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許世友病逝後,發生兩個古怪現象,一度驚的在場人直冒冷汗

電視劇《徐上將》中有這麼一個驚奇的劇情,多年後仍讓人記憶尤深。

那是1985年10月22日的下午,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正在進行一場緊急搶救。

許久過去,被搶救的許世友心臟停止了跳動,醫生在確認其死亡之後下達了相關通知。

怎知,幾分鐘之後,許世友的心臟再度跳動了起來,當時注意到這一幕的護士驚得大聲喊來醫生,醫生趕來檢查,卻發現奇蹟沒有再次發生。

許世友的心臟在短暫跳動幾下後徹底陷入了沉寂。他也就此離開了人世。

電視機前的觀眾看到這一幕,或許會覺得這是導演為了增加故事性而編造的情節。但事實是這是真實發生了的事情。

許世友病逝後發生的古怪現象遠不止這一例,一度驚得在場人直冒冷汗。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四個特殊貢獻

在一眾開國將領中,論起知名度,許世友絕對能排到前列。作為一個被評價有特殊性格、特殊經歷和特殊貢獻的將軍,他的人生堪稱是傳奇。

許世友原名許仕友,“世友”是他與毛主席見面後,毛主席為他新改的名字。

許世友1906年出生在河南省許家窪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那一帶因為地形特殊,向西有桐柏山,向東有大別山,附近集結有一股匪患,老百姓為求自保,從老到少都勤於習武。

耳濡目染之下,許世友從5、6歲開始也就學會了揮拳踢腳,後來為了習武,也為了給家裡節省糧食更是離開家裡,上山投靠了嵩山少林寺,也就開始了他艱苦的習武生涯。

一直到16歲那年他才離開少林寺,下山輾轉來到洛陽參加了童子軍,後經由一個名叫“傅孟賢”的同鄉了解了共產黨,他才毅然脫離舊軍隊,到前往黃安、麻城尋找共產黨,於1927年參加了紅軍。這也是他後來傳奇人生的起步。

許世友參加紅軍時,紅軍部隊的生活很是艱苦,但這對多年來都在少林寺過生活的許世友來說並不是問題。

相反,他比更多新兵都能適應這樣的軍旅生活,參加游擊戰爭時更是英勇無畏,敢於衝鋒在前,久而久之,他也就在一眾人中脫穎而出,經共產黨員胡德魁、於緒珍介紹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了一名正式黨員。

許世友在戰場上展現出來的強悍作風和能力,讓越來越多人關注到了他。

就連毛主席也對他多有耳聞,1935年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時,毛主席見到許世友,還主動地與他有了親切的交談。

當聽到許世友說自己名叫“許仕友”,但不想和那些欺壓百姓的“狗官們”為友,特地改名叫“許士友”,要當士兵的朋友之後,毛主席向他提了一個建議,商量說那可以叫“許世友”,當世界的朋友。

許世友欣然應允,這個名字也就伴隨了他餘下的人生。

許世友兩次改換名字,雖是小事,卻也體現了他背後的價值觀。

在經過黨組織的教育之後,他一改原先的江湖習氣,確立了為共產主義理想而奮鬥的人生觀,也才會走上維護國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道路,從而贏得了組織的信任和人民的敬重,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徹底改變了自身的命運。

此次會面之後,許世友和毛主席又產生了許多交集,每次接觸,許世友心中毛主席的形象就越發鮮明和高大。

事實上,出於對毛主席為人和能力的信任,革命戰爭年代,許世友都堅決執行着毛主席的軍事路線,帶領部隊英勇作戰,屢立功績,也就成了戰場有名的悍將。

新中國成立不久後,抗美援朝戰爭爆發,許世友幾次主動請纓趕赴朝鮮戰場,但因種種原因,組織早期一直沒有批准他的請求。

一直到1953年3月,第三兵團司令員陳賡被要求回國組織軍事工程學院的工作,分身乏術,許世友這才得償所願,接替陳賡第三兵團司令員的職務上了戰場,參加了1953年的夏季反擊戰。

不久後,我國志願軍近3年的努力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不敵,不得不協商簽下停火協議。我軍也就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憑藉此前的資歷、功績和能力,1955年授銜時,許世友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南京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常委等要職,成為奮力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重要一員。

