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久 長征紅軍 綏蒙抗戰與東北解放遼瀋平津保衛開國大典革命者

蔡久 長征紅軍 綏蒙抗戰與東北解放遼瀋平津保衛開國大典革命者

紅色文史


蔡久 (1902-1977)

1902年生,湖北省應山縣人。

1927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土地革命時期,

任漢川縣馬口秘密交通員,湘鄂西紅3軍手槍隊戰士、班長、排長、管理員、營長等職。參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

任八路軍120師358旅715團營長,獨立第3支隊支隊長,大青山騎兵支隊第3團團長,晉綏軍區塞北軍分區第3團團長(政委白成銘兼 姜文華任副政委)晉綏軍區綏蒙軍區綏西軍分區司令員(政委白成銘兼 副司令賀吉祥 副政委姜文華)參加了開闢晉西北、大青山抗日根據地鬥爭。


解放戰爭時期,

任東北民主聯軍合江軍區第三軍分區副司令員,東北軍區獨立第8師副師長,華北軍區獨立第207師副師長。參加了東北自衛戰爭和遼瀋、平津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

任公安中央縱隊第1師副師長,公安第1師副師長。參加擔負北平市內警衛勤務。負責1949年9月負責開始擔負黨和國家中央機關、中央首長的安全警衛和維護北平治安等任務。完成新中國開國大典安全警衛工作並參加開國大典聽到毛主席宣布新中國成立,……。


抗美援朝

1950 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11 月,公安中央縱隊奉命撤銷,第1師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第1師。1952年12月,率部隊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志願軍總部的安全保障工作,.......。


開國大校蔡久


1956年被授予大校軍銜。

榮獲二級八一勳章

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榮獲二級解放勳章。


1977年1月11日於北京病逝。


八路軍120師358旅軍事憶文選:

......“張宗遜任355旅旅長八路軍司令部命令355旅配合晉察冀部隊。張宗遜帶領該隊來到晉察冀基地,並將其轉讓給聶榮臻。張宗遜接到消息講就在晚上,駐紮在五台的700多名日軍被派出去了,準備向東進攻。
張宗遜去了716團。他立即與團長黃新廷和政委廖漢生進行了討論。經過仔細的研究和討論,他們作出了判斷:野旅是孤軍作戰。三天後,要在高虹口一帶布防。然後原路折回五路,滑石之間的高虹口和五台是天然的口袋陣列,是戰鬥的好地方。
這一次,張宗遜果斷地命令716團在滑石片上設置截擊,而714團則在滑石片的外圍協助。作戰命令下達後,率領旅和716團,不停地到滑石片,四小時趕往50里山路,到滑道。張宗遜的前腳剛剛到達,徐野旅的後腳進入了埋伏位置。日軍沒有意識到危險。一路上笑個不停,繼續深入滑石片山溝。
戰鬥在第三營的埋伏位置上開始。營長率領的部隊和日軍部隊進入激烈的衝突。他打敗了日軍,日軍潰散了起來。日軍反應迅速,立即組織部隊反攻。他們五次向三個營發起進攻,但都被擊退。從那時起,日軍已經趕往口袋陣列出口。


第二營營長蔡久立即命令“口袋”緊固並繼續向後壓縮敵人。與此同時,一個營的士兵從敵人後面猛攻,從三面進攻。
日軍的殘部撤退到懸崖上抵抗。其中一人撤退到石溝村。由於敵人失去了戰鬥力,旅長張宗遜下達了總攻令。命令716團向日軍殘餘部隊發起了進攻。第四天,殘餘部分在黎明時基本解決。只有30多名日軍突破。同時,714兵團投入戰鬥,消滅了突圍的日軍。敵人還派了小股部隊增援軍隊。其結果是全軍覆沒。此時,滑石片斗宣告結束,日軍的野戰旅被徹底摧毀。”

......


2015年09月10日 《內蒙古日報》:


......“綏西騎兵第3團團長蔡久在戰鬥中身負重傷,塞北軍分區首長命令黃厚負責統一指揮八路軍綏中和綏西地區的部隊。騎兵第3團的前身是八路軍120師老紅軍主力團715團的第3營,部隊軍政素質高、裝備精良、戰鬥力頗強。在1942年日軍發動的空前規模的秋季大掃蕩中,騎兵第3團則利用綏西山高林密、溝壑縱橫的有利地形,在地方黨組織、游擊隊和人民群眾的支援下粉碎了日軍的數次掃蕩,保留了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唯一的戰略基點。”......


