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開拓者之一、“聽診大王”李庚山教授在漢逝世

極目新聞記者 廖仕祺

通訊員 任藝萱

1月17日,記者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獲悉,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醫學家、教育家、醫院管理學家,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開拓者之一,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李庚山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3年1月17日8時18分在武漢逝世,享年91歲。

1月17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官方網站發布訃告如下:

李庚山教授1932年4月生於湖北雲夢,1952年參加革命工作,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9年本科畢業於湖北醫學院後,在湖北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參加臨床工作。1961年12月至1965年12月在上海第二醫學院心內科師從著名醫學家黃銘新教授攻讀碩士研究生。1966年1月任湖北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現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內科住院醫師,1968年11月至1971年5月參加援阿爾及利亞醫療隊任內科主任。1980年任副教授、心內科主任,1986年任主任醫師,1987年任教授。1989年3月至1994年9月任湖北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院長,1992年被批准享受副廳級待遇,並獲批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李庚山教授曾任中國介入心臟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心功能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臟起搏與電生理分會副主任委員、湖北省醫學會副會長等全國和省內10餘個學術團體重要職務,曾受聘擔任《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誌》常務副主編、《中國介入性心臟雜誌》、《微循環學雜誌》副主編,《中華心律失常學雜誌》、《臨床內科雜誌》常務編委等多個學術職務。

李庚山教授醫術精湛、醫德崇高,是我國傑出的心臟病學專家。他從事醫療、教學、科研工作70多年,潛心研究內科學、心臟病學、介入性心臟病學,在心血管病診療和科學研究領域取得突出成就,受到全省乃至全國各地患者和同行的高度讚譽。

上世紀七十年代,國內還少有心臟超聲技術的廣泛應用,臨床心臟病的診斷更多地依賴於臨診醫生的病史詢問與望聞問切。李庚山教授將他手中的聽診器使用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並將其總結為“一聽兩看”的臨床診療經驗,指導了大批同行,他因此也被患者和同行尊稱為“聽診大王”。

李庚山教授畢生追求醫學進步,被譽為“心臟內的拓荒者”。在他的引領下,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在華中地區率先開展心導管等心臟介入技術。正是在準確的心導管檢測術獲取的詳細與嚴謹的數據支持下,使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上世紀70年代開展的體外循環直視下開胸心臟外科手術,在全國進入先進行列,推動了中國心臟診療技術的全面進步。

李庚山教授從1984年9月開始研究難治性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療。這項課題被列為湖北省“八五”科技重點攻關項目,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他帶領團隊對激光、冷凍、電擊和射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了全面、系統地比較研究之後,發現射頻消融療法最為理想。1990年10月,團隊將此療法正式用於臨床,在國內首開射頻消融的先河,並研發出數十項衍生技術,挽救大批患者生命。

李庚山教授極具創新精神和前瞻意識,是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開拓者之一。他始終瞄準心臟病診療的國際國內前沿,帶領團隊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一路攻克種種技術難關,推動我國介入心臟病學的發展。

1972年,李庚山教授即利用電話傳音技術開展心電圖電話傳輸技術及應用,並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電話遙測心電圖機”,這一技術還應用於中國攀登珠穆朗瑪峰登山員的心電監測。隨後他帶領團隊研製出“遲電位檢測儀”等多種心臟檢測儀器,用於心臟病的防治。其研發的“心內單極標測法”因能快速、準確地找到定位靶點,被專家稱之為“國內首創”,達國際先進水平。

李庚山教授瞄準介入性心臟病學國際前沿,特別是心律失常的無創電生理檢查和有創電生理檢查、心臟起搏器植入、快速心律失常導管消融手術,創新開展大量診療技術探索與應用。1988年開始,他帶領心內科團隊先後完成了經皮球囊二尖瓣成型術(1988年)、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1990年)、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1991年)等。他的成功探索,被國外同行譽為“開拓性貢獻”。他先後承擔省部級研究項目6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9項,二等獎4項。發表學術論文220餘篇(其中sci 5篇),主編衛生部規劃教材等3部,副主編4部,參編8部。

