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玉被康熙連貶三級,回家卻笑着對兒子說8個字,後來果真應驗

康熙皇帝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少年登基,憑藉著超凡的政治才能,開疆拓土,為清朝開啟了“康乾盛世”。

康熙在位期間還大膽啟用漢臣,其中就有三朝元老張廷玉。張廷玉才識過人,忠心耿耿,深得康熙器重,但康熙卻在晚年將他連貶三級,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康熙與張廷玉

康熙十八歲的時候,張廷玉出生在京城一戶官宦人家中,他的父親是後來的禮部尚書張英

由於出身於官宦之家,少年時的張廷玉博覽群書才思敏捷,同時也在父親的熏陶下懂得了身為人臣的處事之道。

康熙三十六年,朝廷三年一次的科舉開考,年已26歲的張廷玉想去一展身手。誰知道康熙將他的父親張英任命為主考官,親屬之間需要避嫌,張廷玉只能賦閑在家三年之後再去參加考試。

三年後,父親張英拜相,張廷玉如期參加科舉,並一舉考中進士,到了翰林院上班。在翰林院修書修了一年,又被康熙調任南書房

南書房是康熙和朝臣研討學問大事的地方,清朝的士人以入侍南書房為榮。這時的張廷玉相當於是康熙的智囊團,隨身秘書。

張廷玉為官的轉折點在他父親退休之後。一天,康熙在暢春園工作,突然想起退休的老臣子張英。於是,就命人叫張廷玉過去問問他父親的近況。

面對皇上的突然關心,張廷玉的回答滴水不漏,成功引起了康熙的關注。康熙再讓他賦詩一首,張廷玉對答如流。

康熙對眼前的年輕人很是讚許,立刻給他升職。從此,康熙帶着張廷玉夏天去熱河,秋天去圍獵,寸步不離。張廷玉成為了康熙倚重的臣子,短短十餘年就做到了刑部右侍郎。

張廷玉前半生的官場生涯可以用平步青雲來形容,但是登高跌重,伴君如伴虎。無論張廷玉多麼謹小慎微、兢兢業業,康熙六十一年,一手捧他上高位的康熙皇帝還是將他連貶三級。

二、雍正年間位極人臣

肱股之臣沒有犯丁點錯誤就被連貶三級,張廷玉的兒子們對康熙的旨意十分不解,其餘一同被貶的官員也一籌莫展。

只有張廷玉拿着皇上的聖旨默默回了家,關起門來,對他的兒子們說:“為父須待新君賜恩。”也就是說,他張廷玉被貶是為了便於新帝即位的時候賜給他恩典。

聽完張廷玉的話,兒子們也消停了,在家靜待時機。其實張廷玉心裡十分明白,皇上已時日無多,皇上貶他不是因為他犯錯,而是要讓他成為輔助大臣輔助新君。

果不其然,康熙駕崩後,不久雍正就重新將張廷玉召回了南書房。我們從《甄嬛傳》中也可以知道,雍正凡有大事召見的都是張廷玉。可見,張廷玉也深受雍正器重。

張廷玉也不負康熙重託,一心扶持雍正,成為了雍正一朝軍國大政的主要助手。每天十幾封聖旨下來,張廷玉都能應對自如;如果雍正有急召,更是御前跪地寫聖旨。雍正在禮部尚書的任命中直接說:“朕再四思維,非汝不克勝任。”

張廷玉在雍正一朝,先後任戶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典掌軍機處,兼理吏部、戶部要職。雍正臨終前,還將張廷玉任命為乾隆朝的顧命大臣,在遺詔中還賜予他配享太廟的殊榮。

配享太廟,意味着死後能享受皇家煙火,在古代臣子的眼裡這是值得光宗耀祖的賞賜。而張廷玉作為滿清朝廷中的漢臣,還是第一位準許配享太廟的漢臣,這無疑是至高無上的榮耀。這一切都印證了他說的“為父須待新君賜恩。”張廷玉確確實實受盡了雍正這位康熙繼任者的無數恩典。

三、乾隆時期權臣隕落

雍正逝世,乾隆初登帝位,對父親留下的這批顧命大臣起初還是恭恭敬敬的。張廷玉在初期也肩負重職,不僅要當皇子的師傅,還要選拔人才,併兼任編寫我們今天看到的《清聖祖實錄》等典籍。

後來,以張廷玉為首的漢臣和以鄂爾泰為首的滿臣之間矛盾加深,明爭暗鬥愈演愈烈。乾隆又對眼前這位父親留下來的固執老臣十分反感。為平衡朝堂利益,乾隆就着手削弱張廷玉的勢力。

乾隆對張廷玉一貶再貶,這次貶官張廷玉自知乾隆不是康熙,自己應該無法再翻身了。於是,張廷玉向乾隆提交了辭職信,告老還鄉。

但是,每次張廷玉向乾隆叫辭呈的時候,都會被乾隆以張廷玉將來是配享太廟的老臣,不可以歸田終老為由駁回了他的請求。

張廷玉也是固執,乾隆拒絕他,他就繼續遞奏摺請辭。乾隆15年,張廷玉繼續上書請求告老還鄉,沒想到卻碰上了乾隆皇長子新喪。

這一次乾隆十分生氣下旨讓張廷玉回家自己想清楚自己還有沒有配享太廟的資格。不久乾隆讓大學士九卿議,取消了張廷玉配享太廟的資格,讓他回老家養老了。

張廷玉終於得償所願告老還鄉,但乾隆對他還是繼續打壓,命令張廷玉上繳皇家賞賜的物件。

乾隆的一些列操作讓張廷玉晚年誠惶誠恐,陷入了抑鬱之中,八十四歲那年在家中去世。張廷玉死後,乾隆按照清世宗遺詔,也就是雍正的遺詔,恢復了張廷玉配享太廟的殊榮。

四、總結

宦海沉浮,張廷玉憑藉著卓越的軍政才幹入侍三朝皇帝,以漢人的身份在滿人的朝廷中站穩腳跟,並成為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廟的漢臣,這一生可謂是非常圓滿。

晚年雖受到了乾隆的打壓,也印證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慶幸的是張廷玉死後乾隆還是保留了他最後的體面,不至於讓他如同清朝一些位高權重的大臣一樣因功高蓋主而身首異處。


#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