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王光美24歲,從她大學期間留下的照片來看,妥妥一個大美女。而王光美的“美”不僅美在外表,更美在氣質,美在心靈,她的一生本就是美麗的一生。
那麼,王光美有着怎樣的人生經歷?又是怎麼走向革命道路的?
一、王光美的家世
王光美的父親王治昌很不簡單,段祺瑞出任國務總理時,他一度官至代理農商總長,管理中國經濟,可以說是手握國家經濟命脈,北洋政府也對他十分器重。
儘管仕途順利,但王治昌沒被權力迷了眼,他十分反感北洋軍閥的腐敗與黑暗,1925年,好友廖仲愷被暗殺後,他再也無法抑制自己的憤恨,毅然退出政治舞台,周恩來他們都要尊稱他一聲“老先生”。
王光美不僅有這樣充滿血性的父親,還有一位好母親。
王光美一共兄妹11人,大哥早年夭折,其他人雖然同父異母,但感情很好,基本都是王光美的親生母親董潔如養育長大的。
董潔如出生於天津商賈之家,自幼反對封建禮教,戰爭時期也為革命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她教育子女很有一套。
在董潔如的教導下,這10個孩子全部都是大學畢業,而且出了7個共產黨員,戰爭時期基本都投身革命。有一次家庭會議上,劉少奇對兒女們說:“外婆很偉大,她是革命的外婆!”
有這樣的父母,王光美自然也巾幗不讓鬚眉。
二、王光美的選擇
王光美從小就很好強,學習上力爭上遊,不會因為自己是女子就心有懈怠,中學時就有“數學女王”的稱號,後來考入輔仁大學。
王光美出身名門望族,本就自帶大家閨秀的氣質,豐富的學識又給她增添了知性美,而且她生得漂亮,身材勻稱,即便穿着樸素,也一直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不論是在學校,還是後來去到延安。
1945年,王光美24歲,當時她還在輔仁大學讀書,專攻物理學,一路從本科念到研究生,當年考入物理系的只有十名女生,王光美可謂是才貌雙全。
而這一年,王光美也面臨著一個艱難的選擇。
日本投降後,畢業的王光美想要赴美留學,作為一名物理系高材生,美國密歇根大學向她投來了橄欖枝。
王光美已經在準備辦理出國手續,但是因為四嫂王蘭芬,她意外結識了崔月犁,人生軌跡發生了變化。
崔月犁是中共地下黨員,當時擔任北平市委大學工委領導人,通過王蘭芬,他和王光美有了接觸,對這個才女十分欣賞。
當時內戰一觸即發,國內局勢並不穩定,崔月犁想要吸納王光美為共產黨工作。而王光美大學期間就接觸過馬克思主義,對共產黨有着很強的認同感。
1946年春節過後,崔月犁派工委的同志去找王光美,對她說:“現在我們北平軍調處執行部急需一名精通英語的翻譯,組織決定由你來擔任。”
王光美十分糾結,說道:“我從來沒做過這樣的工作,英語方面也只是接觸自然科學術語比較多,政治、軍事方面並不熟悉,我怕我做不了這個工作。”
對方說:“我們相信你的能力!”
王光美說:“請給我點時間考慮一下。”
王光美一家本就與革命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她自己也是一朵“鏗鏘玫瑰”,既然組織將這樣重要的使命交到自己手中,她當然義不容辭。
很快,王光美回復:“我接受這個工作。”
王光美推掉美國那邊的入學邀請,立即按照組織的指示去報到。董潔如十分支持女兒的選擇。
三、從“居里夫人”到“第一夫人”
就這樣,王光美從科研道路轉向了革命道路。她曾懷揣着一個“居里夫人夢”,但為了革命,她放棄了。
王光美的不少同學感嘆:“世界上少了位居里夫人啊!”
對王光美來說,她或許有些遺憾,但從未後悔,晚年談起此事,她同樣堅定地回答:“我無怨無悔。”
後來,王光美沒成為“居里夫人”,倒是成了“第一夫人”。
王光美的美沒有因為歲月的流逝而磨滅,反而在歲月中增添了很多韻味。
1959年,劉少奇被選為國家主席,妻子王光美時常陪同他參加各種國事訪問。
1963年,王光美陪同劉少奇出訪東南亞,儘管她已經42歲,但仍然身姿曼妙,而且她很會打扮,穿着中式旗袍,優雅的氣質由內而外散發出來。
照片放出來後,很多國外媒體稱王光美是“中國最美麗的女人”,不愧是“第一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