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看事做事講求靈活性,不機械執行領導命令,才會被欣賞

《資治通鑒·漢紀》(漢武帝建元元年,辛丑,公元前140年)

本文核心:

領導叫你去辦甲事,你出去轉了一圈,沒辦甲事而做了乙事。這算不算抗命?領導是否會責怪你?

來看汲黯的做法。領導不但沒有責怪他,還誇獎他賢能,不久給他升了官。

汲黯是西漢武帝時有名的酷吏,執法不避權貴,能力強,大家都怕他。但這個人頭腦靈活,看事做事的本領很強。因而得到漢武帝賞識。

有次河內郡失火,火勢蔓延燒毀了一千多家民房。武帝派汲黯前去視察。汲黯返回報告:“老百姓不慎失火,因為房屋毗連而蔓延燃燒起來,不值得陛下憂慮。但我經過河南見到貧民遭受洪水乾旱災害遭受損失的有一萬多家,有的甚至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慘境地,我謹借出使的機會,用陛下的符節,命令發放河南官倉積糧以救濟貧民。現在我請求歸還符節,甘願領受假託天子命令的懲罰。”武帝很賞識他,赦免了他的罪。

漢武帝叫汲黯去救火,汲黯沒有理會,而是假傳聖旨開倉放糧賑災救濟老百姓。他為什麼這麼做?

一、汲黯為什麼不救火?河內郡失火,是老百姓不慎所致,並不是有人搞破壞搞恐怖活動。因為房屋毗連,火勢蔓延波及一千餘家。這種情況,救也救不了,徒喚奈何。基於上述原因,汲黯沒有救火。

二、汲黯為什麼先救災?汲黯經過河南郡見貧民遭受洪水乾旱災害,一萬多家遭受損失,有的父子相食,便假傳聖旨命令發糧以救濟貧民。一萬多家受災,還有父子相食。證明災害非常嚴重,非救不可。官方如不及時救濟,很有可能造成更大損失,引發社會不穩定,甚至激起民變。所以汲黯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先自作主張命令放糧救災,以解燃眉之急。事後,漢武帝沒有怪罪他,“上賢而釋之”。不久還給他升了官,位列九卿

所以,下屬對於領導的命令不是一味機械地服從,死板地執行,而是在辦事的過程中如果遇到新情況、新問題,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分清事情輕重緩急,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事制宜,替領導辦好一些領導都沒有來得及掌握的急、難、險、重的問題,替領導分憂,獲得欣賞和提拔。

【原文摘要】

始,黯為謁者,以嚴見憚。河內失火,延燒千餘家,上使黯往視之;還,報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燒,不足憂也。臣過河南,河南貧人傷水旱萬餘家,或父子相食,臣謹以便宜,持節發河南倉粟以振貧民。臣請歸節,伏矯制之罪。”上賢而釋之。

【譯文大意】

當初,汲黯擔任謁者,因他為人威嚴而被大家敬畏。河內郡失火,火勢蔓延燒毀了一千多家民房,武帝派汲黯前去視察;返回之後,報告說:“平民百姓不慎失火,因為房屋毗連而蔓延燃燒起來,不值得陛下憂慮。我經過河南郡見河南郡的貧民遭受洪水乾旱災害磨難的有一萬多家,有的甚至於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慘境地,我謹借出使的機會,用陛下的符節,命令發放河南官倉積糧以救濟貧民。我請求歸還符節,甘願領受假託天子命令的懲罰。”武帝很賞識他,就赦免了他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