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軍閥之河南鎮嵩軍憨玉琨

民國時期,在河南地區有一支強大的綠林武裝鎮嵩軍,其首領基本都是綠林出身的人物,活躍在河南、陝西一帶。

鎮嵩軍的創始人是劉鎮華,而他創立的鎮嵩軍更像一支僱傭軍,只要哪個派系的軍閥給的利益大,就加入哪支部隊打另外一支部隊。鎮嵩軍的首領表面是劉鎮華,其實內部並不統一,鎮嵩軍的各大首領,很多都是率兵加入的,劉鎮華並沒有絕對領導權。

憨玉琨是鎮嵩軍的重要人物,早期是“中州大俠”王天縱的部下,在辛亥革命時期,憨玉琨跟隨王天縱在陝西作戰,但是不久戰敗了,王天縱就逃回河南了,憨玉琨率領一部分人留在了陝西,脫離了王天縱。

後來憨玉琨率兵回到河南,加入了鎮嵩軍,和劉鎮華一起效忠於袁世凱,等袁世凱死後,又歸順於段祺瑞,最後在河南和胡景翼的鬥爭中戰敗自殺。


1888年,憨玉琨出生於河南嵩縣,家裡有兄弟五人,他父親是地主家的長工,根本供不起孩子讀書,所以憨玉琨兄弟五人,從來沒有讀過書。憨玉琨幾兄弟,從小就在家裡幹活,有一次他的大哥憨同生,被本村的一個惡霸誣陷偷竊,被官府抓住打死了。當時憨玉琨還小,面對哥哥的慘死,憨玉琨特彆氣憤,把這個仇記在心裡。

在憨玉琨十六歲的時候,把那個害死他大哥的惡霸殺死,被官府捉拿,他就離開老家,當了一名“刀客”。

當時在豫西有兩股綠林武裝,首領分別是王天縱和關老九,兩個人也是結拜兄弟,活動於嵩山一帶,憨玉琨歸順了關老九,是他的二把手。後來王天縱和關老九發生了分歧,王天縱殺死了關老九,並且把他的隊伍合併了,因此憨玉琨對王天縱很不滿。

1911年11月,辛亥革命爆發,王天縱聯合革命黨人,在豫西發動起義,率領上千人由嵩縣出發,攻打洛陽。可是洛陽的清軍有增援,王天縱攻城失敗,率部撤到宜陽。12月,王天縱和憨玉琨,率領三千人加入了張鈁領導的陝西起義軍,王天縱為東征軍先鋒官,憨玉琨為標統

1912年1月,王天縱率兵攻打靈寶,清軍大敗,憨玉琨率兵追擊清軍到了澠池,袁世凱連忙派兵支援。後來東征軍戰敗,王天縱撤到南陽去了,憨玉琨率部撤到商州一帶,從此脫離了王天縱。

民國成立後,張鈁任命憨玉琨為標統,率兵回到豫西剿匪,歸豫西觀察使劉鎮華指揮。因為劉鎮華率領的部隊,靠近嵩山附近,因此被稱為“鎮嵩軍”,憨玉琨為鎮嵩軍的標統,所部有六百人。

1913年,北洋張鎮芳為河南都督,鎮嵩軍不是北洋的嫡系,因此經常軍餉不足,士兵在豫西一帶,經常到處欺壓百姓,張鎮芳藉機要瓦解鎮嵩軍。劉鎮華為了讓張鎮芳解除對自己的敵意,就在豫西大面積剿匪,憨玉琨有個弟弟叫憨玉林,在家鄉是個土匪頭子,憨玉琨率兵回到老鄉,大義滅親,把他殺死了。劉鎮華的大力剿匪,加上憨玉琨的大義滅親,使得張鎮芳信任了鎮嵩軍,讓鎮嵩軍在豫西站穩腳跟。

這個時候豫陝地區爆發了白朗起義,袁世凱讓劉鎮華率領鎮嵩軍,配合趙倜圍剿白朗部隊。在圍剿白朗起義軍的時候,憨玉琨特別賣力,取得了袁世凱的信任,被任命為團長。

1915年底,袁世凱稱帝,憨玉琨跟隨劉鎮華效忠袁世凱。

1918年,袁世凱早已經去世,段祺瑞成了北洋的掌權者,劉鎮華率領鎮嵩軍,投靠了段祺瑞領導的皖系軍閥。2月,陝西的革命黨胡景翼、郭堅等人,率兵攻打西安,反陝西督軍陳樹藩。當時陳樹藩抵擋不住進攻,就請劉鎮華率領幫自己,劉鎮華率領三千部隊攻下了潼關,讓憨玉琨為先鋒,支援西安。

