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葉蓬被槍斃前,央求行刑人員打準點,希望死後不被喊漢奸

無論在哪個時代,賣國求榮的漢奸都是受萬人唾罵的對象,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為了個人的榮華富貴,不惜出賣靈魂的宵小之徒。

其中有這麼一個人,他曾經是革命青年、抗日誌士,卻因為一時賭氣,走錯了路,投靠汪精衛偽政府,犯下了賣國罪行,最後被依法槍決,可惜可嘆又可恨。

他就是最具爭議的漢奸葉蓬。

葉蓬(右)

年輕氣盛,抗日反被撤職

葉蓬是湖北黃陂人,這裡是最早受到革命思潮影響的地區之一,湖北新軍就是在這種思潮中成長起來的。

1911年,著名的武昌起義爆發,剛剛十幾歲的葉蓬血氣方剛,加入了學生軍,隨時準備上戰場廝殺。

袁世凱被重新起用後,與南方革命黨舉行了和議,促成了清帝退位。學生軍是未來的希望,於是葉蓬被保送到湖北陸軍小學,經過系統學習,考入保定軍官學校,於1918年畢業。

他是個天分很高的人,寫得一筆好字和好文章,被上司提拔為軍事法庭下屬的監獄長,但這種偏文職的工作顯然滿足不了他的胃口,不久返回家鄉等待機會。

1923年,辛亥元老夏斗寅返回湖北,任鄂軍司令,編練地方部隊。葉蓬通過參謀長萬耀煌的關係,進入鄂軍擔任營長,在這裡度過了平淡無奇的八年時光。

袁世凱

常言道水漲船高,領導進步了自己才能進步,夏斗寅在中原大戰中站隊蔣介石,蔣介石勝出以後投桃報李,舉薦夏斗寅任武漢警備司令、第十三軍軍長、省政府主席等重要官職。

葉蓬也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發跡,榮升警備司令部參謀長,因為當時還處在“軍政”階段,所以警備司令部的權力非常大,除了管轄武漢駐軍外,還兼管鐵路、航運、新聞、郵電等命脈部門。

夏斗寅職務繁多,無暇分身,葉蓬就成了司令部實際上的話事人,1932年,他不惜重金賄賂軍政部長何應欽,經過上下打點,正式轉正為警備司令,短短兩年時間就從籍籍無名之輩成為軍政要員。

這人吶,一發達就容易得意忘形。從武昌的一樁奇案開始,葉蓬一步錯步步錯,暴露出性格中自私偏激的缺陷,最終走上不歸路。

何應欽

1934年端午節前後,下了一場大雨,雨水衝垮了一戶人家房後的土坡,露出了幾根金條。這戶人家不簡單,戶主是國民黨元老孔庚,孔庚追隨孫中山在廣州成立元帥府大本營,曾擔任過湖北省政府常委,如今雖退休在家,背景卻很硬。

鄰居姓彭,夜裡到後院解手時意外發現了金條,頓時見錢眼開,兄弟二人翻進孔家,挖出了二十多口箱子的財物。

這麼多金銀財寶放在家裡不放心,於是彭家兄弟將這些箱子偷偷運到漢口,因為要過長江,所以必須接受警備部隊的盤查,當時司令部副官李某正巧在漢陽門碼頭上,查獲了財寶並盤問彭家兄弟。

李某是孔庚的老部下,心中起疑,便打電話到孔家詢問,彭家兄弟趁着時間差,花錢買通看守財寶的士兵,神不知鬼不覺地從另一個碼頭上船,揚長而去。

孔庚知道後大吃一驚,到自家後院一看,剩下沒帶走的銀錠就撿出來幾大筐,可想而知彭家偷走的財寶能有多少。

金條

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這是當年太平軍埋藏起來的,有的說這是附近一個明代王陵里的陪葬,那時候跟現在不一樣,地皮都是私產,從地里挖出來的東西都歸自家。

孔庚大呼肉疼,立即向警備司令部報了案,彭家兄弟也不簡單,有錢能使鬼推磨,拿出一部分財寶四處活動,當然也少不了警備司令葉蓬的好處費。

拿人手短,葉蓬一直拖着案子不辦,與孔庚的矛盾越來越大。

此時蔣介石開始排除異己,將夏斗寅免職,派親信張群到湖北主持大局。孔庚跟張群是老相識,一看機會來了,就在張群的歡迎宴會上訴苦,指責葉蓬貪贓枉法,葉蓬血氣上涌,也大罵孔庚倚老賣老,想錢想瘋了,弄得場面一度失去控制。

新官上任三把火,張群正要立威,沒想到遇上這麼個刺頭,氣得當場就把葉蓬趕了出去。

張群

梁子就這樣結下了,夏季長江發大水,葉蓬責無旁貸,上堤指揮抗洪搶險,脾氣暴躁的他見一名民工動作遲緩,竟下令槍斃。張群大怒,痛斥葉蓬無法無天草菅人命,讓他滾回司令部待着。

