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寫過多篇關於陝甘回亂的文章,不過關於陝甘回亂的起因由於特殊原因一直沒有揭開,今天我就來為大家揭開陝甘回亂起因的真相。歷史需要真實的講述,從今天起,我繼續為大家講述陝甘回亂那段黑暗的歷史。
陝甘回亂是雲南回亂的延續,雲南回亂被平定後,叛軍首領任武、赫明堂僥倖逃脫,他們二人逃到陝西,尋機發起在陝甘二省的叛亂。
任武、赫明堂招募了一些教徒,帶領這些教徒殺死了團練訓導趙權中,任武等人此時的行動具有一點起義的性質,但是從此以後,這些人行動的性質完全改變了。
任武、赫明堂等人找來很多鐵匠,讓鐵匠們打造刀槍,為發起叛亂做準備,然後又派教徒們去陝西各地去購買竹子,作為刀桿、槍桿,致使陝西的竹子都賣光了。
後來,任武又派教徒們去砍竹子,在砍竹的過程中發生了意外,漢民因回民越界砍竹而與他們發生了武力衝突,雙方大打出手,而這個意外和後來發生的事情成為任武叛軍發起陝甘回亂的借口,直接造成了這場導致陝甘二省兩千萬無辜百姓喪命的浩劫。
《華縣誌》記載:“自回族在聖山砍竹,州牧濮圭又右漢左回,堂諭云:‘漢傷回民,十以一抵,回傷漢民,一以十抵。’快班頭秦英,回族也,忿忿下堂,謀變愈急。嗣後華山團長白祥生,合渭邑團長張映蘭,緝誅回民十七人於麥田。誅回諜於白泉鋪,回民紛紛北渡,秦家寨,也家灘焚燒一空,遂有回民大禍。”
聖山砍竹的意外和團練誅殺回諜這兩件事成為了任武發起陝甘回亂的借口,任武、赫明堂帶領叛軍在華州大肆屠戮無辜百姓,渭南、同州(今大荔)的叛軍迅速響應任武的行動,也開始大肆屠戮無辜百姓。
清政府聽說這件事後深感震驚,於是慈禧派陝西團練、同治帝師張芾去陝西安撫叛軍。
張芾為了表示對叛軍並無敵意,於是只帶了二十多個人去安撫,張芾好言好語的勸說叛軍,並答應叛軍以後會善待他們,一部分叛軍表示接受招撫,不再叛亂,但是當張芾要求叛軍交出他們的首領任武時,任武慌了。
任武深知,如果叛軍把他交給張芾,那麼他必將被張芾處死,於是任武便對張芾起了殺心,張芾只是一個文官,終究打不過任武,結果張芾被任武大卸八塊,跟張芾一起來安撫叛軍的二十多人也都是文官,結果無一倖免,全部被叛軍殺死。
這時,任武取出一張帖子來,聲稱這張帖子是在張芾的轎子里發現的,帖子上寫着“秦不留回”,直接導致叛軍開始更加兇殘的屠戮陝西的無辜百姓,任武派人將帖子中的四個字傳遍了陝甘二省,陝甘二省的叛軍群起響應,最終釀成了陝甘回亂這場導致兩千萬無辜百姓喪命的浩劫。
實際上,帖子上的內容是任武自己偽造的,並非張芾的意思。
陝甘回亂的慘烈在陝甘二省各縣縣誌中皆有記載,在此我列舉其中五個縣誌中的記載。
《臨潼縣誌》記載:1862年到1869年七年間,30餘萬人遇難,渭河南北無一村一人倖免。
《富平縣誌》記載:在1855年的時候整個縣城有46579戶人家,統計起來人數大約是在25萬人左右,但是到了1876年的時候再次統計的結果是僅剩下28543戶人家,人數也變成了12萬人左右。
《三原縣誌》記載:陝甘回亂之前,三原縣的人口在十六萬人左右,在陝甘回亂被平定之後僅剩下了四萬人左右。
《高陵縣誌》記載:高陵縣在陝甘回亂之前的人口將近七萬,陝甘回亂被平定後再次統計,高陵縣的人口已損失了多一半。
《渭源縣誌》記載:屠毒生靈以數萬計,滿城官民皆死之。殘殺一日,輒死百姓數萬,血流成渠,屍積如山,傷心慘目。
陝甘回亂已經到了失控的地步,清政府只得派兵平叛,清政府先派勝保去平叛,結果勝保打了個大敗仗,卻謊稱獲勝,被慈禧識破並革職下獄,不久即被慈禧賜死。
慈禧接着又派達斡爾族大將多隆阿率軍平叛,多隆阿英勇善戰,是晚清的名將之一,他先後率軍打敗了任武叛軍和白彥虎叛軍,但是當他繼續平定其他叛軍的時候卻突遭意外,他率軍與叛軍打仗時頭部受了重傷,在養傷期間因傷勢過重殉職。
多隆阿畫像
多隆阿將軍殉職後,民族英雄左宗棠老將軍接替多隆阿率軍繼續平叛,左宗棠率領湘軍將士先後平定了董志原的叛軍、金積堡的叛軍、河州的叛軍、西寧的叛軍、肅州的叛軍,總共用了十年的時間,先後有三十多位湘軍將領戰死,終於成功完成了陝甘平叛的重任。
我是品讀歷史與名著,感謝大家閱讀我的文章,品讀歷史與名著,每天為大家在今日頭條創作精彩的歷史與名著方面的文章,品讀歷史與名著,每天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