(註:蔡久是接回延安晉綏邊區武裝部長於占彪代120師大青山騎兵支隊3團團長與政委姜文華領導騎兵3團綏西抗擊日本侵略者)


2009年10月01日新華網


新中國成立前後,中央軍委成立了人民軍隊的第一支公安武裝——公安中央縱隊,承擔著保衛黨中央、保衛首都光榮而艱巨的使命。

第二○七師護送黨中央和毛澤東進入北平

1949年l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中共中央決定遷到北平

,領導全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北平,曾是國民黨反動統治在華北的中心,解放初期社會情況異常複雜,僅靠原來的中央警備團和華北軍區步校改編的北平市糾察總隊,已遠遠不能勝任。

中央軍委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將四野第四十七軍第一六○師改為第二○七師,隸屬於華北軍區平津衛戍司令部,執勤業務由中央社會部領導,與中央警備團一起擔負對中央首長、機關和北平的警衛任務。

1949年2月中旬,部隊正準備南下,四野政委羅榮桓、參謀長劉亞樓找第四十七軍第一六○師政委鄒衍和第四十五軍第一三三師師長吳烈談話,決定將這個師留下,改為第二○七師,擔負保衛黨中央、保衛毛澤東及北平市的衛戍任務,由吳烈任師長。

從1949年3月中旬起,第二○七師正式擔負了警衛北平、迎接中央遷來北平的任務。為給中央來北平建都提供安全環境,中央機關入城前,部隊開展了肅清散兵游勇的任務,逐個挖掘敵憲兵第七團和王鳳崗匪徒潛伏下來的人員和武器,與暗藏的國民黨特務和危害社會治安的歹徒進行鬥爭。當時,第六二一團後勤處幹部胡光與壞人搏鬥的事迹,在第二○七師部隊廣為傳頌。

1949年初,部隊進駐北平清河不久的一天,胡光騎自行車從城內取款回清河營地。突然,路旁竄出一個歹徒,手持駁殼槍喝令他下車。這時,胡光已來不及取自己的槍了,在這緊要關頭,他情急智生,猛蹬自行車向歹徒撞去。歹徒猝不及防,被撞倒在地,同胡光扭打在一起。兩人在翻滾中,歹徒手中的槍響了,擊中胡光的右手小指。他不顧斷指的劇痛,拚命將歹徒壓倒在身下,狠狠地用手指摳入歹徒的眼窩。附近的公安人員聽見槍聲趕來,與胡光一起將歹徒制服。事後,領導機關為胡光記大功一次,以表彰他為保護國家財產與歹徒英勇搏鬥的大無畏革命精神。第二○七師文工隊,還將胡光的事迹編成文藝節目在部隊演出,使廣大指戰員深受教育。

1949年七八月份,在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前夕,毛澤東和黨中央陸續由香山搬到中南海辦公。第二○七師所轄的第二、三兩個團,也先後奉命調進城裡,接替了四十一軍的城內防務,擔負起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的安全警衛任務和維護北平市的社會治安及衛戍工作。

9月的一天,毛澤東由中南海返回香山住處。出發後一個多小時,周恩來因要事打電話給毛澤東,香山的同志卻說毛澤東還沒回來。周恩來不放心,因為按出發的時間估計,早該到香山了。是途中車子出了毛病,還是發生了什麼情況?周恩來打電話給吳烈,要吳烈立即查詢沿途警戒情況,搞清楚後立即向他報告。

此時,從西直門到香山這段公路,就像一條反應極其敏銳的神經線。動物園至海淀的警戒分隊在電話里都說:“主席的轎車過去多時了。”而香山至頤和園的警戒分隊卻說:“沒有見到主席的轎車過來。”毛澤東的轎車究竟在哪裡呢?

這時,擔任西苑地段警戒任務的三連給總部打來電話說,毛澤東的轎車停在北京大學到西苑之間的那段彎路上。吳烈忙問:“是車子出了毛病嗎?”

三連指導員丁長春回答:“車子沒出毛病。”

“那是怎麼回事,主席在車上嗎?”

