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指中南半島:沙俄、蘇聯昔日的戰略規劃,現代俄國有機會重現嗎

沙俄原本是個內陸國家,除了北邊靠着北冰洋,周圍一圈全都是陸地。因此,他們一直在尋求各地出海口。

  • 1721年,沙俄在彼得大帝的帶領下,擊敗北歐霸主瑞典王國奪取了波羅的海沿岸,因此有了波羅的海出海口。
  • 1774年,第五次俄土戰爭中,沙俄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擊敗了奧斯曼土耳其奪取了克里米亞汗國的地盤,自此有了黑海出海口。
  • 1860年,沙俄通過《中俄北京條約》,從清朝割走了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外東北地區,拿到了黑龍江出海口。

這麼一來,東方、西方、西南等地,全都有了出海口。即便如此,沙俄還是不滿足。為啥呢?因為除了東方的出海口以外,西方、西南方向都受到了限制。


一、波羅的海和黑海有先天不足的問題

從黑龍江出海以後,可以直奔日本海,繼而進入太平洋。這一路勢不可擋,是沙俄比較理想的出海口。但也不是沒有缺陷,那就是每年好幾個月的冰封期,讓這個出海口的吞吐量嚴重受限。

相對於黑龍江的出海口,波羅的海、黑海的出海口,問題更加嚴重。

波羅的海看似是外海,實則想要從這裡出去,需要經過芬蘭瑞典德國丹麥、德國、挪威等國的海域。

因此沙俄要想利用好這一出海口,就必須要跟沿途所有國家都打好關係。這個難度係數太大了,畢竟有一家跟你處不來,這一出海口就廢了。

黑海的情況看似稍微好點,只要通過奧斯曼土耳其的土耳其海峽,就能進入地中海。但奧斯曼土耳其是沙俄的死對頭,不完全打服這傢伙,就甭想從這裡進入地中海。

而奧斯曼土耳其的體量也很大,沙俄一口氣根本吃不下來,雙方打了200多年都沒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說黑海也相當於是內海,根本出不去。


二、沙俄把目光看向了南方,難度係數實際上更大

既然所有出海口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點,那沙俄自然要向南看。往南方發展的難度非常大,因為絕大多數地區都是陸地。因此,沙俄將向南擴張的計劃,主要分成了4個部分。

第一,從外高加索,進入伊朗,從而抵達阿拉伯海

外高加索地區,是沙俄在經歷了多年俄土戰爭、俄伊戰爭後,從奧斯曼土耳其和伊朗手裡搶來的大片地盤。

這地方多數信奉伊斯蘭,所以和沙俄有些格格不入。不過沙俄拿下這裡,也只是打算以此為跳板,進入伊朗罷了。

那時候伊朗的愷加王朝已經在走下坡路了,1804年和1826年的兩次俄伊戰爭,沙俄都能將伊朗摁在地上摩擦。因此,沙俄打算從外高加索進入伊朗,從而在這裡進入阿拉伯海和印度洋

然而這一計劃在1856年英國人入侵伊朗以後,也就擱淺了。當時沙俄自身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被英法聯軍打殘了,伊朗也成了英國半殖民地

第二,從中亞各國、阿富汗,進入伊朗,抵達阿拉伯海

克里米亞戰爭過後,沙俄在黑海、外高加索地區向南擴張的計劃,基本停滯了。為此他們只好將目光看向了南方的“自留地”中亞各國。

當時中亞主要包含了希瓦汗國布哈拉汗國浩罕汗國。這些汗國裝備落後,還過着游牧生活,沙俄拿着先進的武器入侵這裡,簡直就是降維打擊。

沙俄從1859年到1880年,先後征服了這3個汗國以及土庫曼地區,基本完成了中亞地區的整合。

光到這裡還不夠,他們還是想從伊朗進入阿拉伯海。到了1907年,沙俄和英國合夥瓜分了伊朗,不過沙俄只佔了北部,英國牢牢把持南部,因此沙俄依舊沒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第三,從新疆、藏區進入緬甸,抵達印度洋

