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從一個不識字的砍柴娃最終成了佛祖(上)

公元前638年,你生於唐朝一戶姓盧的官宦人家,此時正值貞觀盛世,你父親原本在朝為官、家境殷實,但仕途不順,被貶官流放到了廣東新興縣。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遇頂頭風,流亡的生活致使你父親早早病逝,那時你還不滿三歲,只能和母親相依為命。

為了維持生計,你和母親移居到更為富庶的廣東佛山,靠在市場里賣柴勉強生活。窮苦的生活,使你早早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擔,每日穿梭於大街小巷;昂貴的學費,使你失去了要去讀書的念想,到22歲時斗大的字還不識一個。

然而,很多時候命運的轉變都是出自偶然。有一天,集市上一個客人買下了你的柴,並要求你把貨送到客店。你將柴送到後,收了錢,剛要走時發現有一客人正在誦讀經書。你無意中聽到講解,與心中所想十分契合,心即開悟,就在這一剎間找到了人生所求。

原來,這位客人是禪宗五祖弘忍大師的弟子,誦讀的是《金剛經》。你得知弘忍大師在湖北省黃梅縣東禪寺里主持教化,便知是前生註定的緣分,定要前去求法。恰逢一位心善的客人,給你十兩白銀,讓你得以照顧老母,解決你後顧之憂。安頓好母親後,你早已迫不及待,立即離家趕往黃梅縣

一路倒也順利,不消一個月,你便到了黃梅,見到了弘忍大師。弘忍大師詢問過你的來歷,質疑你來自嶺南未開化的少數民族,又如何能成佛?你的回答“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讓五祖知曉你根性大利,但只是安排給你舂(chong一聲)米的工作。

其實,你從五祖欲言又止的神情中已明白了五祖的深意。你出身寒微,倘若五祖與你交談過多,使眾人知曉你的見解很有道理,必然心生嫉妒要加害於你。於是你心領神會,在後院專心舂米,八個月來一次也沒有去過前院。

一天,五祖把門眾召集起來,讓大家依據自己對佛法的見解做首偈(ji四聲,佛教的一種頌詞)來,誰悟得了佛法大意,就傳他衣缽,為第六代祖師。

神秀作為弘忍大師的首席弟子,完成作偈後,既擔心呈交偈詞的行為像凡夫爭奪皇位一樣成為惡行,又擔心不呈偈詞無法得到大師的指點。於是他在夜晚三更時分,將所作偈寫在走廊牆壁上,得到了五祖和眾弟子的讚許和傳誦。

一個小孩子背誦此偈路過舂米房,你聽聞便知道此偈沒有入得佛門,便打聽清楚原委,請人代筆在南牆上寫道: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一時間,眾徒無不驚訝感嘆。弘忍大師擔心你被他們針對,便將此偈草草擦去。

此後的一天,五祖來到舂米房。見你身體瘦弱,舂米時身體撐不起吊著石頭的木板,於是便在腰間綁上石頭,從而蹺起另一端的石頭搗碎稻米。感你求佛之心赤誠,為法忘軀,有意傳授佛法於你,便用拐杖敲了三下石頭。

你當即心領神會,夜晚三更鼓敲響時,偷偷來到弘忍大師的卧室。弘忍大師用袈裟遮住門窗,為你講解《金剛經》,當你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便當即開悟,懂得了萬法不離自性。

然而,自你得佛法之後,已成為眾矢之的,命如懸絲。五祖讓你速速逃走,告知你,“逢懷則止,遇會則藏”,遇到名字中有“懷”字的地方住下來,遇到名字里有“會”字的地方就躲起來。


佛法難啟,此後你又要幾次經歷生死劫難,又是如何創立頓悟禪宗,欲知後事如何,請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