“毛主席不在車上,到路旁稻田裡去了。”

為了毛澤東的安全,吳烈以命令的口氣說:“加強警戒,隨時向我報告情況。”隨即,吳烈把上述情況向周恩來作了彙報。周恩來指示道:“一定要保證主席的絕對安全。”吳烈立即打電話給三連,要他們立即派出警戒分隊,奔赴警戒現場,保證毛澤東的人身安全和協助司機看守好汽車。隨後,吳烈乘車前往停車地點,了解情況,保衛毛澤東的安全。警戒分隊分別站在距毛澤東三、四十米遠的左右兩條田埂上,警惕地觀察着周圍的動靜,直到毛澤東安全離開稻田,回到香山住地。

保衛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和開國大典

為了加強北京的衛戍警衛工作,維護社會治安,靠現有的力量是不夠的。吳烈和鄒衍經過反覆考慮,聯名給中央寫了一份報告,建議將二○七師改為公安中央縱隊第一師。此時,羅瑞卿正醞釀組建一支擔負中央和北平武裝保衛任務的公安部隊,吳烈和鄒衍的想法正合他意,他表示贊同。最後,決定將二○七師改為第一師,以中央警備團為基礎的部隊改為第二師,將兩個師編為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1949年7月6日,中央軍委決定在軍委設置公安部,統管全國各地公安機關和公安武裝,任命羅瑞卿為公安部長。8月31日中央軍委發布命令,成立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下轄兩個師又一個團。

公安中央縱隊成立的第一個任務,就是保衛第一屆政協會議和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在10月1日成立的消息傳出後,台灣的國民黨在感到震驚的同時,密令隱藏在北平的特務組織,要不惜一切代價進行破壞。現在的前門飯店,當年叫亞洲飯店,來京準備參加開國大典的各方代表就住在這裡。台灣國民黨保密局得知這一情況後,密令潛伏在北平的特務吳瑞金,潛進飯店進行暗殺破壞。

9月24日天剛亮,吳瑞金化裝成一個送菜的農民來到飯店。由於飯店每天需要大量蔬菜,採購人員為了方便,經常預約郊區的菜農來送菜。每次送菜的人員來到後,執勤哨兵都會讓送菜的人把菜送到指定位置。這天吳瑞金挑着一擔新鮮的蔬菜,告訴執勤的哨兵,菜是前一天飯店採購員王強叫送來的。飯店確實有個採購員叫王強。就在哨兵準備叫他進去時,吳瑞金露出了破綻:他抬手擦汗時,露出的手臂又白又胖。農民天天在田裡風吹日晒,不可能這樣白的,他這樣子根本不像農民。執勤哨兵馬上意識到有問題,立即將他帶到值班室審訊。在審訊中,吳瑞金見身份已暴露,企圖服毒自殺,被執勤戰士制服,從他身上搜出了定時炸彈。國民黨這一周密計劃就這樣破產了,保密局局長毛人鳳得知後,呆坐在沙發上足足有半小時。

時間一天天接近開國之日,公安一師二團排長劉拴虎像往常一樣,裝扮成市民在附近遊動。劉拴虎在延安時就是中央警衛團的戰士,具有豐富的警衛經驗。夜幕降臨時,地下的一個煙頭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拾起來一看是飛馬牌香煙,當時這種煙不是一般人能吸的。他向四周望去,這是一片視野開闊的地方。他又仔細觀察留在這裡的皮鞋印,頓時感到:皮鞋、煙頭,肯定有一個不同尋常的人常來這裡。

他警覺起來,此後他每天都到這裡來轉轉。第5天,他預感的情況出現了:一個頭戴禮帽的人出現在劉拴虎的視野內,他正在記着什麼。劉拴虎接近過去,發現那人正在畫線路圖,便上前查問。那人見暴露了,便掏出匕首,劉拴虎幾個回合將他擒獲。經審查,他叫王以才,是國民黨國防二廳華北督察二組北平情報組的特務。他的任務就是繪製地圖,準備10月1日這天爆炸毛澤東的車隊。

從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到開國大典,公安中央縱隊與北平糾察總隊一起,擔負了保衛任務。開國大典時,公安中央縱隊還以第一師為主,組成了4個方隊,每個方隊40人,代表當時的公安部隊接受了中央首長的檢閱。舉行開國大典後,政務院為了表揚公安中央縱隊在天安門開國大典中的警衛工作做得好,由政務院辦公廳在中南海宴請了部分領導,並發給每人一枚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紀念章。

1949年11月8日,公安中央縱隊在北京西苑舉行隆重的成立大會。會上,朱德說:“中央遷移進駐北京,有了你們這支政治上可靠、軍事技術過硬、熟悉警衛業務的公安部隊,北京的社會治安定會日趨好轉,中央領導同志和中央機關的安全就更加有了保障。”自那時起,公安部隊正式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個軍種。