清朝末年,衰弱不堪。沙俄也是趁這個機會,大舉侵佔清朝的領土。從外東北,到外西北、外蒙等地。

其中沙俄最感興趣的還得是新疆。因為這裡距離清朝的核心地區比較遠,他們認為清朝不太好管理,所以有機可乘。

1871年,趁着阿古柏入侵新疆的機會,沙俄佔據了伊犁。一直到10年以後,通過談判,沙俄才罵罵咧咧地吐出了一部分伊犁,依舊割走了霍爾果斯河以西的大片河谷。

1898年,沙俄先後多次與藏區接洽,打算通過布里亞特人德爾智牽線搭橋,完成自己染指藏區的想法。

只要從新疆、藏區打通一條通道,那他們就有信心進入緬甸,從而在緬甸出海。這事兒的難度非常大,要不是其他路被堵死了,估計他們也不會出此下策。1905年日俄戰爭後,沙俄基本放棄了這一路線。

第四,從東北、半島南下,抵達太平洋

這是比較穩妥的一條路,沙俄在1896年開始,與清朝合作開發東北的中東鐵路1897年他們強佔了旅大,1898年通過《旅大租地條約》拿下了遼東半島。1900年他們趁着八國聯軍侵華之際,出兵17萬拿下了整個東北。

這還沒完,他們同時還派人染指半島,打算在這裡扶持起一個自己的代理人。這事兒觸碰到了日本的核心利益。因此1904年到1905年爆發了日俄戰爭。

按照沙俄的構想,就是佔領東北和半島,以此作為進入太平洋的出海口。不過日俄戰爭後,這事兒也擱淺了。


三、蘇聯打算完成沙俄未完成的事業

沙俄在1917年就下崗了,取而代之的蘇聯,在二戰以後,成為了能夠與老美一較高下的超級大國。俄國人最為巔峰時代,也就是蘇聯時期。

蘇聯的情況比沙俄好太多了。

  • 波羅的海沿岸,他們再下一城,拿下了德國的柯尼斯堡,也就是現在的加里寧格勒這裡至今都是俄國的一塊飛地。此外,蘇聯還強租了芬蘭的波卡拉半島作為軍事基地,也算是確保了波羅的海海軍基地的安全了。
  • 黑海地區,他們依舊沒能搞定土耳其,因為土耳其加入了北約。但是蘇聯在敘利亞得到了海軍基地塔爾圖斯,也算是在地中海給自己的海軍安了一個家。此外蘇聯和埃及的關係若即若離,還算湊合。
  • 印度洋方向,蘇聯在也門也有軍事基地,使得蘇軍在阿拉伯海有了一席之地。此外,蘇聯持續給了印度數十年的幫助,一直謀求一個印度洋的軍事港口,不過印度有點雞賊,美蘇兼顧,就是不鬆口。最重要的是,蘇聯在越南金蘭灣的軍事基地,成了蘇聯染指中南半島最重要的基地。
  • 這還不算完,遠東方向他們也有想法。蘇聯在1958年,曾經要求我們跟他們成立聯合艦隊,繼續霸佔旅大港。這事兒遭到我方堅決拒絕後,兩家關係這才走向了下坡路。

很明顯,蘇聯已經基本實現了沙俄當年沒能實現的夢想,他們在全世界有30多個海外軍事基地,這才有了和老美一較高下的資本。

但是蘇聯沒能搞定中南半島也是事實,儘管有了金蘭灣,但是蘇聯一直希望能得到印度、緬甸等地的海軍基地。這也是他們極力想要跟印度、緬甸打好關係的原因。


現代俄國,有沒有可能恢復祖業

1991年蘇聯分家以後,俄國的實力自然嚴重受損,遠不如蘇聯時期的地位。30多個海外基地,也只剩下了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港這一個了。

看樣子是徹底沒落了啊,但是俄國也有恢復大國形象的夢想,尤其是千禧年後,他們靠販賣資源,生財有道,狠狠賺了一筆。局估測,西伯利亞的能源價值,位列世界第一,只要他們守住這塊地,就有發不完的財。

因此,支棱起來的俄國,又開始謀求恢復祖業了,尤其是在南亞地區的影響力。蘇聯解體後,當時的俄國付不起租金,金蘭灣自然回歸了越南。越南自己開發以後,發現真香,再也不想出租了。

越南這條路走不通,但是俄國依舊沒放棄在中南半島的影響力。他們繼續支持印度、緬甸等國,打算維持彼此昔日的友好關係,繼而繼續影響中南半島乃至整個南亞。

如今的俄國,依舊在向印度輸出各種先進的武器,依舊與緬甸進行聯合軍演,無疑就是在彰顯他們在這裡的影響力。不過想要靠這些恢復祖業,在印度洋謀一個海軍基地,你覺得有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