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去英國看晚清展,13歲女兒竟然比我看得還認真!

作者丨盧璐


上周思迪回家說,中文老師講了鴉片戰爭,時間不夠,沒講得很詳細。我一聽來了興緻,這題我會啊:“鴉片戰爭有兩次,1839年,林則徐廣東燒了很多鴉片……”,還沒講完,子覓作業不會寫,開始叫媽媽,我只能給思迪說:“我約了大英博物館晚清展,去的時候再給你好好說。”

我們是周五放學後去的倫敦。住在巴黎,原來我總覺得遠,隔着海呢,可自從去年去過一次才發現,火車要兩個小時,很方便。

大英博物館之前去過,是免費的,但晚清特展要付錢,成人22磅,有點小貴。10月8日要結束了,周日上午人很多,基本都是中國人,很多穿着漢服和馬面裙的小姐姐。

這展覽全名是晚晴百態展(China’s Hidden Century),主要呈現了從嘉慶宣統,兩百多年劇烈變革的歷史。

嘉慶帝是1796年2月9日登基,法國大革命是1789年的7月14日,18世紀末,看起來是近代社會的開始,其實在那之前,選擇了工業革命的西方和閉關鎖國的中國,早就分道揚鑣,割袍斷義。

我沒有去過台北故宮,沒法比較展品,但就晚清乃至整個清代來說,這是我看到的最豐富、重磅、華貴,令人驚艷的展覽了。

大清萬年一統地圖;嘉慶的龍袍;太平天國洪秀全的真跡;京劇的戲服;三寸金蓮;康有為的真跡;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的深宮無名美人;穿着孔雀牡丹夏袍的慈禧說:“我是有史以來最聰明的女人,我聽過維多利亞女王的故事,但我比她的人生更波瀾壯闊……”

每一個物件,都是從時間的隧道里走出來,帶着自己的使命和歷史的印記。

不過,整個展覽都是黑洞洞的,除非各別名詞,全都是英文的,我這種眼神不咋好,英文也不咋好的人,需要費點力氣。

回程,我問起盧思迪的功課,她說:“鴉片戰爭後,簽訂了《南京條約》,把香港島割讓給了英國……”

我趕緊叫停,香港是租了99年不是割讓的,可她很堅定地說,“是永久割讓,剛才展覽上《南京條約》的英文原本上寫的。”

我說:“你確認?”

她說:“媽,英文,你能看錯,我不會看錯滴。”

這麼搶白我,我氣不打一處來,立刻上網搜,才發現我真錯了。

當初,南京條約的確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北京條約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後面還有個展拓條約,把新界租了99年,但1997年,我們一起打包都要回來了!

法國有句諺語大概是:你讓我今晚入睡時,傻得輕了一點呢,今晚,我感謝思迪。

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是被驗證過的,毋庸置疑。

盧璐:有兩個女兒的留法服裝碩士、作家,行走在東西方文化差異裂痕中間的,優雅女性自媒體。新書《三十幾 來得及》,《有實力才有底氣》正在熱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