警衛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國慶節

1950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的第一個國慶節,首都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活動。公安中央縱隊全力以赴,承擔了大會會場的警衛和受閱的雙重任務。為了確保慶祝大會的安全,縱隊召開了師、團兩級領導幹部會議,研究部署任務。各級幹部都進行了細緻的分工,每處警戒至少有一名排以上幹部掌握,大會會場周圍的制高點,每處至少有3名幹部帶班執勤。原有的各警衛目標,也都增加了兵力,安排了幹部。由於警衛與受閱兩大任務同時下達,使得兵力十分緊張。為了解決機動兵力的不足,執勤分隊凡換班休息的人員,一律組織起來,休息時不解衣帶,以隨時應付突發情況。

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國慶節,正值朝鮮戰爭爆發,社會情況複雜。此時,國內外公開與暗藏的敵人遙相呼應,蠢蠢欲動。在這種形勢下,公安中央縱隊的執勤部隊保證了大會的順利召開,整個北京市沒發生任何問題,這是保衛戰線上的一次重大勝利。

公安中央縱隊在完成保衛黨中央、保衛首都光榮而艱巨的任務的同時,部隊自身的建設也不斷得到加強,各方面的工作不斷取得進步,得到了中央首長及有關部門領導同志的親切關懷。毛澤東不但對直接擔負中南海警衛任務的部隊關懷備至,而且對整個公安中央縱隊也十分關心。


有一次,吳烈、鄒衍、蔡久、章申、桂生方等縱隊領導到香山參加中央機關的幹部會議。會後,所有到會人員留下吃飯。吳烈等幾人剛在靠側門的一張桌子邊坐下,毛澤東來了,並和他們坐在一起。席間,毛澤東談笑風生,還對吳烈幽默地說:你愛人叫胡文芳,是胡文虎、胡文豹的妹妹呀!最後勉勵他們說:有了你們,我們就放心了。朱德曾3次給部隊的幹部講話做指示。毛澤東、朱德還分別為第二師的《士兵報》、第一師的《戰衛》報題寫了報頭。

1950年11月初,公安中央縱隊奉命撤銷,原來的第一、第二師分別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部隊第一、第二師。公安中央縱隊從成立到撤銷,僅有一年多時間,圓滿地完成了保衛黨中央、保衛首都的光榮而艱巨的使命,在中國人民武裝警衛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齊魯晚報網:(2021.3.23)

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喬庄鎮魏家莊村西北角一個普通的院落里,一位96歲老人的舉動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

他叫李相合,1926年出生,1945年入伍,記憶:


