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下午,美國總統拜登的氣候問題特使克里,抵達北京首都機場,依然沒有紅地毯,可是這次與布林肯和耶倫來華卻有明顯不同。雖然拜登政府有作秀嫌疑,可是從克里此行帶來的各種信號,我們認為美國內部的混亂狀況已經達到了相當驚人的程度,這或許將成為中國尋求突圍的天賜良機。
據《環球網》7月17日的報道,外界對於中美兩國可能在氣候問題達成的合作成果充滿期待。中美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有責任,也有義務在事關全人類共同利益的重大問題上,共同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
尤其是今年夏天,異於往常的高溫天氣,以及各種厄爾尼諾現象,讓全球都認識到氣候問題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所以克里此行是非常重要的,按照中方的說法,雙方就氣候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克里也表達了美方願與中方達成合作的想法。
但是正如國際問題專家所評論的那樣,一個是來作秀的,而另一個是實實在在做事情的,雙方怎麼談合作?這根本是雞同鴨講,不在一個頻道上。
面對這種情況,分析人士認為,能不能達成合作不重要,克里此次來華所帶來的種種信息,才是更值得關注的。
首先,作為拜登總統的氣候問題特使,克里來華談合作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他是一個月以來,拜登政府第三位來華的高級官員。然而就是這樣普通的工作出差,居然也遭到來自共和黨的痛批。
一些議員紛紛指責克里訪華並與中國就氣候問題展開對話,是“對華立場軟弱”。而克里則反駁說,如果美方不跟中方溝通,從外交、政治和常識層面來說,都將是最糟糕的錯誤。
這就是美國目前的情況,兩黨鬥爭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凡是民主黨支持的,共和黨必須反對。凡是拜登打算做的,共和黨必須破壞。反之亦然,只要共和黨擁護的,民主黨也會在議會和司法程序上極力阻撓。
因此,克里此次來華帶來的第一個信號,就是美國內部已經徹底亂了,從某種程度上,這對中國是有利的。
其次,中美氣候合作的本質,不是碳排放,也不是光伏產業,而是中國從美西方國家手中,奪取更多的發展機會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在現有規則範圍內,中國能獲得多少權益的問題。這裡面就涉及利益交換,與籌碼互換的問題。
所以,雙方表面談的是天氣,實際上卻是對於未來一段時期內,雙方的利益分配與影響力所能觸及的區域的問題。這裡面既有地緣政治,也有經濟利益,可談的東西遠比外界想象的要多得多。
如果美方有誠意的話,可以通過氣候合作達成很多實質性的協議。但如果只是來作秀,走個過場,也註定不會有任何成果,中方配合拜登政府演戲,雙方禮貌性質地握握手,轉頭就該幹嗎就幹嘛,該對抗還是繼續對抗,不會有任何變化。所以對於這件事,我們還要看未來雙方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