許世友病重

因為戰爭年代留下的暗傷,也因為長期酗酒,許世友晚年的健康情況十分不理想。

許世友對南京軍區有特殊的感情,離休後他堅持要到南京度過他的晚年,當時組織同意了他的請求,許世友也因此住進了中山陵8號。

等到1985年他病重時,南京軍區總醫院更是抽調精兵強將組成了醫療小組,進駐到中山陵8號為他實施系統性監護治療。

但從7月30日南京軍區總醫院發出他的健康報告,首次出現“高度懷疑肝癌”的診斷,到10月22日他在總醫院病逝,不過過去了80多天的時間。

在不知曉太多事情的人看來,這其實是太過突然的告別。但對許世友來說,這或許卻是他想要看到的結果。

畢竟,在確診肝癌之後,許世友不想拖累親人、戰友和醫護人員,竟然三次嘗試過自殺,雖然這些行為都被及時制止了,但他內心並沒有改變這個想法。

生命垂危之際,許世友心裡也沒有多少遺憾。只是,或許他還存有最後一個心愿尚未達成,後來發生的兩個古怪現象更是讓世人堅持着這個猜測。

兩個古怪現象

許世友身上發生的第一個古怪現象,正是電視劇《徐上將》中提到的“病逝後短暫恢復過心跳”的情況。

當時醫生對許世友做了良久的搶救都沒能挽回他的性命,無奈宣布他已死亡後,在旁的護士為他蓋上了白布,靜靜地守在一旁,不久後卻驚異地發現許世友的心臟恢復了跳動。

那時醫生已經離開,保健辦主任也已經將許世友去世的消息上報給了南京軍區的領導,護士將她的發現第一時間告知給保健辦主任,他又驚又喜,又很是焦急,一邊讓醫生趕緊回到病房,一邊打電話通知軍區領導。後者也正在緊急驅車趕往醫院的路上。

但他們很快就發現一切都只是妄想。未待他們再度開展搶救工作,許世友的心臟在短暫跳動幾下後又陷入了沉寂,此後再沒有做出過回應。

此事傳出後,民間驚異,也對他的這一古怪現象做出了分析。

有不少百姓認為這是許世友還有遺願未了,而結合許世友此前的一個申請,他們很容易就能夠猜到一個最有可能的答案,那就是許世友在入葬一事上有自己的堅持,他不要火葬要土葬,而且必須葬在他失去的母親的身邊,死後盡孝。

許世友要求土葬,並且要求葬在母親墓旁一事在國內並不是秘密。

早在新中國建立初期,毛主席出於節約土地資源的考慮,要求所有領導人死後只能火葬時,許世友就強硬地提出了異議,表示自己生前一心報國,無法忠孝兩全,死後必須身入黃土侍奉父母,以盡孝道。毛主席最終同意了。

而許世友病逝時,毛主席早已去世,國內又在改革開放後沒有土葬的環境,許世友擔心自己之前的申請會被推翻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因此老百姓都猜測他死後心臟還悠悠跳動了幾下,就是在擔心自己的入葬問題。

好在南京軍區將情況上報後,考慮到毛主席此前已同意其申請,同意為其破例,但也強調此後再無例外。

於是,1985年11月的9日,許世友的遺體被成功運回他的老家,和他要求的三樣隨葬品——茅台酒、獵槍和人民幣一起,被葬到了許母的墓旁。

值得提到的是,這三樣隨葬品正是許世友生平的真實寫照,反映了他對豪爽豁達人生的留戀,對軍旅生活的深刻記憶以及對祖國的深沉熱愛。

這是他死後侍奉母親之餘最堅持的三件事情。

許世友入土為安後,現場還出現了另一個古怪的現象。

原本平靜的天空突然凝聚起了黑雲,竟是接連下了近20分鐘的暴雨,期間還有一道詭異的白光划過了天際,讓許多看到這一幕的老百姓在直冒冷汗之餘紛紛談論“這是老天在為許將軍送行”,“這是將軍靈魂的顯現”等等。

哪怕氣象台早有預告當天會出現暴雨,但很多人還是認為暴雨會和許世友的下葬儀式重疊絕不是偶然,這樣奇異的景象一定有它非凡的意義。

這或許有老百姓迷信的原因,但也可見老百姓對許世友有敬重之心。

參考文獻:

許世友之女懷念母親:永遠堅持理想信念的老黨員.新華網.

河南黨史人物——許世友.河南宣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