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是一個國家掌握國民情況的最基本登記制度,人類發展自私有制的出現,人本身也成為了私有財產被收入統治者囊中。
我國從殷商時代開始,就開始有意識地對人口進行登記把握,只是體制還不夠健全,形式也比較粗糙。
到了周朝,國家開始有專屬的部門從事這一事務,信息搜集也開始系統化,內容也開始變得更加細緻明確。
籍貫作為一直以來的慣例被官府登記入冊,但是你知道嗎,古代的籍貫信息量卻比現在的要豐富得多。古人過問一句你的籍貫,基本就可以把你的家底查得八九不離十。
籍貫代表身份
古代的“籍”和“貫”是分開解讀的。籍,原本指的是家庭單位,後經過戶役制度的推行,分別指的是戶籍和役籍,代表家族的社會等級和祖輩從事的行業;
在字典中官有原籍的意思,舊貫,即原居住地,所以,貫才是指的居住地。
所以籍貫二字,重點在籍,很多關於家族的重要社會屬性信息更多體現在這裡,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封建社會,階級森嚴,人分三六九等,高低貴賤,戶籍是身份識別的有形載體,在人群中做出明確歸類。
一類為貴籍,也就是社會的最頂端階層,不用講,這個戶籍的人群非富即貴,不僅身份尊貴,而且家庭富裕無疑。
二類為良籍,一般則為普通人家,至少有人身自由,幾代人基本沒什麼大的污點,從清苦的農耕人家到儒雅的書香門第,雖說不是富貴纏身,起碼算得上是溫飽自足,算是小康一類的人家。
三類為商籍,即商賈人家。因為古代重農抑商的背景,導致其戶籍比普通人家要再低等一級,商籍人家的好處是通過經營可以擁有大量的私有財產,但是參政的權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剝奪,比如不能參加科考。
第四類為奴籍,顧名思義,主要為家丁奴僕一類人群,這類人群被特定的貴族人家私有,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沒有人身自由,一但簽訂賣身契,終身為奴籍,至死都是主人家的財產。
家族的戶籍一般都是經過幾代人的傳承定位下來,但也可通過一些特殊途徑進行更改,比如嫁娶,這也就是在古代中為什麼會有“攀龍附鳳”,成為人上人之說。
又比如捐款,向當地官府申請等等,然而第五類人群明顯就很不幸,就算通過自身各種努力也難以翻身。
五類就是我們電視里經常聽的賤籍,為社會最底層人員,從事的行業大多拋頭露面,比如娼妓,戲子等,除了讓人瞧不起。
最可怕的是一旦賤籍性質被確立,永世不得翻身,這樣的身份甚至會跟隨着子孫後代無限延承。除非遇到天下大赦或者特殊賞賜才有可能改籍,但是這樣的幾率微乎其微。
所以古代婚娶講究門當戶對,戶即有戶口戶籍的意思,一旦入錯了籍,不僅對本人,對後代也會造成重大影響。
社會階層的明顯分界線,讓不同階級的人,在歷史的發展中造成許多不可調和的矛盾,甚至發生過許多慘不忍睹的時代悲劇。終於在清朝雍正時期,這一分類標準才被徹底廢除。
籍貫代表家族職業
古代社會裡,平民皆為最高統治者所有,除了奴隸,所謂的平民百姓擁有的自由也不過是相對的自由。百姓所從事的職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國家的管制,工作的分配表現為服徭役。
我們常常聽到古代百姓服軍役,是國家為了行軍打仗守衛領土的需求,但是一個國家的正常運行遠遠不止這些,所以朝廷號召的徭役不僅僅只有保家衛國的軍人,還包括參與國家基礎建設的匠人,發展國家經濟的商人等等。
而又因為服徭役在每個朝代基本都是“世皆永充”,也就是終身制服役,這也就讓一個家族的行業識別度被定位了下來,變成了戶籍里的專有屬性。
戶役就是指朝廷按照一定比例以每戶為單位,抽取一定比例人數為朝廷效力。而役籍也就是在這個基礎上,根據從事的職業分類進行的定義。
役籍一般強調的是家族行業工種的分類,而和從事的職業等級高低無關。比如被朝廷徵用為軍人,則為軍籍,無論是首屈一指的打將軍還是默默無聞的小兵;
分配的時候從醫,則立為醫籍,不管是朝廷醫官還是跟隨其間的小隨從;被朝廷指派從事商業建設,則為商籍……以此類推。
所以,根據對方的役籍分類,可以推斷出對方的家世背景,專業技能,活躍的行業範圍等等。
隨着朝代的變更,具體的分類有所區別,大體圍繞士、農、工、商四大類,但是有的行業歸國家所有,比如鹽業,造幣,兵器等,從從事的行業中可以看出這個家族的在某些方面的絕對實力。
古代的籍貫隨着時代的變遷及當代的使用方法涵蓋的內容有所不同,在當代使用中籍貫有時候指的就是指祖輩出生地,而有的時候則是對家庭背景全局的概括了解。
現代社會籍貫的沿用
如今我們的戶口本登記裡面仍然會保留籍貫一項,但是由於如今是平等社會,任何人之間沒有了等級隔閡,自然沒有社會層級之說。
加上現代社會的職業多樣化,更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自然沒有了戶籍和役籍之別,籍的功能被廢棄掉了,所以最終沿用下來的用法只保留下來識別地區的作用。
功能和信息量雖然被簡化了,但是籍貫在現代社會中依舊有重要的作用。
現代的籍貫大多指的是先輩的居住地,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提起籍貫可表明一個人非無根之木,多少有不忘家鄉的人文情懷。
從生物學上來說可以識別個人的地區屬性,是追溯個人基因的一大標誌。
籍貫在社交中也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它是除姓氏以外第二大傳承標誌,姓氏可以從族譜中追悼歷代英烈和英雄人物,增加個人自豪感,而籍貫則可以和當地人迅速建立溝通橋樑,快速增加親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