在李庚山教授的引領下,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病團隊始終走在國內前沿,科技影響力位居全國第3位,並成功打造國家級重點學科、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入選國家疑難心血管病提升工程,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國家985工程ii期、iii期重點建設基地,獲批國家衛健委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培訓基地,湖北省心血管病醫學臨床研究中心,湖北省心血管病介入診療質量控制中心等大批科研平台。

李庚山教授極具開拓精神和戰略視野,是我國傑出的醫院管理學家。他具有深厚科學素養,長期奮戰在臨床、科研、教育和醫院管理第一線,視野開闊,判斷力、領悟力、領導能力強,帶領醫院和學科走出了一條跨越式發展的新路。

上世紀70年代初,李庚山教授就在國內較早提出並親手創建了獨立建制的心血管內科這一三級學科,並以敏銳的眼光和兼收並蓄的胸懷,將各種診療新技術迅速應用於臨床。在超聲影像剛問世時,即在國內最早成立聲像科,為後續心臟瓣膜病的介入診療和換瓣手術的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和技術積累。

李庚山教授把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視為終生使命。他總結並提出的“因陋就簡、結合實際、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成為後繼者的寶貴財富,並在新時代得以發揚光大,推動了學科和醫院跨越發展。

在李庚山教授的親自謀劃和一代代人的接續努力下,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以臨床為本,全面開展心血管病的臨床防治及基礎研究,着力推進新業務新技術的臨床應用,以及研究成果的應用轉化。

經過50年的建設與發展,學科綜合實力顯著提升。臨床診療的特色和優勢突出,醫療服務能力不斷增強,並已搭建了與國際接軌的科研平台;取得了一批原創性成果,提升了理論研究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科技影響力位居全國第3位;造就了一支理論紮實、技術精湛、敬業愛崗、奮發有為、結構合理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在國內享有盛譽;建成了承擔國家和湖北省重大基礎和應用研究的重要科研基地,成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全國知名專科。

李庚山教授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潛心教書、精心育人,為人師表、桃李芬芳。他在教學科研一線耕耘數十載,到了耄耋之年,仍投入大量精力指導學生,為人才培養不遺餘力。作為全國較早的博士生導師,李庚山教授先後培養了200餘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心血管內科和心臟介入專門人才,其培養的學生大多成為國內心血管界及其細分領域的領軍人物和中堅力量,完美詮釋了“桃李滿天下”的時代涵義。

李庚山教授極具奉獻意識和犧牲精神,是我國老一輩醫療工作者的傑出代表。在70多年的從醫生涯中,李庚山教授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始終堅守敬業求實、樂於奉獻的職業操守,始終踐行“對工作精益求精、對患者滿腔熱忱,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白求恩精神。

上個世紀50年代,李庚山作為年輕的在校大學生黨員,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踴躍報名參加血吸蟲病防治,並將自己在檢驗科工作中的經驗和實驗技術,創造性地運用於湖北洪湖血防事業,後被評為血防工作“一等功臣”。

1968年11月至1971年5月,李庚山以內科主任帶隊參加中國援阿爾及利亞醫療隊工作。由於表現優異、成績突出,先後被評為建國六十年來優秀援外醫療隊員、優秀援外醫療隊科主任等榮譽。

李庚山教授忠誠履行黨的根本宗旨,認真履行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光榮使命,用大醫精誠的崇高精神譜寫了瑰麗的感人篇章。他曾連續20餘年醫院年度考核優秀,先後12次被評為醫院“先進工作者”,先後9次榮獲原湖北醫科大學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992年4月,李庚山教授榮獲湖北省科協頒授的“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1993年被湖北省委授予“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李庚山教授是中國共產黨黨員的優秀楷模,是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傑出代表。他心繫病患、矢志創新、忘我奉獻、甘為人梯的精神,充分展示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懷,一名人民醫生和人民教師的美好形象。他把畢生的精力貢獻給了醫療衛生和教育科研事業,其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一絲不苟的科學精神、矢志創新的開拓精神,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醫務工作者。他用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彰顯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一切為了人民健康”的辦院宗旨。

斯人已逝,風範永存!李庚山教授的崇高精神是醫療衛生戰線和健康衛生事業彌足珍貴的財富,更是後世學習的楷模和典範。他的與世長辭,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和中國心血管學界的重大損失。我們深切懷念李庚山教授!沉痛悼念李庚山教授!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