在去西安的路上,憨玉琨數次打敗胡景翼等人領導的靖國軍,總算解了西安之圍。為了感謝劉鎮華的幫助,陳樹藩讓劉鎮華當上陝西省長,把鎮嵩軍改編為七路,有數萬人的部隊。憨玉琨為第三路軍統領,率兵駐守在商州一帶,陳樹藩特別信任憨玉琨。

1920年,直皖大戰結束後,直系軍閥打敗了皖系的段祺瑞,親近皖系的陳樹藩被撤職,憨玉琨此時投靠了直系軍閥,被直系軍閥控制的北京政府,授予陸軍中將軍銜。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開始,吳佩孚率兵在前線和奉系作戰,鎮嵩軍由於不是嫡系,吳佩孚並不信任,就讓憨玉琨率兵穩定直軍的後面,在豫西一帶剿匪。憨玉琨此時藉機擴軍,很多綠林武裝都來投奔他,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盜墓將軍”孫殿英

1923年,通過一系列的發展,憨玉琨的部隊接近有四萬人。雖然憨玉琨沒有什麼文化,但是他知道文化的重要性,經常請教書先生在部隊,教士兵知識,因此憨玉琨的部隊是鎮嵩軍中軍紀最好的,在鎮嵩軍將領中,吳佩孚對憨玉琨大印象最好。

1923年冬天,吳佩孚任命憨玉琨為師長,想讓他脫離劉鎮華,可是憨玉琨還是願意聽劉鎮華的。

1924年,憨玉琨率兵在渭東一帶,圍剿非直系武裝,得到了吳佩孚的嘉獎,劉鎮華還請北京政府,授予憨玉琨陸軍上將軍銜。

10月,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張作霖聯合段祺瑞,進攻吳佩孚和曹錕。當時劉鎮華分析了當時的局勢,直系和皖系都不能得罪,為了保住鎮嵩軍在河南的地盤,只能進攻馮玉祥和胡景翼的部隊。當時憨玉琨的力量已經強大了,他已經不是很願意聽劉鎮華的,認為吳佩孚這次肯定敗,準備投靠段祺瑞。

憨玉琨自認為“國民豫軍總司令”,現在洛陽逼走了吳佩孚,然後向豫北地區進軍,準備進攻國民二軍的胡景翼部,拿下河南的地盤。

第二次直奉大戰結束後,張作霖取得了勝利,控制了北京政府,為了感謝胡景翼幫奉系,北京政府任命胡景翼為河南督軍。胡景翼率領來到河南,憨玉琨對北京政府的任命很不滿,只好率兵退到豫西,穩定那裡的,再和胡景翼較量。

當時張作霖支持段祺瑞,在北京政府組織內閣,段祺瑞任命憨玉琨為豫陝甘剿匪副司令。可是憨玉琨根本不要這個官職,只想和胡景翼奪河南,憨玉琨控制了豫西二十多個縣,大面積擴軍,準備和胡景翼大戰。

1925年1月,憨玉琨支持河南的本土民團,攻擊禹縣的國民軍曹世英部,結果導致禹縣死了兩千多人。憨玉琨藉機說陝西人,在河南的土地殺河南人,導致胡景翼和憨玉琨的矛盾加深。

3月,憨玉琨和胡景翼在豫西爆發戰爭,雙方接近二十萬人參戰,在鞏縣一帶交戰。當時劉鎮華、張治公都率領鎮嵩軍,前來幫助憨玉琨,劉鎮華親自在洛陽指揮,可是鎮嵩軍依然不是國民軍的對手。

在胡景翼的全力進攻下,憨玉琨兵敗如山倒,而且內部有不少人叛變,在這情況下,憨玉琨只好逃出洛陽。憨玉琨在澠東一帶重新組織部隊,和胡景翼再次大戰,結果又敗了。這次大戰鎮嵩軍一共有六萬人投降,從此鎮嵩軍大傷元氣,沒有了昔日的輝煌。

憨玉琨戰敗後,逃回了老家嵩縣,準備集合兵力反攻,可是現在已經沒有人願意聽他的,包括他的心腹旅長楊景榮。

4月2日,憨玉琨看自己不能再東山再起,就在絕望中選擇自殺。


你們的支持就是我創作的動力,如果方便請大家多多點關注。

聲明: 歷史公共信息,如有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