葉蓬憋了一肚子火無處發泄,1935年底,以“一二九”為代表的抗日救亡運動興起,輿論風潮很快波及武漢三鎮

於是葉蓬以警備司令部的名義開展防空演習展覽,在現場一幅斗大地“還我河山”非常扎眼,還用日本國旗的圖案做標靶,進行實彈射擊,大狀抗日聲威。

這一切被日本駐武漢領事館發現,向蔣介石當局提出抗議,要求嚴肅處理。

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歪理,正集中力量“追剿”紅軍,對日本的步步緊逼妥協退讓,但自己也不想出面,就電令張群看着辦。張群正愁沒機會收拾葉蓬,一紙命令將他撤職查辦,永不錄用。

蔣介石等人

鬼迷心竅,踏上漢奸不歸路

幾番較量下來,葉蓬與張群已經生同水火,他溜回南京,加入成立不久的“復興社”,企圖抱上少壯派的大腿,利用其中的矛盾刺殺張群,報一箭之仇。

計劃失敗後,蔣介石要追究葉蓬的責任,他又趕緊改換門庭,求汪精衛出面說和,互相賣個面子,這事兒就算過去了,他也因此與汪精衛“結緣”。

過了一段時間,葉蓬回到武漢,干起了警備司令部參謀長的老差事,可是物是人非,司令部的老面孔都不在了,現在主事的都是蔣介石的嫡系,自然也沒人再買他的賬,只能做一個無足輕重的空頭參謀長。

1938年10月,武漢淪陷,葉蓬無處安身,跑到香港做生意,但是他這樣一個高傲的人,怎麼可能受得了這個寂寞。次年,汪精衛公開賣國投敵,組織南京偽政府,需要籠絡大批“人才”,尤其是所謂的軍事人才。

經大漢奸周佛海的牽線搭橋,葉蓬權欲熏心,選擇了出賣靈魂,成為汪偽政權的核心成員之一。

汪精衛

誰能想到,這個幾年前還在對着日本國旗射擊的愛國將領,竟搖身一變投入日偽的懷抱。汪精衛為了組織偽軍,開辦陸軍將校訓練團,由科班出身的葉蓬擔任教育長,1942年,他又升任汪偽軍委會參謀部長、陸軍編練總監等要職。

一旦上了賊船,葉蓬就徹底放棄了底線,1943年正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階段,他卻率領汪偽“軍事觀察團”赴日訪問,拜見天皇,還恬不知恥地發表忠於日本的講話。

回到國內後,他做了湖北省主席兼武漢綏靖公署主任,是湖北的土皇帝,當然要過一把癮,壟斷湖北的食鹽貿易,組織走私煙土,還以各種名義向各縣攤牌錢款,真的是貪得無厭。

到了1945年,所有人都看出來日本長不了了,葉蓬惶惶不可終日,迷上了算命,經常出入漢口的一家算命館打問自己的前程,原來他也怕被清算。

汪精衛等人

其實事情還是有轉機的,日本投降前夕,蔣介石急於接收國土,拉攏大量汪偽高官,通過軍統系統委任葉蓬為新編第七路軍司令。

可是當時葉蓬被困在南京,脫不開身,8月15日日本正式投降,他急急忙忙坐飛機往武漢趕,快到的時候又擔心是圈套,匆匆在黃岡降落,掛出第七路軍司令部的牌子,以造成既成事實。

不過在這個關鍵時刻,忙着“反正”的可不止他一個,武漢的駐軍已經被其他人收編了,手裡沒兵就沒有任何利用價值,就在葉蓬還在苦苦等待的時候,蔣介石下達了對他的逮捕令。

幾名憲兵衝進了葉公館,葉蓬的妻子趕忙拿出幾根金條,還想通融通融,但沒人敢接,葉蓬見事已至此,也不反抗,乖乖地跟着憲兵上了車。

日本投降

被判處死刑以後,他一再表示自己不是漢奸,還告訴記者報導時也不要稱呼他漢奸,對此他振振有詞:西安事變後,我追隨蔣委員長堅決抗戰,準備戰死在武漢,無奈老母非要離開不可,我不怕死,是受日本人脅迫不得已而為之。

他還把在武漢作威作福的經歷當作“功績”,認為他保護了武漢人民,日本人也不敢拿他怎麼樣。

軍事法庭哪裡會聽葉蓬詭辯,維持判決,他難逃一死,卻故作姿態說:“既然如此,我希望國家從此安定,委員長身體健康。”

接下來,他被押赴刑場,一聲槍響結束了他罪惡而荒唐的人生,而當天正值“九一八”紀念日。

槍斃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葉蓬乖張的性格從私人生活中就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他年輕時,母親因病去世,父親想要續弦,把家裡的一個丫環扶正,他聽說後怒火中燒,竟然拔出手槍指着父親,幸好子彈沒有上膛,不然肯定要背上弒父的罪名。

可是輪到他自己,卻不滿意家裡包辦的原配夫人,背着家裡人在武漢另娶了一房太太。

葉蓬當漢奸的原因,可能是與張群的矛盾激化,受到當權派的排擠而投靠日本,也可能是舉行防空演習被撤職憤而“曲線救國”。

然而無論是什麼理由,根本來說都是他的性格扭曲所致,當他選擇投敵賣國,站到人民的對立面的時候,滅亡就是註定的結局。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


參考資料

《武昌掘金案與葉蓬的漢奸之路》.知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