的。

不用打仗的時候,酈道元就是一名能吏,處理地方政務信手拈來,並且不畏強權。

汝南王喜歡男寵,其中有一個叫丘念的人,特別得寵,也特別猖狂,做了很多天怒人怨的事情。別人畏懼汝南王的權勢都不敢動,只有酈道元接了狀紙,要把丘念繩之以法。

丘念聽說後,躲在汝南王府不出來。酈道元不能去王府抓人,就派人蹲點,掌握了丘念進出王府的時間,隨後在路上把人抓了。



心上人被抓,汝南王肯定要營救。他求得太后懿旨,準備接丘念回家。酈道元聽說後,在懿旨下達前把丘念處死了。戲文里的包拯,也就做到這個程度,所以說酈道元,真是個硬漢。

他還得罪過城陽,城陽王元徽和他的叔父元淵有矛盾,後來元淵戰死沙場,元徽竟然封鎖消息,說元淵投降了。酈道元聽說後搜集證據為元淵翻案,也徹底得罪了城陽王。

這些人把酈道元視為仇敵,一定要報復他。但是酈道元有民心,皇帝對他也很信任,普通的彈劾誣陷都不管用。於是,這些朝廷蛀蟲就開始借刀殺人。



雍州刺史蕭寶夤意圖謀反,朝廷打算派人去安撫,順便探探虛實。很明顯這就是個有去無回的差事,人家都要謀反了,你怎麼安撫?眾人都能看明白,一個出頭的都沒有。

憎恨酈道元的人抓住機會,極力推薦他去安撫。皇帝考慮到酈道元能文能武,或許真的可以,就同意了。

酈道元知道前路坎坷,但是沒辦法,只能去送死。



他還沒到蕭寶夤的地盤就被圍困到山上,沒有水,打了很多口井都看不到水。幾天之後這些人渴的嘴唇開裂,完全喪失了抵抗能力。這時蕭寶夤的大部隊衝上來屠殺。

酈道元被砍得渾身是血還在高聲怒罵叛軍,最終被殺。他的弟弟酈道峻、酈道博,長子酈伯友、次子酈仲友也一同被殺。

一年後,魏軍平定叛亂收復長安,酈道元被追封為吏部尚書冀州刺史、安定縣男,三子酈孝友承襲爵位。

如果不是被政敵玩死了,或許酈道元還能寫出其它的傳世之作,真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