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知識:古代打仗前都要先抹黑敵人

歷史小知識:古代打仗前都要先抹黑敵人


分享古代三次戰爭,開戰前都會冠以大義的名分,醜化、妖魔化和抹黑對手,給其潑足髒水,給其扣上大帽子,再進行攻擊。

1文公伐宋

發生在公元前 610 年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原文】文公伐宋,乃先宣言曰:“吾聞宋君無道,蔑侮長老,分財不中,教令不信,余來為民誅之。”

【譯文】文公討伐宋國。預先就公開宣布說:“我聽說宋君昏亂,輕視侮辱德高望重的人,分配財產不公平,教誨和命令不守信用。我來此目的是為民除害。”

戰鬥檄文,為民除害,理由多充足,出師有名;文公所羅列宋君罪名的大前提是“吾聞”,至於真實與否,其實也不用考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2越國伐吳

發生在前510年。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原文】越伐吳,乃先宣言曰:“我聞吳王築如皇之台,掘淵泉之池,罷苦百姓,煎靡財貨,以盡民力,余來為民誅之。”

【譯文】越國討伐吳國,事先就公開宣布說:“我聽說吳王修築如皇台觀,挖掘深池,使百姓疲勞困苦,耗費財物,竭盡人力。我前來為民除害。”

3齊桓公伐楚,

發生在公元前637年。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原文】蔡女為桓公妻,桓公與之乘舟,夫人蕩舟,桓公大懼,禁之不止,怒而出之。乃且復召之,因復更嫁之。桓公大怒,將伐蔡。仲父諫曰:“夫以寢席之戲,不足以伐人之國,功業不可冀也,請無以此為稽也。”桓公不聽。仲父曰:“必不得已,楚之菁茅不貢於天子三年矣,君不如舉兵為天子伐楚。楚服,因還襲蔡,曰:'余為天子伐楚,而蔡不以兵聽從',遂滅之。此義於名而利於實,故必有為天子誅之名,而有報仇之實。”

【譯文】蔡侯的女兒是齊桓公的夫人。桓公和夫人一起坐船,夫人搖晃小船,桓公非常害怕,制止她但她也不停下來,桓公忿怒地離棄了她。後來桓公想再召回她,蔡國卻進而把她改嫁了。桓公非常氣憤,準備討伐蔡國。管仲勸諫說:“為了夫妻之間的一個玩笑,不值得討伐人家的國家,既然不能指望因此建立什麼功業,就請不要計較這件事了。”桓公不聽勸諫。管仲說:“必不得已的話,楚國不向周王朝進貢菁茅已有三年了,您不如起兵替天子討伐楚國。楚劇順服了,隨後回兵襲擊蔡國,就說‘我替天子討伐楚國,而你們卻不率領軍隊聽命助攻。’然後就滅掉它。這樣在名義上是正義的,在實際上是有利的,所以一定會有替天子討伐的名義,同時有報仇的實效。”

俾斯麥說:真理在大炮射程範圍內。

以此來看,美伊戰爭、美國與阿富汗、美國與阿富汗、美國與巴拿馬、美國與利比亞、美國與敘利亞,以及俄烏戰爭,一切都很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