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中國人民銀行收到山西老人來信,領導:速查絕密1號檔案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河北省石家莊成立,隨後由該行發行了中國第一套人民幣,自此,人民幣作為中國的法定貨幣正式露面。儘管不同時期的人民幣樣式不同,但人民幣上最顯著的特點之一,便是“人民銀行”幾個字,以及不同數額的各類文字。

絕大多數人對人民幣都是非常感興趣的,很多人便覺得好奇,這人民幣上的文字到底是誰寫的呢?

1983年3月1日,《山西日報》就這個問題發表過相關的文章,給出過一個答案。可就在文章發表後,3月22日,人民銀行收到了一封神秘來信。在這封信件里,說明了人民幣文字作者的真實身份,報紙上所說的並不是實情。

這封來信很快就引起了銀行領導們的注意,信件是一個名叫馬眉的山西人所寫,她在信中說得非常詳細,儘管她並沒有詳細介紹人民幣文字的真實作者,但她還是寫出了作者的真實姓名,此人便是馬文蔚。

尋找真相

這封神秘的來信,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其實當時人民銀行總部的高層,對於人民幣文字的真實作者並不是非常清楚。接到這樣的來信,他們不能確定信件內容的真偽,但出於謹慎考慮,他們還是決定上報,希望能找到相關資料,核實這個事情。

這個提議得到了總部的認可,於是為了尋找這位神秘的作者,銀行領導們找出了封存起來的1號檔案。

然而,絕密的1號檔案里,只是保存了原作者的筆跡,並沒有記錄原作者的真實身份,甚至連名字都沒有記錄。這讓調查陷入了僵局,好在大家很快就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通過筆跡的對比核實作者的身份。儘管有些人能模仿他人的字樣,可每個人的筆跡都是不同的,筆跡對比無疑是印證身份的有力證明。

就這樣,金融研究所的工作人員接到了這個重要的任務,他們帶着1號文件裡面封存的筆跡,根據這封來信的地址,前往山西尋找馬文蔚。經過了一番波折,5月13日,他們終於見到了馬文蔚本人。

工作人員便懇請馬文蔚能寫一下人民銀行這幾個字,聽到這個要求,馬文蔚拿起毛筆一蹴而就,只見他所寫的這些字與保留的字一模一樣。至此,人民幣文字的真正作者才被找到,他果然就是馬文蔚。


坎坷的人生

馬文蔚早年受到父親的影響,非常熱愛學習,尤其喜歡書法。由於家裡的緣故,他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打下了堅實的書法基礎。16歲的時候,馬文蔚靠着出色的成績考入了太原國民師範,後來又順利進入中央國立大學學習經濟學。

畢業後,他一度進入國民黨內政部工作,後來又到了孔祥熙手下做事。可馬文蔚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看不慣孔祥熙等人的做法,他也因此受到排擠,最終辭職。

新中國成立後,馬文蔚希望能為國效力,此時他遇到了人生中的一個貴人。這個人正是人民銀行的首任行長南漢宸,當時銀行剛剛組建不久,急需要大量的人才。

馬文蔚經人引薦找到了南漢宸,由於馬文蔚是經濟系的高材生,此前又在國民政府造幣廠等部門工作,有着豐富的經驗。南漢宸便立即將馬文蔚調入銀行部門工作,果然,馬文蔚進入銀行後,解決了不少的麻煩,為重建金融貨幣秩序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漸漸地,馬文蔚成為南漢宸的重要幫手,倆人的關係非常好。1950年夏天,南漢宸突然找到馬文蔚,請他寫下“人民銀行”等文字。馬文蔚一開始沒想太多,便發揮自己書法的特長寫下了相關的文字。

經過幾次的書寫,他將自己最好的作品交給了南漢宸。馬文蔚沒有想到,自己的這套字,居然會成為1955年出現第二套人民幣的標準文字。實際上,這正是組織給南漢宸的任務,他知道馬文蔚的書法極好,便請馬文蔚來寫,由於任務高度保密,南漢宸便沒有告知實情。

後來,馬文蔚遭受了不公正的批鬥,又被長期下放勞作。自此,他便徹底離開了崗位,好在他看到了第二套人民幣,這才意識到自己當初所寫的東西,居然成為了人民幣上的文字。

不過,馬文蔚並沒有因此去爭取什麼,一直到1983年他看到了報紙上的報道,這才主動寫信說明實情。經過調查核實之後,人民銀行終於找到了人民幣文字的真正作者,最終在1984年,人民銀行正式確認馬文蔚為文字作者,至此國人才終於了解了這段往事。