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的兩位貴人:一位是夫人王冶坪,一位是亦師亦友的汪道涵

王冶坪是江主席的夫人,江蘇揚州人。

江主席和夫人合照

1928年2月,王冶坪出生在一個富商家庭,家裡是經營工藝品生意的,後來家道中落。

根據資料記載,江澤民的養母王者蘭是王冶坪的姑姑。所以江澤民和王冶坪打小就認識,兩人是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

不同於江澤民活潑開朗、樂觀自信的性格,王冶坪是典型的江南女子的典雅含蓄、和善溫柔的性格,兩人在性格上也形成了互補。

江澤民當年從南京轉到上海交大後,經常去看望外婆,在那裡也會經常碰到王冶坪。

青年江澤民

等到1949年,養母王者蘭也來到上海時,她驚喜的發現江澤民正在和王冶坪談着戀愛呢!那時候都講究親上加親,這一點很正常。

1949年12月,23歲的江澤民和21歲的王冶坪舉辦了婚禮,大約有100人參加了這場持續三小時的婚禮。

1952年,兩人的大兒子降生了,取名江綿恆。兩年後,兩人的小兒子江綿康也出生了。

文革時期,江澤民同志受到了衝擊,兩個兒子的學業也受到了影響。直到79年,江綿恆和江綿康才終於完成學業,兩人現在都破有成就。

如同普通老人一樣,江澤民也很喜歡陪着孫子孫女玩耍。江澤民的孫子叫做江志成,是大兒子江綿恆家的,孫女江志雲則是小兒子江綿康家的。

可以說,正是因為有夫人王冶坪打理好小家庭,江澤民同志才能安心治理好龐大的國家。

江澤民是江蘇揚州人,揚州是他的第一故鄉,而上海就是他的第二故鄉。他在上海上的大學,又當過幾年上海市長,對上海的情感很深。

所以,在退休後,江澤民除了每年都回揚州祭祖或是看看家鄉人以外,剩下的很多的時間都是在上海度過的。

在上海,他還有一位亦師亦友的老大哥——汪道涵。

汪道涵

汪道涵同志也是一位老輩革命家,1915年生於安徽蕪湖,比江澤民年長11歲。他的父親是同盟會元老汪雨相,在父親的影響下,汪道涵在上海交大上學期間就參加了革命。

1933年,18歲的汪道涵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此後歷任新四軍四支隊戰地服務團團長、地委專員、山東軍區軍工部部長、安徽省財辦主任。

1949年,汪道涵任職華東軍政委員會工業部部長。這一年的9月,汪道涵去下屬的上海益民食品一廠視察工作,遇到了一位年輕的工程師——江澤民。

兩人同是上海交大的校友,此番見面,有一見如故的感覺。汪道涵從這位年輕人身上看到了和善、堅韌、專業性強等很多的優點。

以此以後,江澤民就成了汪道涵家中的常客了。

此後的數十年里,江澤民和汪道涵一直保持着亦師亦友的關係,江澤民對汪道涵很是尊重。

1951年,汪道涵把江澤民調任為中國制皂廠副廠長。

等到汪道涵奉命上京擔任第一機械部副部長時,發現部里缺少懂重型機械和電氣設備的專業型人才。汪道涵就想到了江澤民,並把他調到了部里擔任部分負責人。

就這樣,兩家相互扶持着。文革後,汪道涵和江澤民先後受到了“衝擊”。即便在當時的情形下,江澤民遠在上海的妻子王冶坪,依然冒險收留了汪道涵的女兒汪靜。

患難見真情!到了70年代,江澤民已經恢復了正常工作,而此時的汪道涵還是處於不確定狀態。即便這樣,江澤民依然會經常看望這位老大哥。

1980年,汪道涵恢復了正常工作,被啟用為上海市市長。

5年後,汪道涵任期到了,在下一任市長選誰的問題上,副總理萬里同志徵求汪道涵的意見,當時萬裏手上也有幾個人選,但是汪道涵堅定地說:“我覺得最合適的人選就是江澤民了,他很有辦事能力!”

江澤民在上海市市長的任上,表現出了極大的施政才能,由此受到了鄧公的賞識,被上調到中央。

在江澤民離開上海去北京之前,汪道涵送給了他一副對聯,是林則徐寫的: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汪道涵是想以這幅對聯告訴江澤民:“不用擔心前方會有什麼,只管向前!”

江澤民與汪道涵

江澤民聽懂了,在後來的很多年裡,他都踐行着這一準則。

當時正處在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國際社會主義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挫折,同時也給到了我們巨大的壓力。但是江澤民帶領着黨的中央領導集體,背靠着全國人民的支持,維護了國家的獨立、安全、尊嚴和穩定。

在他的任上,香港回歸、澳門回歸、北京申奧成功、我國加入世貿成功、中關村和浦東大開發、國家GDP翻了七倍。

是江澤民同志的努力,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才能施行的越來越好,百姓的生活才會越來越好。

同樣也是在江澤民同志的任上,我國的軍事實力也越來越強,軍隊現代化程度也是越來越高。

江澤民視察軍隊

有時候隱忍是為了換取穩定的發育,江澤民是真正的扶大廈於將傾的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