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一份波斯國書,印有十字漢文印章,專家:伊朗曾是中國附屬國

世界的版圖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這不,在中國的歷史上,就有一個朝代曾經擁有非常輝煌的歷史,不僅橫掃整個中原地帶,還將中國的版圖拓展到歐洲,甚至連今天的伊朗都是它的附屬國,這個朝代就是忽必烈時期的元朝

那麼,相隔萬里的伊朗為何會成為中國的附屬國?怎麼證明它們之間存在這種關係呢?

一封神秘的波斯國書

在法國巴黎的博物館中保存着一封神秘的國書,這份國書打開一看雖然是用波斯文撰寫的。

但奇怪的是,落款處的印章卻寫着十個漢字,“真命皇帝天順萬世之寶”,這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於是就引起了一些歷史學者的關注。

據稱,這封國書是一位來自伊爾汗國波斯使者帶給法國國王腓力四世的一封“合作信”。

主要是請求與法國建立聯盟一起攻打位於埃及敘利亞邊境的馬穆魯克王國,並在信中承諾會耶路撒冷獻給法國,並且會在本國內宣傳法國的基督教。

但是腓力四世剛剛上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雖然明面上答應了合作,但實際上他整天忙於處理自己國內的事務,對於合作這件事也拋之腦後了。

但是這封國書卻引起了世界各地的歷史學家的興趣,專家們紛紛猜測,為何波斯會有漢字印章,難道波斯曾經是中國的附屬國?要解開謎底,還得從這封國書的來源之處伊爾汗國說起。

伊爾汗國的由來

伊爾汗國是旭烈兀的封地,而說起旭烈兀就要提到一個關鍵人物——忽必烈

成吉思汗鐵木真有四個兒子,而拖雷是成吉思汗的第四子,忽必烈則是拖雷的兒子。讀過歷史我們都知道,忽必烈統一了元朝,而且對當時的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他的上位之路可不平坦。

成吉思汗去世之後將汗位傳給了他的第三子窩闊台,之後窩闊台又傳給他的兒子貴由

誰能想到貴由早逝,膝下的兒子能力不足且自己家族內部不團結,所以蒙古大會就推舉拖雷的兒子蒙哥繼位。

但之後,局勢卻發生了轉變,忽必烈繼蒙哥之後繼承了可汗之位。

按理說,忽必烈不是拖雷的嫡長子,也沒有得到拖雷的厚愛,按照推選制度來說他並沒有優勢,那麼忽必烈是怎麼獲得大汗汗國繼承權的呢?這就離不開他的弟弟——旭烈兀

歷史上蒙古帝國曾有三次西征,都是以發動侵略戰爭來拓展自己的疆域。第一次和第二次西徵發生在1219~1242年間,成吉思汗及他的子孫將蒙古帝國的版圖擴展到印度、俄羅斯和波蘭等國家。

而第三次西征則由拖雷的第四個兒子旭烈兀帶領,旭烈兀十分驍勇善戰,是打仗的一把好手。當時他帶領軍隊不斷西進,攻下了敘利亞、埃及和伊拉克等國家和地區。

但就在旭烈兀準備一路殺進敘利亞邊境的馬穆魯克王國的時候,可汗蒙哥去世的消息卻讓他不得不停手回國,於是這次西征就告一段落。

然而等他回到蒙古帝國之後卻發現,此刻他的哥哥們都在爭奪可汗的繼承之位,其中,主要是忽必烈與拖雷的小兒子阿里不哥之間的競爭。

由於可汗蒙哥在生前並未指定繼承人,所以按照蒙古人的傳統,可汗的推選要由忽里勒台大會選舉產生,而當時忽必烈由於傾向於中原的漢文化而處於選舉的劣勢。

當時蒙古帝國主要分為金帳漢國、察合台漢國、窩闊台漢國和伊利汗國。其中前三個汗國主要支持阿里不哥,堅持蒙古人原本的傳統,認為忽必烈觀念不端。

而只有常年在外打戰的旭烈兀支持忽必烈,忽必烈深受感動,承諾奪得大汗之位後將波斯(今天的伊朗)、兩河流域的地區封給旭烈兀。之後,旭烈兀索性不回蒙古帝國,而在封地居住,並就地建立起了伊爾汗國。

而忽必烈由於有了伊爾汗國和北方漢人的支持以及自身豐富的作戰經驗,終於在5年之內結束了與阿里不哥的競選之戰,最終成為了大汗,建立起元朝。

其中,伊爾汗國一直被忽必烈視為重要的藩國,並且還給它頒發印章,這也是延續了中國歷代處理宗藩關係的傳統。而印章延用了漢文也表達了忽必烈對於漢文化的熱愛。

兩國之間的關係

至此之後,兩國之間一直延續這種友好的宗藩關係,每當有新的伊爾汗上任,元朝政府就會派遣使者前往頒發新的印章。

而伊爾汗國也打心眼裡認可元朝這個宗主國,不僅沿用元朝所賜予的帶有“輔國安民之寶”以及“王府定國理民之寶”等字樣的漢字印章,還在伊爾汗國內宣傳漢文化,將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推進。

史書《元史》更是記載了兩國之間的經濟往來。

伊爾汗國位於中西的交通要道,自然地,工商業以及與周邊國家的貿易業也比較發達,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但即使兩地相隔萬里,陸地交通不便,兩國之間還是通過發展海上交通來加強了彼此之間的聯繫。

除此之外,伊爾汗國歷代的汗王得有元朝的大汗頒發詔書才能繼位,這一點上看,伊爾汗國更像是個忠心耿耿的臣子,對於“老大”可是半點不敢怠慢。

甚至連他們之間的官吏都可以相互調換,可以說,伊爾汗國不像一個獨立的國家,更像是元朝的一個省份,只是地理位置上相差較遠罷了。

當然除了政治經濟,文化的傳播也對兩個國家產生重要的影響。

比如元朝的刺繡傳到了波斯地區,而波斯商隊帶來的上等鈷料則為景德鎮能夠燒制出上等的元青花提供了基礎,而這些也推動了兩地之間的文化傳播。

如今的伊朗其實就是當時的伊爾汗國,經歷過世世代代的變遷,它們之間的關係依然情同手足。但卻依然有一些日本的歷史研究者認為元朝不是中國的歷史,這樣的觀點看起來也十分滑稽可笑。

最後: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連元朝首領忽必烈都無比認可我們的民族文化,將我們的漢字推向世界各地。

所以,我們更應該樹立起自己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了解本國的歷史,向他們展現我們輝煌的歷史,讓那些以試圖抹黑中國歷史文化的人無話可說!

作者:吃飯啦 小鄭 校稿:川川

#人人能科普,處處有新知##我在頭條科普##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