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華同志訪日,有記者詢問他是否會辭去總理,華:我不想回答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真理標準”成為新的指導方針,不過此時核心的領導崗位還沒有大變動,華同志依然擔任了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軍委主席。

跟很多人印象不同的是,其實華同志對改革開放並非報以完全反對的態度,早在1975年他還是分管科技的副總理時就說過:我們的科技人員不敢看外國書,思想有顧慮

1977年底他已是最高領導人,專門派出代表團分別去訪問法國、瑞士比利時、丹麥、日本等國。並表示:我們搞四個現代化,要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同時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要學習外國,就得出去考察了解

從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華同志並非那種固步自封的人。

1978年6月,聽完去日本考察的林乎加、去港澳考察的段雲彙報工作後,華同志感慨地說道:

現在有個問題,高幹思想跟不上,怎麼辦?多出國,多考察……我們是坐井觀天,夜郎自大。

那些反饋回來的信息,極大地刺激到了華同志,促使他下定出去看看的決心。於是在同年8月,他也外出訪問了羅馬尼亞南斯拉夫伊朗這3個國家。

華同志這番安排是有道理的,當時的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都還是社會主義陣營國家,與蘇聯的關係不算特別親密,而伊朗位於航線中點,是毛主席“一條線”戰略中的重要國家。

與這三國交好關係,對我們的外交有利。

此行的重點是南斯拉夫,其領導人鐵托也非常重視華同志一行,到達當天首都有三四十萬人夾道歡迎,已86歲高齡、身體不好的鐵托與華同志共進行了四次會談、兩次單獨會見。

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華同志參觀了很多工廠,也深入了解了其經濟政策,內心觸動很大。

據此行的陪同人員回憶,華同志感慨地說過: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的對外經濟合作開放,搞補償貿易,吸收外國投資,合作經營,生產協作等等,看來也沒有損害國家主權

還有南斯拉夫同志談到外國貸款時很羨慕中國:中國信用那麼好,我們想借外國貸款都借不到,而你們不想借。華同志當天就對身邊人說:看來我們吸收外國貸款“似無不可”。

這次訪問回國後,華同志就專門強調過:我贊成省委書記們出去多看看,有助於解放思想,及時找到在經濟建設方面的差距,我們要爭取時間趕上去。

後來從中央到地方,都掀起了訪問南斯拉夫的熱潮,同年9月的全國計劃會議,也確定了經濟戰線必須實行“三個轉變”:

一是要把主要注意力轉到生產鬥爭和技術革命上來;

二是要轉變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實行科學管理;

三是從閉關自守或半閉關自守狀態,轉到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大膽地進入國際市場。

這些舉措,都能看出華同志並沒有一味按照原來的政策執行。

十一屆全會確定改革開放後,中國與外界的來往增多,其中日本是比較頻繁的那一個。

1979年5月,時任國務院僑辦主任的廖承志率代表團訪問日本。同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也來到了中國,並向華同志提出了訪問邀請。

1980年5月,華同志欣然赴約,開啟了為期六天的日本之旅,他去得最多的還是工廠,看到那些沒見過的大機器時,還會走近觀察並詢問工人操作方法。

如此平易近人,讓日本同行者都非常詫異。整體來說,華同志這次訪問是愉快而成功的,不過也的確出現了一些小插曲。

華同志生活中是個很樸素隨和的人,在國內基層考察時出現過扣錯扣子的情況。內部還好,到外國就是代表國家形象了,需要注意,不過華同志一開始還沒轉變過來。

到達日本當天,晚宴結束後華同志回到安排好的酒店,他洗漱完畢穿着睡衣、披着浴袍就準備到附近散散步,看看夜色。

這是他多年來的習慣,可這天剛要出門,秘書就將他攔了下來,很緊張地表示不能這樣出去。

華同志詢問原因,秘書回答:這不是在國內,您身份特殊,四周會有媒體和記者,要是這樣出門,第二天,您就會出現在日本的報紙或者電視上的。華同志哈哈大笑,聽勸地返回房間。

接下來的幾天里,華同志想出去散步都先檢查自己衣着是否得體,並且還會叫來秘書參考,得到肯定的答覆後他才出門。

在華同志即將離開日本時,日本方面舉辦了一場大型的記者會,因為這一年中國才剛剛開放不久,外界也有着諸多疑問。

其中一人提了個比較敏感的問題:北京方面傳來很多消息都說,您除繼續擔任黨中央主席和軍委主席外,即將辭去政府總理一職,是否如此呢?如無不便,請予證實。

這種畢竟涉及到內政的事,華同志就有些生氣:你們部分外國媒體有個通病,就是愛對我們中國的人事問題妄加猜測,胡亂評論。所以我在這裡不想回答這一類問題。

不過,也單單就針對這個記者報以此態度,回答其他不冒犯的問題時,華同志還是很心平氣和。

6月1日,華同志結束訪問回到中國,但是,僅僅過去十餘天,積極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就病逝了。

華同志就再次踏上日本的土地,出席大平正芳的葬禮。

如此有情有義,讓很多日本人對中國刮目相看,為後來兩國之間的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也不僅僅是日本,華同志為了增進中國與世界的交流,還與很多外國領導人有過深入的交流,他用行動在支持開放。

雖然華同志不是那個操刀手,但他同樣也有很大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