“1948年1月,東北野戰軍獨立第8師成立,我們師長是劉子奇,副師長蔡久。”李相合不無自豪地說。
後來,東北野戰軍獨立第8師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7軍第160師,先後參加過遼瀋、平津戰役
這是一隻英雄的部隊!出自英雄部隊的英雄,就在我們身邊。
老人摘下帽子,我輕輕地替他撩起前額頭髮,一個雞蛋大的傷疤,顯現在我的眼前。老人說,這傷是遼瀋戰役中留下的。敵人的飛機像螞螂一樣,嗡嗡嗡,飛來飛去。投下的炸彈,就在我不遠處爆炸了。飛舞的炸彈碎片鑽進了頭裡,因為離腦子太近,沒敢取出來,現在還在裡頭呢!
接着,老人又挽起右邊褲腿,露出小腿。他伸出食指,一邊比劃一邊說,解放北平的時候,敵人的一顆子彈,直接從我的小腿穿了過去。他媽的,連一點念想都沒給我留下。呵呵呵!
當聽到老人這爽朗的笑聲的時候,我的心卻像刀割一樣痛。什麼是革命樂觀主義?什麼是無私奉獻?以前在考題中回答過無數遍的問題,彷彿直到今天才找到了答案,而且是在一位60年默默無聞,將血淚故事埋藏心底,甚至連身邊的親人都不知曉的老兵身上找到的。
開國大典,終生難忘的記憶
“當我們的部隊開進北京城,當我邁着矯健的步伐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別提心裡有多高興!我邊走邊找,真心希望能在行進的隊伍里看到哥哥的身影”。李相合失望了。
他仰天長嘆:哥哥,你在哪裡!
1949年3月,李相合所在206師調歸平津衛戍司令部,改稱第207師,擔負北平市內警衛勤務。1949年9月,207師改編為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第1師,擔負黨和國家中央機關、中央首長的安全警衛和維護北平治安等任務。開國大典那天,李相合榮幸地承擔了天安門廣場的護衛任務。他和戰友們穿上統一的嶄新軍裝,手握鋼槍,精神抖擻地堅守在崗位上。當嘹亮的國歌響起,當聽到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當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李相合哭了!那是激動地眼淚!那是自豪的眼淚!他面對國旗,面對天安門,面對毛主席,莊重地敬禮,舉起的手久久不肯放下。
主動請纓,跨過鴨綠江
1950 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11 月,公安中央縱隊奉命撤銷,第1師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第1師。1952年12月,李相合不顧耳朵有失聰危險的情況,主動申請赴朝作戰。他隨部隊跨過鴨綠江,來到朝鮮平安南道成川郡大富里。
當時的戰鬥形勢非常嚴峻,說不定什麼時候,美國的飛機就一陣狂轟濫炸,公路、鐵路、橋樑,見什麼炸什麼。李相合所在部隊就負責保護這些地方。他每天都會聽到轟隆轟隆的炮聲、噠噠噠的槍聲,耳朵就像震聾了一樣,一天不如一天。李相合是管理科的驗槍員,負責槍支管理檢查任務,他不敢有半點馬虎。
有一天,國內文工團來朝鮮慰問演出。師首長派李相合和另兩名戰士護送文工團到五團演出。他們檢查遍武器裝備和車上的偽裝情況,就出發了。由於經常遭到敵機的破壞,道路坑窪不平,汽車顛簸的很厲害,再加上車上人很多,所以走的並不快。車上的演員嘰嘰喳喳地說笑着,幾個戰士可是絲毫不敢放鬆警惕。突然,看到遠處飛來了幾架敵機,還沒等反應過來,炮彈已經落下來了。只聽“轟隆”一聲響,彈片紛飛,煙霧瀰漫。李相合本能地兩手抓住汽車圍欄,縱身一躍,跳下汽車。剛一着地,就覺得右眼生疼,好像有什麼東西墜出了眼眶,他連忙用手托住把它摁了回去。之後,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敵人的那次空襲,一車人只剩下我和司機,40多名文工團員和兩名戰士都犧牲了。我雖然被炸瞎了一隻眼,震聾了兩隻耳朵,但卻保住了一條命。還榮立二等功。比起那些犧牲的烈士,我是何等幸運!”李相合低下頭,一個勁地抹眼淚。
經過短暫治療,李相合提前回國。他站在鴨綠江畔回首眺望朝鮮這片曾經揮灑血淚的土地時,不僅熱淚盈眶,深深地為那些為了和平奉獻青春的戰友們鞠躬默哀!再見了,朝鮮!再見了,戰友們!

.......。


湖北省應山縣 (湖北廣水市)


民國二十四年(1936年),改屬第三行政督察區。革命戰爭時期,自1931年起,境內先後建有阪孝北縣、應山縣、應北縣、應南縣、安應縣、應隨縣、羅禮應縣、禮應縣、信應縣(信南縣)、禮南縣、隨南縣、信應隨縣等革命政權。


1949年3月30日,應山解放,5月,恢復應山縣建置,屬孝感專區。

1959年12月,撤銷孝感專區,改屬武漢市。

1961年6月,地市分治,復屬孝感專區(1970年5月改為孝感地區)。

1988年12月,撤銷應山縣,設廣水市,以京廣鐵路鄂北重鎮廣水改名。

1993年4月,撤銷孝感地區,設孝感市,代管廣水市。

2000年7月,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湖北省設立地級隨州市的通知》(國函[2000]80號)和《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設立地級隨州市的通知》(鄂政發[2000]38號),廣水市由孝感市代管變更為隨州市代管。


廣水市,湖北省轄縣級市,由隨州市代管,湖北省北部偏東城市,武漢城市圈觀察員,位於桐柏山脈東南麓,大別山脈西端。東部與孝感市大悟縣毗連,南部與孝感市安陸市和孝昌縣相鄰,西部與隨州市交界,北部與河南省信陽市接壤,自古為南北交通要衝,“鄂北門戶”。

轄13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管經濟技術開發區。政府駐地應山街道。[1]

廣水因有中國八大名關之一的武勝關而名揚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