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第七位皇帝: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西漢第七位皇帝(前141年-前87年在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 漢景帝劉啟王皇后之子。

初登帝位

劉徹即位初期,太皇太后竇猗房和皇太后王娡在朝中勢力龐大,國事都得向太后稟報。公元前140年,劉徹將一些喜好儒術大臣任以高位,並且讓他們推薦賢良之士。但是太皇太后竇猗房卻崇尚黃老之學,她極力阻止儒學的改革。御史大夫趙綰建議劉徹不要再將國事彙報給太后,竇太后大怒,於是就搜集趙綰等人各種罪名,要求劉徹將他們下獄治罪,然後劉徹任命的丞相和御史大夫都換了新人。

征伐匈奴

公元前135年,竇太后去世,這時候劉徹才能完全掌握皇權,他先將竇太后任命的丞相等人一一罷免。然後對各方諸侯實行推恩令,鞏固中央王權,削弱諸侯實力與土地。經過前幾代皇帝的休養生息,國力已經十分強盛。於是劉徹就一改漢初戰略防禦的國策,積極進取,征伐四方。劉徹最主要的目標是匈奴,他先是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但是計劃並沒有得到實現。韜光養晦一段時間後,大臣王恢提出馬邑之謀,試圖誘殺匈奴,但是計劃不但沒有成功,還使匈奴頻繁入侵邊疆,再無和親可能。事已至此,朝中有些大臣則主張恢復和親,換取和平。但是劉徹卻沒有妥協,他命令霍去病衛青北擊匈奴,收復失地。兩人也沒有讓劉徹失望,經過數年的戰爭,擊退了匈奴。

巫蠱之禍

到了晚年的時候,衛子夫年老色衰,太子劉據對劉徹的征伐屢屢進諫,使得兩人產生了隔閡。朝中也出現了支持太子和反對太子的兩派,公元前94年,劉徹新寵趙婕妤懷孕十四個月,生下了皇子劉弗陵劉徹以堯帝出生前懷孕的月數吻合為由,將趙婕妤的寢宮門命名為“堯母門”。宮中則認為這是要將劉弗陵命為新太子,廢除劉據,太子黨與反太子黨兩派鬥爭激烈,釀成了公元前91年的“巫蠱之禍”。結果便是劉據兵敗自殺,妻妾子女都遇害,衛子夫也自殺,衛氏家族隨之被誅滅。

公元前87年,劉徹駕崩,其子劉弗陵即位,是為漢昭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